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河南54年,周恩来总理后人的平淡人生

来源 :人生与伴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ach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总理要求侄子一家到河南生活
  
   1945年年初,周恩溥在山东被国民党抓起来,让说出周恩来的去向,但他始终没说,严刑拷打后没几天,就撇下妻子王兰芳和年幼的儿子周荣庆含恨告别了人世。周恩来的二弟媳王兰芳和三弟周恩寿,都在战争年代落下严重伤病,新中国成立后不能正常上班。于是,周恩来就让他们提前退休了。从当时来看,如果正常退休能拿到70%到80%的工资,而提前退休能拿到的工资比例要小得多,这样一来生活就成了问题。于是,周总理就将两人的费用承担了起来。
   周总理每月从自己400元的工资中,拿出100元给三弟周恩寿,拿出50元给二弟媳王兰芳,另外,看病吃药钱也是根据需要另出的。这种资助,一直持续到周恩寿的6个子女参加工作,持续到二弟媳王兰芳去世。当时,周总理专门交代侄子周荣庆:“50元钱是给你妈妈的,谁也不要用,你们花钱自己挣。”
   周家的后代牢记总理的嘱托,住房寒酸、生活清苦,他们没向组织上伸过一次手。并且,按照总理的要求,侄子周荣庆一家还来到了河南生活。
   当时,周荣庆在北京志愿军医院当宣传干事。抗美援朝结束后,志愿军医院的人面临转业,国家刚好提倡机关干部下基层劳动锻炼。总理就对侄子说,你们到基层去吧,不要当官,当个工人最好。1957年,周荣庆转业分配至河南一家卫校当宣传干事,母亲王兰芳也一同来到了河南。
   周荣庆是周恩来7个嫡亲侄辈中的老大。临行时,周总理专门送他一句话:“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他鼓励侄子学习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到河南不久,周荣庆又被调到了焦作市九里山钢铁厂,后服从组织安排,他又先后到焦作轮胎厂、群英机械厂等单位工作,均是没有任何职务的普通员工。
   在焦作市九里山钢铁厂,周荣庆结识了晋菊清。晋菊清来自焦作农村,招工到厂里“三八”炼钢炉工作。两人相处了大约半年后的一天,几位工友突然把晋菊清拉到一边,神秘地问她知道是和谁谈对象吗?晋菊清有点摸不着头脑,说不就是老周吗?工友们说,周荣庆就是周总理的侄子!晋菊清惊呆了,气喘吁吁地找周荣庆。当时,周荣庆正提着糨糊桶在厂区贴标语,面对晋菊清劈头盖脸的发问,周荣庆只好回答说他是周恩来的侄子。晋菊清非常生气,说你为什么不早说,你骗人,俺父母是农民,太不般配,不谈了!晋菊清说完扭头就走,周荣庆连忙追上去解释,说我是我,大伯是大伯……两人最后来到母亲王兰芳面前。王兰芳耐心地对晋菊清解释:“好孩子,咋能因为他伯父是总理就吹哩!我们来焦作时,总理一再交代,自己的路自己走,能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以总理的亲属自居……”
   晋菊清听着老人的话,再想想周荣庆近半年来的表现,一点儿也看不出他是总理的侄子,就是一个普通工人,从不盛气凌人,晋菊清的心动了。1959年5月10日,30岁的周荣庆和20岁的晋菊清喜结连理。
   得知侄子周荣庆与一个农家女结婚了,周总理连连称赞说很好,说劳动之家光荣,并立即致信祝贺。邓颖超也随信寄来了一条烙花毛巾被、一对鸳鸯枕头和一条纯毛毯。
  
