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对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内涵与途径探索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ir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个学生优秀的品德和进取心主要体现在积极的心理上,它能够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家校合作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为此,阐述积极心理品质的内涵,以家校合作为途径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家校合作;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内涵;途径
   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最强,外界的不良环境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心理,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因而心理教育工作对小学生具有重要的作用[1]。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教学工作者注重给学生讲授心理健康知识,但是很少让学生有实践的体验,所以学生没有深入认识心理健康品质。教师要注重家校合作的作用,运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积极品质挖掘出来,让学生的心理发展更加健康平稳。
   一、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内涵
   1.体验真诚、宽容、自信,让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团结合作的一个首要前提就是真诚和宽容,小学阶段的学生容易和别人沟通交流,小学阶段是建立社交能力的重要时期。教师要挖掘学生真诚善良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真诚相待是人际交往中首要的条件,有利于团队合作的发展,而当下小学教育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小学生有一个纯洁的心理。同时教学工作者要认识到每一个小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差异性,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的培养,挖掘学生的领导潜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中可以看出,积极的心理品质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让学生健康成长。
   2.满足求知欲望,培养学生乐观、自信的心理
   积极的心理品质还有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它能够帮助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小学生性格活泼,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对外界新鲜的事物会有很大的求知欲望。小学生在处理问题时需要用乐观的心理调节自身的情绪和心态,以免转变成消极的态度。毅力、乐观、宽容、坚强等都是心理品质的重要内涵,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同学之间友好相处,还能用乐观的心态帮助学生面对任何一件事,反之,不认可学生,学生自身也没有学到什么技能,消极的态度就会找上门,所以,乐观的心态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
   二、家校合作对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途径
   1.教育合力,创建家校合作
   首先,帮助学生解决消极情绪,建立积极情绪。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对待任何一件事物,只要满足自己的需求就会引发好奇心,不会理性对待,也不会正确判断,幼小的心灵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事物的影響,为此,学校和家长应该竭尽全力让学生处于积极的状态,消除其不良的情绪,让他们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第一,学校开设的辅导课可以让家长参与,增强家长的教育意识,改变以往家长对待学生学习的观念,让学生处在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学习;第二,有些家长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教师可以引导其他家长予以借鉴,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其次,沟通也必不可免。学校和家长的良好沟通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现今科技发展迅速,家校之间的沟通方便不少,如微信群和QQ群的交流平台,家长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日常生活,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获得一些优质的信息,如此,家长和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也更客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2.家校要从学生发展特点出发,提高学习兴趣
   虽然小学生的性格活泼,但是没有稳定性,会抵触一些抽象的东西,如时间、理论知识等。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开展一些比较有趣的活动,使知识生动形象化,不要一板一眼地教学,引进一些小游戏或者小故事,吸引学生的兴趣,在此过程中,家长可以参与学生的教学活动,如“糖衣炮弹”的游戏,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的家长将自己孩子的优点写在纸上,之后进行投放,让接收到糖纸的学生说出内心真实的感受,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3.开展家校实践活动,让学生自由成长
   小学生的自理能力比较差,学校可以开展一些社会活动,支持家长来参加,观看学生的成长过程。鼓励学生多参与一些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如学校的一些竞赛、演出,都可以让学生的家长来参加,有利于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自信心。比如在中秋节,学校可以举办一个“讲故事”的活动,让家长和学生都在活动中迎接中秋,学生也会感受到学校和家长带来的幸福感,家长在台下看着自己的孩子讲故事,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有助于学生今后更加健康和积极地成长。
   综上所述,家校合作对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的成长既离不开学校培育,又离不开家长的关心和爱护。学校要注重加强和学生家长的合作,让学生真正明白积极品质的内涵,促进学生积极健康地发展[2]。
   参考文献:
   [1]陈杰,俸耀旭,张程.以经典活动提升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成都市泡桐树小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中国德育,2019,10(15):62-63.
   [2]马晓亮.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内涵与途径[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9,18(2):34-38.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德育是培养小学生道德素养与思想品德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长久以来,国内小学的德育都仅仅看重对课本知识的简单讲解,而脱离了学生本身,脱离了德育的来源——生活,因此在现阶段我国的小学德育教学仍旧存在许多问题。   关键词:生活体验;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措施   自德育课开创以来,便陷入机械的讲解与说教中。小学是培养小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与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但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心智不够成熟等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花朵,借助网络和社交平台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渠道越来越广泛,而这些信息参差不齐,其中不乏对小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造成消极影响的不良信息,鉴于此,如何提前对小学生进行人生觀、价值观的熏陶,引导小学生发展健康向上、乐观自信的意志和品质,值得每一个人认真思考。   关键词:少先队活动;小学生;心理健康   少先队作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阵地,通过在小
新建本科院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由于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