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质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空间环境,它是人类存在的必备因素也是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由于地质构造和地壳运动的因素,人类生活的空间环境中常发生不可摆脱的地质灾害,因此,人们在利用地质环境建立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对地质环境进行研究,来了解和预防地质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期许最大程度的降低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损失,并通过对地质环境的深入了解来充分利用地球带给我们的地质资源。本文主要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和地质环境的利用方面来阐述相关研究观念,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
关键词:地质灾害;地质环境;防治;利用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7-0231-01
1 概 述
地质环境主要指自地表面下的坚硬壳层,即岩石圈。地质环境是地球演化的产物,岩石在太阳能作用下的风化过程,使固结的物质解放出来,参加到地理环境中。地质灾害是指不良地质作用引起人类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的损失,由自然地质作用、人为作用使地质环境恶化,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或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遭受破坏的灾害事件。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钟。
地质灾害的出现通常是由于人类活动因素和自然因素相结合而形成的不良结果,它使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都受到很大的威胁,因此,国内外的很多地质专家和学者都在竭力研究地质环境这项课题。只有深入的了解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才能科学的防治威胁到人类生活的地质灾害,并正确高效的运用地质环境。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考虑地质环境问题,建立科学高效的防治利用体系。
2 地质环境的利用价值及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
地质环境的利用中包括各种建设工程、农林耕种、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等。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在地质环境下进行,它是人类存在的必备条件。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需要有长久发展的态度来利用地球给我们的物质资源。合理的利用地质环境中提供的物质条件,比如,人们所需求的建设对地质资源的利用程度较大,并且利用时考虑的因素较多,对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诸多因素都要考虑周全才能高效的利用地质资源。
地质灾害的出现都需要一定的诱发动力,而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自然地质灾害是受到地质条件的限制是人类所不能控制的;而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是受到人类文明发展对地球进行工程开发活动的影响,并会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加。其中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有:采掘矿产资源不规范,造成自然景观破坏、山体开裂及采空区域,继而诱发地质灾害;修建公路、依山建房等建设中形成人工高陡边坡,造成地质灾害;山区水库与渠道渗漏,增加了浸润和软化作用导致滑坡、泥石流发生;另外还有采石放炮,堆填加载、乱砍乱伐,也是导致发生地质灾害的致灾作用。
3 目前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状
我国人口居世界第一位,庞大的人口群体对地质环境的利用过程中不免会发生过度开采和不合理利用现象,再加上我国的国土面积大所涵盖的地质环境较为复杂,因此我国出现的地质灾害种类更是复杂多样。例如,生活在山区的居民常受到山体滑坡、泥石流的侵害,对他们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而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对很多的防治措施还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摸索,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还不够。由于宣传力度的缺乏和监管力度的不到位,很多居民对地质灾害的了解知之甚少,他们面对自然灾害的到来只能坐以待毙,在资源的開采上也缺乏合理性,在经济贫乏的地区人们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开发,环境的破坏只会加大加快自然灾害的发生,而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事件提醒着人们对该问题的防治措施还不够完善,还需要进一步加大防治力度。
4 地质环境的合理利用和自然灾害的有效防治
4.1 地质环境的合理利用
从工程建设方面来说,地质环境的研究目标需要从利用率和安全层面出发,工作的任务和开发的尺度要经过精细的调查研究后合理的制定工程实施计划。比较重大的工程区域和人口密集区等要着重考虑自然因素方面所带来的影响,对地质环境质量、气候、人类活动因素等方面做出充分考虑,使得工程能够安全有效的进行,提高地质环境资源的利用率, 并尽可能的避免自然环境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地质环境的开采和改造中要事先做好可行性分析和周密的操作计划,保证开采工程的安全进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并确保在以后人们的生活中不会因地质变化而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除工程进行的顺利之外也需要对有可能发生的事故做预测,并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使人们的生命安全损失降到最低。
4.2 地质灾害防治体系
在地质灾害频发区域建立科学的调查体系,通过对地质环境的性质特点和周围自然环境的特点来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和危害范围,按照危害程度来划分危害等级,并在该区域中做好标记,制定有效的预警方案,来降低地质灾害发生时对人们产生的威胁。在地质灾害的预警体系中包括技术和行政两个方面,是预防减少地质灾害程度的最有效方式,先进智能的灾害预警系统可以有效的检测到灾害出现的时间,可以使人们在灾害发生前做好防范准备,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对地质灾害的检过进行分析可以判断他的危险程度和危险覆盖范围,根据灾害的区域环境和各种影响因素制定出合理的治理措施,减少灾害发生后给人们带来的后期损失。科学的整合可利用资源,对地质环境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从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5 总 结
综上所述,很多地质灾害的出现与人为活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人们对地质环境的不合理开采利用会对地质造成一定的破坏,地质灾害发生时对人身财产安全都构成很大的威胁,因此为减少地质灾害给人们带来的伤害,人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寻找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制定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并根据地质灾害发生的性质特点制定合理的地质环境资源利用计划,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次数。
参考文献
[1]刘传正,刘艳辉.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05:1469~1476.