   周总理和侄子一家的暖暖亲情
  
   周荣庆一家平静地生活在河南,晋菊清先后生下两儿一女。1968年5月1日,婆婆王兰芳对媳妇晋菊清说:“我想你七伯、七妈了(注:这是按家族排行的称呼,总理排行老七,周恩溥排行老八,周荣庆夫妇称总理为七伯,称邓颖超为七妈)。”于是,婆媳两人准备去北京看望亲人。火车上,婆媳俩没有买到坐票,晋菊清找来一张硬纸板让婆婆坐在车厢接口处,自己则带着3个年幼的孩子站在婆婆身边,握着几张站票,在火车上熬了一天一夜才到北京。
   中南海西花厅,周总理夫妇第一次见到侄媳妇晋菊清。邓颖超拉住晋菊清的手,说她也是河南人,咱俩还是老乡哩。随后,邓颖超又将自己穿的鞋脱下来,让晋菊清试试大小,晋菊清一穿正合脚。邓颖超笑着说“咱婆媳俩有缘分”。晋菊清感觉七妈是那么和蔼可亲,但她那时想不到,七妈在暗暗给她量尺寸,准备送她鞋子呢。大约中午12点,周恩来从办公室走出来,笑容满面地问好,还弯腰轮流抱起三个孩子亲了一遍,并嘱咐晋菊清说:“你妈当年为革命流过血,你和荣庆要待她好点儿!”
   午饭桌上,总理问起了三个孩子的名字。晋菊清说:“老大是1960年3月29日出生的,正赶上您访问印度,取名周中印;老二1962年12月20日出生,是女孩,当时婆婆梦见了茉莉花开,取名周小莉;老三1966年出生,您访问越南,就取名周中越。”总理听完哈哈大笑起来,对邓颖超说,这名字起得不太好。邓颖超于是说,给孩子改个名吧,从大到小依次叫周志勇、周志红、周志军。周总理想了想说好,就叫这名吧。回河南时,周总理夫妇送给晋菊清很多衣服和鞋子,总理还送晋菊清一块手表。
   在河南土生土长的周志勇至今仍念念不忘的是,小时候去中南海,待上十来天,也不一定能见到总理一面,而大奶奶(邓颖超)一般都在家,一去就给做丸子,用肉末做成的那种,还有从中南海湖里捞出来的鱼和虾,还有从西花厅前摘下的桃子,都是最好的食物……让周志勇很遗憾的一件事是:1983年结婚时,他去北京与大奶奶一起照相,没想到一张也没有洗出来,是那种装胶卷相机照的,不知咋回事全曝光了。
   1976年1月8日,一家人正在吃晚饭,邮递员突然送来一封电报,是邓颖超发来的,说总理逝世了,在京亲属参加葬礼,在外地的亲属留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要来北京,这也是总理生前的安排。放下电报,晋菊清哭着要去北京,周荣庆则把着门,满脸泪水,说既然七伯和七妈不让去,咱就得听他们的话。事实上,就在总理逝世前一个多月——1975年农历的十一月初七,68岁的王兰芳已经先走了一步。
   1988年春,晋菊清从周恩寿家人那里得知,七妈邓颖超病重了。这一次,晋菊清执意一个人去北京看望。病中的邓颖超在昏迷中断断续续和晋菊清说话:“好孩子,不许哭,要坚强……”晋菊清从北京回到焦作不久,丈夫周荣庆也一病不起。1992年1月15日,丈夫走完了他63岁的人生历程。病中的周荣庆最后悔的是:没有和妻子一道去北京看望七妈。
   周荣庆逝世不到半年,1992年7月11日,邓颖超与世长辞。晋菊清从广播中听到了噩耗,带着3个孩子去北京送七妈最后一程。在北京,她和其他亲属一起乘军舰把七妈的骨灰撒向海河……
   周总理夫妇先后逝世后,作为周总理的至亲,晋菊清一家分到了9件遗物:包括周总理经常佩戴的“为人民服务”胸章,邓颖超用过的体温表和他们的秋衣、秋裤、枕套、枕芯等。这些遗物,晋菊清前些年捐给淮安周恩来故居一部分,唯独那件化纤大衣,她一直珍藏着,因为那是邓颖超在世时经常穿的。
   每当想念总理和邓颖超的时候,晋菊清就把孩子们叫到一起,一张一张细细翻看那些老照片。晋菊清说,两位老人为革命作过那么大贡献,还一生甘守清贫,作为周家的后代,我们要凭借自己的双手干活吃饭,决不能干出半点让老人家在天之灵不安的事情来。
  
