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就是说如果有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对学习将会产生积极的帮助作用,但是如果形成了不好的或不良的学习习惯,则会对学习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为积重难返,即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习惯,是不容易改变的。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终身发展是极其重要的,那种忽视学习习惯的倾向相当错误也相当危险。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明确哪些习惯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每个人都不同,有百条千条。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特地整理出目前我班学生必须特别重视的十条优秀学习习惯:
1、听课的习惯。预备铃声一响,全班同学必须进入专心听讲的状态。
2、作业的习惯。作业要整洁,按时上交。
3、适应老师的习惯。一个学生同时面对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一方面我们努力采取措施提高老师的能力水平,适应学生;一方面不能马上把所有的老师都提高到一个适应学生要求的地步。所以学生也要适应老师,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对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应该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学会交流、学会沟通,与老师共同进步。
4、表达的习惯。学会整理、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基本能力。
5、阅读的习惯。大量的课外阅读符合当前教育发展的主潮流,也是一个现代人生存的最基本的习惯。
6、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后进生毛病都出在计划性不强,让人家推着走,而优秀的学生长处就在于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所以,我们就要培养同学们定计划的习惯。
7、预习的习惯。预习是让学习成为自己的事情,自己参与进去了,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探索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8、不盲从的习惯。尖子学生做尖子的事,后进学生别盲目攀比。难题做不了,挑适合你的容易做的题去做。
9、自留作业的习惯。老师留的作业不一定同时适应所有的学生,要学会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
10、反思总结的习惯。每次作业、考试之后,总有错题、教训,要对错题进行认真整理,对一个阶段的学习进行适时的总结。
那么,如何养成以上十条优秀习惯呢?教师和学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循序渐进,逐步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包含很多方面,它的养成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过程。先要养成课堂上专心地听、说、读、写,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再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大量阅读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习反思的习惯、勇于创新的习惯等。
二、严格训练,密切配合。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多次反复的实践才行。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必须要提出明确要求;学生则努力配合好教师,增强“一心向学”的意识,营造良好的教风和学风。
三、树立榜样,启发自觉。对一些上课动脑积极、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要大力表扬,树立榜样,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原本学习习惯差的同学,只要有一点进步,我们也要及时给予表扬。总之,我们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增强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自觉意识。
四、互相促进,整体发展。除了学习习惯外,还需要养成的良好习惯有很多,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它们都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它们之间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如一个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那就为他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创造了条件;一个在日常生活中粗心大意惯了的人,要在学习中养成认真细心的习惯是很难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要与良好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的培养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整体发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每一个细小的学习细节,学会学习,提高效益,对新时期中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将发生重大的作用。让我们共同努力,切实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1、听课的习惯。预备铃声一响,全班同学必须进入专心听讲的状态。
2、作业的习惯。作业要整洁,按时上交。
3、适应老师的习惯。一个学生同时面对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一方面我们努力采取措施提高老师的能力水平,适应学生;一方面不能马上把所有的老师都提高到一个适应学生要求的地步。所以学生也要适应老师,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对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应该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学会交流、学会沟通,与老师共同进步。
4、表达的习惯。学会整理、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基本能力。
5、阅读的习惯。大量的课外阅读符合当前教育发展的主潮流,也是一个现代人生存的最基本的习惯。
6、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后进生毛病都出在计划性不强,让人家推着走,而优秀的学生长处就在于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所以,我们就要培养同学们定计划的习惯。
7、预习的习惯。预习是让学习成为自己的事情,自己参与进去了,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探索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8、不盲从的习惯。尖子学生做尖子的事,后进学生别盲目攀比。难题做不了,挑适合你的容易做的题去做。
9、自留作业的习惯。老师留的作业不一定同时适应所有的学生,要学会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
10、反思总结的习惯。每次作业、考试之后,总有错题、教训,要对错题进行认真整理,对一个阶段的学习进行适时的总结。
那么,如何养成以上十条优秀习惯呢?教师和学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循序渐进,逐步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包含很多方面,它的养成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过程。先要养成课堂上专心地听、说、读、写,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再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大量阅读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习反思的习惯、勇于创新的习惯等。
二、严格训练,密切配合。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多次反复的实践才行。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必须要提出明确要求;学生则努力配合好教师,增强“一心向学”的意识,营造良好的教风和学风。
三、树立榜样,启发自觉。对一些上课动脑积极、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要大力表扬,树立榜样,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原本学习习惯差的同学,只要有一点进步,我们也要及时给予表扬。总之,我们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增强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自觉意识。
四、互相促进,整体发展。除了学习习惯外,还需要养成的良好习惯有很多,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它们都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它们之间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如一个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那就为他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创造了条件;一个在日常生活中粗心大意惯了的人,要在学习中养成认真细心的习惯是很难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要与良好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的培养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整体发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每一个细小的学习细节,学会学习,提高效益,对新时期中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将发生重大的作用。让我们共同努力,切实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