[2]马 娜.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3:139.
[3]张朝月.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问题研究[J].科技展望,2015(06):129.
[4]孙瑞刚.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5).
收稿日期:2018-8-17
关键词:地质灾害;地质环境;防治;利用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7-0231-01
1 概 述
地质环境主要指自地表面下的坚硬壳层,即岩石圈。地质环境是地球演化的产物,岩石在太阳能作用下的风化过程,使固结的物质解放出来,参加到地理环境中。地质灾害是指不良地质作用引起人类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的损失,由自然地质作用、人为作用使地质环境恶化,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或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遭受破坏的灾害事件。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钟。
地质灾害的出现通常是由于人类活动因素和自然因素相结合而形成的不良结果,它使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都受到很大的威胁,因此,国内外的很多地质专家和学者都在竭力研究地质环境这项课题。只有深入的了解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才能科学的防治威胁到人类生活的地质灾害,并正确高效的运用地质环境。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考虑地质环境问题,建立科学高效的防治利用体系。
2 地质环境的利用价值及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
地质环境的利用中包括各种建设工程、农林耕种、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等。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在地质环境下进行,它是人类存在的必备条件。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需要有长久发展的态度来利用地球给我们的物质资源。合理的利用地质环境中提供的物质条件,比如,人们所需求的建设对地质资源的利用程度较大,并且利用时考虑的因素较多,对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诸多因素都要考虑周全才能高效的利用地质资源。
地质灾害的出现都需要一定的诱发动力,而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自然地质灾害是受到地质条件的限制是人类所不能控制的;而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是受到人类文明发展对地球进行工程开发活动的影响,并会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加。其中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有:采掘矿产资源不规范,造成自然景观破坏、山体开裂及采空区域,继而诱发地质灾害;修建公路、依山建房等建设中形成人工高陡边坡,造成地质灾害;山区水库与渠道渗漏,增加了浸润和软化作用导致滑坡、泥石流发生;另外还有采石放炮,堆填加载、乱砍乱伐,也是导致发生地质灾害的致灾作用。
3 目前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状
我国人口居世界第一位,庞大的人口群体对地质环境的利用过程中不免会发生过度开采和不合理利用现象,再加上我国的国土面积大所涵盖的地质环境较为复杂,因此我国出现的地质灾害种类更是复杂多样。例如,生活在山区的居民常受到山体滑坡、泥石流的侵害,对他们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而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对很多的防治措施还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摸索,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还不够。由于宣传力度的缺乏和监管力度的不到位,很多居民对地质灾害的了解知之甚少,他们面对自然灾害的到来只能坐以待毙,在资源的開采上也缺乏合理性,在经济贫乏的地区人们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开发,环境的破坏只会加大加快自然灾害的发生,而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事件提醒着人们对该问题的防治措施还不够完善,还需要进一步加大防治力度。
4 地质环境的合理利用和自然灾害的有效防治
4.1 地质环境的合理利用
从工程建设方面来说,地质环境的研究目标需要从利用率和安全层面出发,工作的任务和开发的尺度要经过精细的调查研究后合理的制定工程实施计划。比较重大的工程区域和人口密集区等要着重考虑自然因素方面所带来的影响,对地质环境质量、气候、人类活动因素等方面做出充分考虑,使得工程能够安全有效的进行,提高地质环境资源的利用率, 并尽可能的避免自然环境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地质环境的开采和改造中要事先做好可行性分析和周密的操作计划,保证开采工程的安全进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并确保在以后人们的生活中不会因地质变化而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除工程进行的顺利之外也需要对有可能发生的事故做预测,并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使人们的生命安全损失降到最低。
4.2 地质灾害防治体系
在地质灾害频发区域建立科学的调查体系,通过对地质环境的性质特点和周围自然环境的特点来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和危害范围,按照危害程度来划分危害等级,并在该区域中做好标记,制定有效的预警方案,来降低地质灾害发生时对人们产生的威胁。在地质灾害的预警体系中包括技术和行政两个方面,是预防减少地质灾害程度的最有效方式,先进智能的灾害预警系统可以有效的检测到灾害出现的时间,可以使人们在灾害发生前做好防范准备,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对地质灾害的检过进行分析可以判断他的危险程度和危险覆盖范围,根据灾害的区域环境和各种影响因素制定出合理的治理措施,减少灾害发生后给人们带来的后期损失。科学的整合可利用资源,对地质环境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从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5 总 结
综上所述,很多地质灾害的出现与人为活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人们对地质环境的不合理开采利用会对地质造成一定的破坏,地质灾害发生时对人身财产安全都构成很大的威胁,因此为减少地质灾害给人们带来的伤害,人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寻找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制定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并根据地质灾害发生的性质特点制定合理的地质环境资源利用计划,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次数。
参考文献
[1]刘传正,刘艳辉.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05:1469~1476.
[2]马 娜.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3:139.
[3]张朝月.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问题研究[J].科技展望,2015(06):129.
[4]孙瑞刚.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5).
收稿日期:2018-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