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 “问题解决”数学学习方式的探析

来源 :杂文月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mai1978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问题解决”数学学习方式注重数学知识的实践性和创造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数学教育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在新课程理念下分析了“问题解决”学习的特征和内涵,并探讨了其类型。考虑到中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数学还不能仅仅作为科学的数学来对待,她还是一门教学科目的数学,是为在高等学校继续学习和参加实际活动所必需的数学科学“初等基础”。 因此,数学的学习方式历来受到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关键词:数学 学习方式 问题解决
  笔者多年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及研究,深感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展“问题解决”学习方式,对于贯彻新课程理念,并取得实效是十分必要的。
  一、“问题解决”的涵义及提出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经过一系列的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全国数学教师理事会提出把问题解决作为80年代数学教学的核心。 这些年来,问题解决学习理论研究也在不断地完善,广泛地吸取认知科学、人工智能及社会、文化研究等方面的成果。到了90年代,美国学者开始反思“问题解决”教学与评估的得失,提出问题解决不仅是学习数学的一个目标,也是学习数学的一种主要方式,以及“数学地思维”等更全面体现数学实质的新思想和新观点。
  二、新课程理念下“问题解决”数学学习方式的特征
  为了贯彻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应通过“问题解决”数学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其特征如下:
  1.再创造性
  数学中有大量重要的定理、定义、概念、理论、但是它们都不是数学的心脏,问题和解才是数学的真正组成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解来学习数学知识,类似于数学家的思考轨迹。因而,“问题解决”不是数学知识及数学过程的复制,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2.实践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作为一种语言、思维的工具和思想方法服务于各个领域。现实世界中各种问题赋予了数学具体的学习情境,可以通过数学建模等各种活动类解决。通过“问题解决”学习,学生会不断感受到,数学应用是一种通识,一种基本观点和态度,融入到人们的整体素质,成为人们世界观的一部分。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出发,如合理负担出租车费,上网费用支付方式选择,复利问题等,社会热点问题出发如成本、利润、储蓄、投标及股份制等;其他学科中应用性问题,都可以作为问题解决学习的素材。
  3.个体性
  学生由于家庭背景、生活经历、性格、悟性及能力等方面各不相同,所以对同一个事物的理解也是各不相同的。课程标准中强调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鼓励自主探究。“问题解决”学习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不仅有利于彰显个性品质,激发个体学习动机,发挥个体的创造才能,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而且对学生品德和价值观的形成也有重要的影响。
  4.社会性
  学习是个体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知识的来源具有社会性,学习知识的环境也具有社会性,学习知识的过程更需要交流来推动。标准中提出要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态度、表达与交流的意识。学生在 “问题解决”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促进相互交流、合作,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完善个体差异,加速认知水平的发展。
  三、新课程理念下“问题解决”数学学习方式的类型
  1.开展中学数学建模学习
  数学模型是指通过抽象和简化,使用数学语言对实际现象的一个近似的刻画,以便人们更好地认识所研究的对象 。数学家徐利治先生把数学模型分为 确定性数学模型、随机性数学模型和模糊性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有助于发展学生数学语言转换能力,运用数学知识及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思维。数学建模的主要程序是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数学模型→还原到实际问题当中。学习数学建模学生可以选择下方面为切点:从课本数学问题出发,通过改变设问方式,变换题设条件,互换条件结论或拓广类比等方法变成新问题,也可依据有关实际背景、设计一些体现应用价值的建模问题。
  2.课题学习
  所谓“课题学习”是指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体现在学科教学中,通过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把教学内容转化成课题,以课题为核心,综合多科教学内容,依靠学生的自主探索来完成“课题”的学习。课题学习重在强调对一系列问题的探究与解决。大教育家苏格拉底把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强调不要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告诉他,而是加以启发和引导,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在确定研究课题时,不仅由教师提供,而且更要鼓励学生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调查、思考,抽象概括出数学问题,从而形成研究课题。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目标,敢于探究、加强合作。营造一个使学生勇于探索、勇于争论、相互学习鼓励的良好学习氛围。
  3.计算机协同型学习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学“问题解决”学习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计算机赋予了强有力的解决工具,同时也让学生有更多的数学体验。例如利用计算机软件制作数学课件,增加动画、音效效果,使得数学的知识变得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几何画板制作函数图像等增强数学知识的直观性。计算机对于问题解决过程中信息的收集、获取及分析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问题解决”数学学习方式強调通过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实践性地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和魅力。《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个性化、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要求在这一学习方式上得到了体现。作为一名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如何将问题解决学习”在数学学习中合理有效地贯彻底。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 徐利治.数学方法论十二讲[M].大连理工出版社,2007
  [3] 张奠宙等.数学教育学导论[M].高教出版社,2003
  [4] 代钦.中国的传统数学教学智慧[J].数学通报,2012,8
  [5] 邵东生.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研究与实践[J].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6] 王恩大.数学教育辞典[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
  [7] 熊丹.“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之“再创造”方法研究课程教材改革[J].
其他文献
2000、2001年调查结果显示,密云水库初级生产力主要决定于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和细胞密度,营养特征为浮游植物响应型,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为绿藻(51.6%)一硅藻(28.7%)型。蓝藻门、甲
螺旋锥齿轮传动效率高,重合度大,运转平稳,承载能力高,被广泛应用于工程车辆、坦克、特种车辆等的传递空间旋转运动的机构中,可以有效改变力矩的传递方向,是载重车辆传动系统
大气有机污染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挥发性有机物(VOCs)包括羰基化合物(carbonyls)是城市大气中主要的有机污染物,也是室内空气中主要的污染物。羰基化合物既是大气光化学
致密砂岩气藏在钻井、完井和储层改造过程中容易受到水锁损害,影响气井产能。基于对流扩散模型,分析了液相侵入深度随时间的变化。基于Forchheimer渗流方程,建立了考虑水锁损
针对重装空投任务,基于拉格朗日分析力学,建立了货物在机舱内滑行阶段飞机-货物两体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给出了一种控制补偿方案,用以抵消或削弱货物运动对飞机的影响。通过数
低廉、高效吸附材料的开发一直是吸附法处理废水中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采用试验研究的方法,从影响钢渣吸附性能的因素入手,主要探索了钢渣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吸附机理,为
文章按照中央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精神,全面阐述和探讨了企业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中的具体任务,包括完善人才的引进、配置、培养、评价、激励及工作管理机制等6个方面,
摘要: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育人工作,学校应该与时俱进,适当调整方案,在新的形势下发现新问题的同時积极解决,以育人为本,尽量少喊口号,多做实事,探索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方案。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教育途径探索  一、必要性: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探索与努力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我们党强调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制定《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
妫水河流域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紧紧围绕着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日益凸显的水污染问题、水资源短缺问题和人为水土流失问题进行,坚持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并结合流域自身特
<正>房玄龄,别名房乔,公元578年生,山东淄博人,进士学历,初任隋朝末年县处级的羽骑尉、隰城尉,李世民秦王府县处级的记室参军,唐朝建立后,历任副国家级的中书令、尚书左仆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