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确保国家经济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以及人口增长带来的农产品需求得到满足,国家规定一定要保证有一定数量的农田,即基本农田。但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工业的快速发展,基本农田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在迅速降低。文章以东部某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基本农田的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希望能够对保护基本农田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基本农田;动态监测;预警
一、前言
近几年我国的基本农田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遇到了危机,虽然国家已经采取一定的措施,同时加大人力和物力来保护基本农田,但由于我国目前的保护措施还无法完全阻止侵占农田的违法行为,被侵占的基本农田也基本上无法得到还原。所以,即时制止基本农田被侵占对于保护基本农田有着重要意义。
二、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分
按照我国土地部门的规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分对象是包括粮、棉以及油的生产基地,工矿区和城镇所必需的蔬菜生产基地,还有稀、特、优以及名作物生产的用地,同时还包括教学与推广以及农业科研所必需的良种繁育场地以及试验田,同时包括本行政区域哭其他部分需要实施特殊保护的高产、稳产的连片农田。
三、动态监测预警机制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土地面积却非常小,为确保粮食安全的最低要求,我国出台了基本农田的保护制度。该制度体系虽比较完整,但因为制度落实不到位等各种原因,最终导致基本农田没有得到原计划规定的保护数量,因此我们提出了动态监测预警机制。
1、监测预警机制
我国的基本农田目前所处的形式非常严峻,非法侵占农田的现象随处可见,然而因为缺乏迅速反映农田信息和举报信息的渠道以及制度,因而造成基本农田的数量越来越少。为此,我国应该成立相关部门来建立健全监督举报的制度,受理相关事件,设立网络举报的板块以及举报免费专线,让违法侵占农田的行为能够得到及时的举报。这种动态监测可以说是一种实时监督,以举报违法行为的方式能够让相关部门了解和确定被侵占的基本农田的区位还有地类转变的相关情况,以此解决农田信息数据更新周期长等问题。
国土管理等相关部门在接到侵占农田的举报信息之后就能够通过一定的信息技术等对举报的信息做更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并于基本农田的数据库里将举报的地块给提取出来,以核查其是否和国家批准的土地使用类型是一致的。若是一样的话就表示国家对用地的类型做了另外的规划以及改造,举报的信息自然也是无效的。但若是不一样的话就表示该用地是非法侵占的,综合监测指标進行研究之后就可以发出相对应的侵占预警信号。要是在同一个时间段里发生了比较多的农田侵占举报事件的话则工作人员应该按照其预警等级的高低来优先处理。不过要注意,要想该预警机制得到很好的应用就需要加大保护农田的宣传力度并将举报的方式等相关信息进行公示,并且承诺会对举报人的个人信息做好严格保密工作以及奖励。只有加强人民的农田保护意识才能让监测预警机制得到有效的应用。
2、预警等级和处理方式
一级红色预警。对此信息,相关部门应该尽量在发出预警的当天就要处理该情况,同时执法部门还应该与保护该地块的责任人到实地去做具体的核对,这样才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了解到该地块有没有被非法侵占。
二级橙色预警。相关负责人在处理完红色预警之后就应及时处理橙色预警,最晚不能超过发出预警的第三天。执法的工作人员在定位好举报的地块之后要用遥感影响进行分析,并让该地块的保护责任人去核查土地是否被侵占,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还需要尽快对该地块再次做核查。
三级黄色预警。当红色和橙色预警的事件完成之后,就需要尽快处理黄色预警,但不能晚于预警发出的第五天。将举报的地块定位好以后也同样需要使用遥感影响来分析,并通知相关责任人去了解和确认土地的情况。
四级蓝色预警。当红色、橙色和黄色预警处理好以后就需要在最晚于预警发出的一周时间里来处理四级预警,其处理方式与二三级预警的处理方法一样。不过在责任人反馈核查信息之后,执法的工作人员要根据反馈的信息对该地块做实地的核查。
3、研究区域情况
我国东部某县,在第二次的土地调查中调查的面积是1800.37平方公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当地雨量充沛,有充足的光照,且四季分明,霜期短。该县的基本农田面积有23154.28公顷,经调查发现其基本农田的保护率比原来规划的30686.86公顷还要少了7532.58公顷,大大低于国家规定的保护数量。
