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用药有妙招

来源 :保健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门诊经常有这样的老年人前来看病,自述服用某种药物一段时间出现了不良反应,询问是不是该换药。医生询问用药剂量后,发现是服用剂量过大造成的;还有服用几种药物后不适前来就诊的老年人,医生了解所用药物后,发现原是服用了两种同效不同名的药物引起的。
  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大不如前,身体各器官功能有所减退。这些会明显影响老年人的用药问题。老年人用药有哪些常見问题?应如何解决呢?
   小剂量服用,逐渐调整
   大多数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是通过尿液排出体外的,少部分药物从肝脏经胆管排入肠内,再由粪便排出。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常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有的老年人还合并多器官疾病,对药物耐受量低,故一定要根据肝肾功能状况和药物排泄途径及机体耐受性,调整药物用量。对一些非紧急的药物,可从小剂量开始用药,以后视情况调整用量。
   制作用药卡,有备无患
   老年人常多病就诊、多科就诊、多医院就诊,但他们往往不能及时准确地说出所用药物的名称和剂量,有的老年人经常让子女或者朋友代配药,这些都容易导致就诊时漏配药或重复用药。比如,有的老年人同时患高血压肾病、冠心病和腔隙性脑梗死,三个科室的医生都可能需要用“活血药”。若一个科室的医生不知晓患者在其他科室用了什么药物,就可能导致同时服用多种活血药,增加患者发生出血的风险。因此,老年人最好有个用药卡,用药卡上写明患者的所有诊断、肾功能和肝功能情况、用药情况(名称、剂量和服药时间)以及药物过敏史等,每次就诊时随身携带。
   遵医嘱以防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大多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每次加用新的药物后,都应遵医嘱随访,以便及时了解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若服药后有不适,务必及时告知亲属和医生。
   还需家人多关爱
   生活不能自理、记忆力差的老年人,用药安全主要有赖于家庭成员。家人要管理好药物,尤其是毒性大的药物。家庭多个成员交替关照老人时,要通过书面形式沟通用药情况,以防漏服、重服等现象的发生。
   小贴士:临床上由于不注意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药物用量,导致药物蓄积和严重后果的现象屡见不鲜,较常见的如降糖药(二甲双胍、格列本脲和成分不明的降糖中成药)、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地高辛、索他洛尔)、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喹诺酮类、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抗肿瘤药物(甲氨蝶呤)等。
   但并非所有药物都需要小剂量开始后再调整,应结合药物结构、不良反应和患者的相关脏器基础功能等综合考虑。有些药物若是不按规定剂量使用,不但达不到治疗效果,还会有副作用,如抗菌药物可导致耐药性的发生。
其他文献
高歌倔,认死理,人送外号“一根筋”,混到四十多岁也没混上个一官半职。  从娘肚里出来我就这样,改不了,咋的?听同事背后议论他,高歌很不服气。  局里来了位新局长。新局长刑警出身,对刑警队有种特殊的感情,下了班时常会来刑警队打篮球。活动活动,出身臭汗,舒坦。  新局长个头儿不高,打后卫,三分球特别准,几乎弹无虚发。他对年轻的刑警说,工作上我也是后卫,给你们出出主意,冲锋在前的事还要靠你们这帮小年轻。