   “十条家规”下的平淡人生
  
   周总理曾给亲属们定下“十条家规”,包括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去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看。还有在任何场合下,都不要说出与周恩来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等。对此,周家人一直牢记并遵守着。
   在焦作,周家和许多工人、农民一样过着普通的生活,他们并不有意宣扬什么,也不刻意掩盖什么,只是过着自己的本真生活。焦作当地的许多百姓包括当地领导都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红色家庭。
   屈指算来,周家人在焦作生活已有54年。在周志勇的印象里,家里唯一一次找地方领导,大概是“文革”时期,是总理的秘书把电话打给焦作市革委会的,原因是奶奶王兰芳的身体不好,要去北京治病。那时焦作不通火车,要坐汽车到新乡,再转火车。那一次奶奶病得很重,坐公共汽车去,身体肯定承受不了。周荣庆给总理说了,总理秘书才打了这个电话,让安排一辆汽车把王兰芳送到新乡。但总理秘书并没有在电话中说明亲属关系,只是说有个老同志叫王兰芳,在东北打游击时负过伤,在战争年代为革命做出过贡献,要到北京治病,请把她送到新乡坐上火车……
   如今,已73岁的晋菊清是一个健康、硬朗的老人。1989年退休后,她每月有1300元退休金,为了补贴家用,她还找了一份在市政府家属院看管自行车的活儿,每月能多收入150元。老太太现在蜗居在上世纪60年代建的一栋筒子楼里,这间房子是她在群英机械厂工作时分的。房子所处的红砖楼破旧不堪,老太太住在二楼最东头,厨房是用石棉瓦搭出的一个几平方米的地方。在一楼楼梯下面,是老人平时使用的公共厕所。家里很简陋,没有空调和冰箱,也没有沙发,只有几个小木凳。晋菊清育有两儿一女,孙辈也是两男一女。祖孙三代11口人中,只有周志勇有正式工作,周志勇的弟弟、妹妹、弟媳、妹夫均没有正式工作,靠做些小生意、打工维持生活……
   1976年,周志勇高中没毕业,就到焦作市郊区百间房公社下乡。1978年到武汉当兵,3年后退伍到焦作宾馆当服务员,后来到焦作市政上搞绿化环卫工作。1988年市里成立城管支队,把他抽去在大街上巡查,在一线整整干了20年,到2008年才被选拔到城管支队机关工作,2010年被任命为支队长助理,科级干部。
   周志勇的房子是1998年买的拆迁安置房,90多平方米,当时每平方米500元,由于积蓄不够,周志勇还借了几万元钱。周志勇让母亲搬过来一起住,但母亲不愿意,说习惯了。
   他们一家人一直过着“隐居”闹市无人知的生活,在平凡、平静、平常中度过了每一天,他们的日子过得平淡。平淡之中,有一件遗憾事。周志勇说,上世纪70年代,奶奶在焦作去世,爷爷的骨灰在山东,按当地的习俗,晚辈无可奈何地为奶奶举行了与爷爷灵牌的合葬仪式,由于受各种条件所限,当时没有将爷爷奶奶安葬到正规公墓。爷爷的一生清苦,作为晚辈,很想为他的英灵找个长久固定的安息之所,好让晚辈有个祭奠追思的场地。
   2011年10月25日,为表达对一代伟人周恩来的敬仰,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一个祭奠追思先人的场所,焦作市凤凰山陵园特免费为周恩溥先生及其家人建造了墓穴,并举行了简单迁葬仪式。周恩溥终于和妻子儿子合葬在一起了。
  编辑 / 尤 雅
其他文献
生活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省卡莱利亚镇的曼纽尔·利纳雷斯,曾是一位物理学家,但他的梦想是当厨师。于是,37岁的他竟然改行去做厨师。为了当好厨师,利纳雷斯专门去酒店管理学校学习,当学员们听说科学家转行做厨师时都嘲笑他。   “嗨,你是不是冒牌科学家呀,哪有放着科学家不做而来当厨师的呢?”   “科学家当厨师,是真爱好还是哗众取宠来炒作呢?”面对质疑,利纳雷斯觉得必须做出成绩来,既证明自己喜欢厨师这份职
以新鲜山药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品种的山药在贮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贮藏过程中各种山药褐变程度变大;切割后出现2个呼吸高峰;多酚氧化酶出现先上升后下降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咖啡因作为电子给予体与电子接受体四氯对苯醌的荷移反应。确定了反应及测定的条件为:在硼砂与NaOH构成的缓冲溶液中,咖啡因分别与四氯对苯醌混匀于(20±
千百年来,重庆武隆县后坪乡有一种奇怪的现象,一个被称为“神坑”的大坑能预测天气情况,每当坑中起雾时,大雨马上就会到来。科学家认为这是一个典型的天坑,该天坑直径超过200米,四周都是绝壁,3层溶洞。科考专家钻地缝历经7个小时进入坑底后,发现那里一片鸟语花香,到处是奇花异草,仿佛世外桃源。  科学家们认为,此天坑的形成,是由于受水长期冲刷而形成的,而要形成这样规模巨大的天坑,必须有数量惊人的河水,经百
秦晓乐一毕业,就进了一家旅游杂志社做记者。  正好,一家旅行社要新开辟一条旅游线路,想在投放广告的前期先用软文的形式宣传宣传。领导考虑到秦晓乐初来乍到,就派了陈娇她们两个女孩子去线路上采风。上路后,陈娇客气有加,连水和零食都给秦晓乐准备齐全。但客气也是距离,秦晓乐的专业问题根本就无法问出口。  那次回来,秦晓乐第三天就交上了文辞华美的沿途风景软文。很有些洋洋得意地想,虽然我是新来的,可工作效率还是
瘦身排毒第一步——喝  人体的70%都是由水组成的,因此,想要合理地调节身体的平衡,最自然的办法莫过于用水来进行。春季干燥易上火,多喝水是我们都知道的一种常识,通过喝水能够有效帮助身体自我排出毒素。这里说的水不单单是指白开水,还包括蜂蜜水、淡盐水、绿茶等在内的水。  每天早晨,女性应该空腹喝一杯加过一勺蜂蜜的温水,蜂蜜能迅速帮助排便,清除废物;男性则可以喝一杯淡盐水,这种喝法与蜂蜜水有着异曲同工的
在单菌发酵试验基础上,选择耳式葡萄球菌C131、德巴利汉逊酵母Y163、芽孢杆菌R132构建如皋火腿复合发酵剂,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以游离氨基酸(FAA)、三甲胺-氮(TMA-N)含量和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