4、基本农田被侵占的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本身处于发达地区的该县更是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随着城镇建设的范围增大,愈来愈多的农田土地被占用。因为一些房屋在建设的时候其用地没有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占地出现超标的情况,路边村的现象也愈来愈严重,非法占用农田来建设房屋的现象随处可见。在数学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建立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对于监督和保护基本农田有重要作用。由该县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到,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本身的农田耕地的资源就不够充足,所以只能通过提升农田的质量,同时改造中低产的农田才能够解决人地之间的矛盾。
其次,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得许多乡镇企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人们缺乏一定的环保意识,继而使得农田耕地被污染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若是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污染物处理措施,就很容易导致农业灾害,其后果非常严重。第三,我国应该坚持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分,只有确保我国拥有一定数量的基本农田,并坚持保护其不被非法侵占才能确保我国庞大的人口的食物来源和需求有保障,才有利于建设优良的农业生态环境,才能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最后,要将该动态监测机制落实到位,还需要在划定农田保护区的同时将保护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身上,在每一个保护区都设立一块标注有保护面积、所属乡镇村以及具体位置、保护人名字和举报电话的标志牌,以确保农田得到切实的保护。
参考文献
[1]郭方.发展乡镇企业与建设农村生态环境.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5(4):30一33.
[2]王家梁.土地利用国策的核心是保护耕地.中国土地科学,2012,9(5):14一18
[3]童秋英,罗明俊,喻存国武汉市基本农田保护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中国测绘学会学术年会,2012.
[4]魏来,吴小燕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基本农田监测研究一以郭县古城镇为例西南农业学报,2012,21:429一431.
[5]殷海善,刘军芳基本农田概念的梳理资源与产业,2012,10:76一79.
[6]史培军,宫鹏,李晓兵等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方法和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基本农田;动态监测;预警
一、前言
近几年我国的基本农田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遇到了危机,虽然国家已经采取一定的措施,同时加大人力和物力来保护基本农田,但由于我国目前的保护措施还无法完全阻止侵占农田的违法行为,被侵占的基本农田也基本上无法得到还原。所以,即时制止基本农田被侵占对于保护基本农田有着重要意义。
二、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分
按照我国土地部门的规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分对象是包括粮、棉以及油的生产基地,工矿区和城镇所必需的蔬菜生产基地,还有稀、特、优以及名作物生产的用地,同时还包括教学与推广以及农业科研所必需的良种繁育场地以及试验田,同时包括本行政区域哭其他部分需要实施特殊保护的高产、稳产的连片农田。
三、动态监测预警机制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土地面积却非常小,为确保粮食安全的最低要求,我国出台了基本农田的保护制度。该制度体系虽比较完整,但因为制度落实不到位等各种原因,最终导致基本农田没有得到原计划规定的保护数量,因此我们提出了动态监测预警机制。
1、监测预警机制
我国的基本农田目前所处的形式非常严峻,非法侵占农田的现象随处可见,然而因为缺乏迅速反映农田信息和举报信息的渠道以及制度,因而造成基本农田的数量越来越少。为此,我国应该成立相关部门来建立健全监督举报的制度,受理相关事件,设立网络举报的板块以及举报免费专线,让违法侵占农田的行为能够得到及时的举报。这种动态监测可以说是一种实时监督,以举报违法行为的方式能够让相关部门了解和确定被侵占的基本农田的区位还有地类转变的相关情况,以此解决农田信息数据更新周期长等问题。
国土管理等相关部门在接到侵占农田的举报信息之后就能够通过一定的信息技术等对举报的信息做更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并于基本农田的数据库里将举报的地块给提取出来,以核查其是否和国家批准的土地使用类型是一致的。若是一样的话就表示国家对用地的类型做了另外的规划以及改造,举报的信息自然也是无效的。但若是不一样的话就表示该用地是非法侵占的,综合监测指标進行研究之后就可以发出相对应的侵占预警信号。要是在同一个时间段里发生了比较多的农田侵占举报事件的话则工作人员应该按照其预警等级的高低来优先处理。不过要注意,要想该预警机制得到很好的应用就需要加大保护农田的宣传力度并将举报的方式等相关信息进行公示,并且承诺会对举报人的个人信息做好严格保密工作以及奖励。只有加强人民的农田保护意识才能让监测预警机制得到有效的应用。
