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ulhuj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问题;本文根据创新性思维的意义、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等出发,从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炼就学生的质疑思维能力、营造探究氛围等方面论述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创新思维 培养 因素 意义
  
  21世纪将是一个知识创新的世纪,新世纪正在召唤大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人的创新力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个性两个方面,而创新思维是创新力的核心。所谓创新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新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新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的,但一定是思维主体自身的首次發现或超越常规的思考。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新思维的具体表现。这种思维能力是正常人经过培养可以具备的。那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们就要明白创新性思维的意义,知道阻碍创新性思维的因素,懂得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条件和方法。
  一、创新性思维的意义
  所谓创新性思维,是指带有创见的思维。通过这一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而且在此基础上能产生出新颖、独特的东西。更具体地说,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独立思索和分析,不因循守旧,能主动探索、积极创新的思维因素。比如独立地、创新性地掌握数学知识;对数学问题的系统阐述;对已知定理或公式的“重新发现”或“独立证明”;提出有一定价值的新见解等,均可视如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成果。
  说到创新,人们便会误认为只是一种发明发现,非天才莫属。诚然,对人类社会进步有巨大推动作用的发明发现,确实是创新。但发现问题,甚至用自己从未试过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也算是广义的创新。至于创新性思维,不但人人都有这种潜质,也经常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它。只有由于陈旧的教育模式,特别是应试教育,传统的教育方法等因素,正在泯灭少年儿童的创新思维。
  二、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数学,“思维的体操”,理应成为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最前沿学科。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尤其应当注重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尽量鼓励他们探索问题,自己得出结论,支持他们大胆怀疑,勇于创新,不“人云亦云”,不盲从“老师说的”和“书上写的”。那么,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呢?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性思维的主动性
  思维心理学表明:只有外部的影响符合或能激发学生的需求、兴趣、动机和信念等个性心理时,学生才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这些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入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感兴趣的重要条件。”这就是说,要激起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就要设置既联系学生生活,又蕴含数学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心理上形成熟知感、亲切感和好奇心。并在问题的引导下引发出“急于解决而又难以解决的心理焦虑,使学生陷于问题情境之中,并自觉完成角色转换,产生同化心理,使问题情境变成了自己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富有为自己解决问题的使命,主动地去探求解决办法。
  2.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关键
  猜想是由已知原理、事实,对未知现象及其规律所作出的一种假设性的命题。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猜想,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直觉思维,掌握探求知识方法的必要手段。我们要善于启发、积极指导、热情鼓励学生进行猜想,以真正达到启迪思维、传授知识的目的。
  启发学生进行猜想,作为教师,首先要点燃学生主动探索之火,我们决不能急于把自己全部的秘密都吐露出来,而要“引在前”,“引”学生观察分析;“引”学生大胆设问;“引”学生各抒己见;“引”学生充分活动。让学生去猜,去想,猜想问题的结论,猜想解题的方向,猜想由特殊到一般的可能,猜想知识间的有机联系,让学生把各种各样的想法都讲出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推动其思维的主动性。为了启发学生进行猜想,我们还可以创设使学生积极思维,引发猜想的意境,可以提出“怎么发现这一定理的?”“解这题的方法是如何想到的?”诸如此类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猜想、探索,还可以编制一些变换结论,缺少条件的“藏头露尾”的题目,引发学生猜想的愿望,猜想的积极性。
  比如,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不先给出这个定理的内容,而是向学生提问:你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等等一系列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猜想、探索,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学生在猜想的过程中,创新性思维得到一定的培养。这样随着猜想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创新性动机被有效地激发出来,创新性思维得到了较好地培养。
  3.炼就学生的质疑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重点
  质疑思维就是积极地保持和强化自己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直观,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敢于提出异议与不同看法,尽可能多地向自己提出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各种问题。提倡多思独思,反对人云亦云,书云亦云。
  4.营造探究氛围、激扬创新性思维的发散性
  思维的发散性是创新思维的灵魂,是对知识全面、具体、对立、统一、运动、联系等多触角地进行探究的思维过程。马斯洛夫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实现和被重视的需要,都有重视个人尊严与价值的愿望,都有充分挖掘和发展自身潜能的倾向和“独树一帜”的渴求,并通过自身的创新性活动完善自身、实现自我。因此,在数学知识的探究中,为满足学生求异心理的需求,教师应发挥习题的变式功能,创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以及开放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手段去分析思考同一问题,力求独树一帜,让学生能感受到因创新而带来的成功喜悦。
  三、结论
  总之,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 ,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人贵在创新,创新思维是创新力的核心。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才能的人才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需要,让我们共同从课堂做起。
  
  参考文献:
  [1]冯克诚,西尔枭.教学改革手册.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
  [2]张奠宙.数学教育中的“创新”工程大纲.《数学教学》,1999年第4期
  [3]徐斌艳主编《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孙洪敏著《创新思维》[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体外人鼻咽癌细胞CNE-2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及侵袭转移的影响,并对其潜在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采用MTT实验测不同浓度梯度辛伐他汀(0、0.1、1、10m
胶质瘤是指起源于神经上皮胶质细胞的肿瘤,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肿瘤,具有强侵袭性、浸润性,病死率高的特点。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2007年的分类
人副流感病毒是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可引起上、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喉炎等。HPIVs属副粘病毒科,为单股负链RNA病毒。根据基因组特征及血清学特点,HPIVs
数学概念是数学逻辑推理的起点,是构建数学理论大厦的最基本元素,是巩固知识与形成能力的基石,是数学学科的灵魂和精髓。数学概念在数学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数学概念的教学既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又是学习的核心,一些学生数学之所以差.概念不清往往是最直接的原因,特别是职业中学的学生,数学素养差的关键是在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应用及转化等方面。因此。抓好概念教学是提高职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具有根本性意义的关键一环。下面,笔
目的:探讨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PVNS)在实验室检查、病理检查及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成像的特点,分析上述检查的诊断价值
本文采用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景洪傣族“屋脊神兽”图像进行田野考察.通过对景洪傣泐(水傣)佛寺上最常用的最具代表性的“象鼻凤凰”等屋脊神兽图像进行介绍,概述“屋脊
目的:比较在容量负荷和压力负荷下每博量变异性(SVV)和中心静脉压(CVP)的反应性。方法:选择30例择期口腔正颌手术病人,随机将其分为容量负荷组(VL组)和压力负荷组(PL组)。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