“出事了!”和枝在电话里气喘吁吁地说道。  那是春风劲吹的夜晚。  此时,光代正忙着在被炉上摆放自己一人的晚餐。  和枝惊慌的声音遮盖了电视机的音响,直接撞击着她的耳膜:“朱美和希带着钱突然失踪了。”  光代急忙关了电视,把手机紧贴着耳朵,想问问到底出了什么事。  “现在在哪儿?”  “不知道,打电话到公寓也没人接。”  “不是问他们,是你——和枝在哪儿?”  和枝压低了声音,显得很焦急:“我在便
一  从现场回到队里,刑警们顾不上休息,立刻来到小会议室对案情展开讨论。  小会议室的正墙上贴着两行标语,是亚克力雕刻。上面一行是深红色仿宋体: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八个字从前在中国的很多机关、厂矿、学校都能看到,不过现在很少见了。下面一行是警察蓝黑体:真相,唯有真相。其表述风格类似于早年流行的朦胧诗,指向含蓄。不过,重案大队的每一名刑警都深知这六个字所承载的意义。  标语下面镶着一块86寸的
林猛抽完烟回来,躺在中铺的女儿忽然坐起身,附在他的耳旁小声说电脑包丢了。林猛一愣,眼睛扫向行李架,果然,两个拉杆箱中间的电脑包不见了。女儿轻声问,现在报警吧?林猛鼻孔里喷出一团怒气,说,报什么警,你老爸就是警察,你该干嘛干嘛,我负责找包。  林猛拿起茶杯,向车厢的另一头走。看上去是去打开水,实际上林猛是在观察卧铺上的人。回来时,林猛的目光瞄向头顶的行李架。  放下茶杯,林猛见女儿张了几下嘴,虽然没
一  高大庆奉夫人之命,周末下午来到大院儿接儿子。  这里说的大院儿,不是那种四面用铁篱笆墙围绕着的小区。是大院儿。他们内部人在说大院儿时,重音在“大”字上,听起来很有股自豪意味在里面。周边的人们呢,也称之为“大院儿”,虽然没有了那个重音,但听起来是有股很明显的羡慕成分呢。  大院儿四周有高大的围墙,东西南北有四个宽敞高大的门。大门门楣正中央悬挂着一颗硕大的红五星,红五星正中心有“八一”两个黄色大
如果半夜辗转反侧睡不着,或早上很难清醒,可能是卧室通风不好导致的。近期,美国健康网站对此进行了说明。  通常白天人不在家的时候,门窗紧闭,室内空气不流通,需氧菌会大量消耗室内氧气,产生一些代谢废气,如二氧化碳、氮化物。到了夜晚,厌氧微生物则开始兴奋,如常见的真菌。睡前及睡觉时通风,是为了排出室内的有害气体,同时提供睡眠过程需要的氧气,让人感到不那么闷。  很多人怕夜里户外空气不新鲜,整晚都关闭窗户
一  肖展站在灵堂门口,距离棺材不超过十米。死者林墨寒的照片放在棺材上方,照片中的眼睛冷冷地凝视着所有正在鞠躬的人,仿佛对于这仪式不屑一顾。  肖展只见过林墨寒一次——他曾是一桩谋杀案的嫌疑人,虽然最终杀人嫌疑被排除,但肖展对他的第一印象很不好,因为林墨寒擅长撒谎,也擅长圆谎,对于警察和法律缺乏信任与敬畏,处处防得滴水不漏。几天前,林墨寒在人迹罕至的荒郊小路上出了车祸,尸体被放置整整一夜,肇事者至
中国民间历来有“春捂”的说法,从中医理论讲,“春捂”既是顺应阳气生发的养生需要,也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适当“春捂”,能起到很好的养生防病效果。今年的冬天气温较低、时间又长,因此,“春捂”尤为重要。那么“春捂”应该如何捂,又应重点捂哪里呢?  医学研究认为,春捂的最佳时间是冷空气到来前一两天,一般持续一两周恰到好处,即待气温回升后,需再捂7天左右,体弱者或高龄老人需捂14天以上,才可减少衣物。此外
江安新去县城赴任那天,江溪送他下山。阵阵落花风吹来,清冽冽地香。江安新几次请他回吧,江溪只顾闷头走路,下了七里坡,他递给江安新一包东西,说遇到难事,先看看它。  江安新嗯了一声,上车走了。  江溪再见到儿子,已在电视上。  江安新下乡,在走路。江安新又下乡,在走路。  老伴儿心疼地说他黑了、瘦了。  江溪说我就怕他白了、胖了。  一晃半年过去,电视上的儿子在开会,在讲话。又在开会,又在讲话。  老
一  鲁宾医生从他的口袋里掏出了一只橘黄色的处方药药瓶,将两颗粉红色药丸倒进了手里,然后把手抬到了嘴边,像一只青蛙捕捉昆虫似的动了一下舌头。  “我无法告诉你太多的东西。”他说,“我不知道他是怎么进入这个房间的。他突然就出现在那儿,戴着一副滑雪面具,个子很高,大概有六英尺几英寸高。我们去了我的诊所,我打开了药品柜,给了他他想要的东西。我原想,他拿了东西就会离开的,可他突然生起气来,开始大喊大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