2、预警等级和处理方式
一级红色预警。对此信息,相关部门应该尽量在发出预警的当天就要处理该情况,同时执法部门还应该与保护该地块的责任人到实地去做具体的核对,这样才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了解到该地块有没有被非法侵占。
二级橙色预警。相关负责人在处理完红色预警之后就应及时处理橙色预警,最晚不能超过发出预警的第三天。执法的工作人员在定位好举报的地块之后要用遥感影响进行分析,并让该地块的保护责任人去核查土地是否被侵占,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还需要尽快对该地块再次做核查。
三级黄色预警。当红色和橙色预警的事件完成之后,就需要尽快处理黄色预警,但不能晚于预警发出的第五天。将举报的地块定位好以后也同样需要使用遥感影响来分析,并通知相关责任人去了解和确认土地的情况。
四级蓝色预警。当红色、橙色和黄色预警处理好以后就需要在最晚于预警发出的一周时间里来处理四级预警,其处理方式与二三级预警的处理方法一样。不过在责任人反馈核查信息之后,执法的工作人员要根据反馈的信息对该地块做实地的核查。
3、研究区域情况
我国东部某县,在第二次的土地调查中调查的面积是1800.37平方公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当地雨量充沛,有充足的光照,且四季分明,霜期短。该县的基本农田面积有23154.28公顷,经调查发现其基本农田的保护率比原来规划的30686.86公顷还要少了7532.58公顷,大大低于国家规定的保护数量。
4、基本农田被侵占的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本身处于发达地区的该县更是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随着城镇建设的范围增大,愈来愈多的农田土地被占用。因为一些房屋在建设的时候其用地没有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占地出现超标的情况,路边村的现象也愈来愈严重,非法占用农田来建设房屋的现象随处可见。在数学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建立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对于监督和保护基本农田有重要作用。由该县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到,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本身的农田耕地的资源就不够充足,所以只能通过提升农田的质量,同时改造中低产的农田才能够解决人地之间的矛盾。
其次,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得许多乡镇企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人们缺乏一定的环保意识,继而使得农田耕地被污染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若是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污染物处理措施,就很容易导致农业灾害,其后果非常严重。第三,我国应该坚持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分,只有确保我国拥有一定数量的基本农田,并坚持保护其不被非法侵占才能确保我国庞大的人口的食物来源和需求有保障,才有利于建设优良的农业生态环境,才能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最后,要将该动态监测机制落实到位,还需要在划定农田保护区的同时将保护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身上,在每一个保护区都设立一块标注有保护面积、所属乡镇村以及具体位置、保护人名字和举报电话的标志牌,以确保农田得到切实的保护。
参考文献
[1]郭方.发展乡镇企业与建设农村生态环境.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5(4):30一33.
[2]王家梁.土地利用国策的核心是保护耕地.中国土地科学,2012,9(5):14一18
[3]童秋英,罗明俊,喻存国武汉市基本农田保护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中国测绘学会学术年会,2012.
[4]魏来,吴小燕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基本农田监测研究一以郭县古城镇为例西南农业学报,2012,21:429一431.
[5]殷海善,刘军芳基本农田概念的梳理资源与产业,2012,10:76一79.
[6]史培军,宫鹏,李晓兵等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方法和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