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9-0102-01
摘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过分包办代替,过早接触电子产品,消极的评价和过高期望是造成许多幼儿自信心不足的原因。尝试“赏识教育”,扩大幼儿的人际交往圈,教师因势利导等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培养 幼儿自信心
在对幼儿的教育中,老师往往注重培养学龄前儿童的行为习惯、学习兴趣;却忽略了对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自信心的培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与其把儿童当作天津鸭儿填入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由的去开启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自信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自信心也是对情商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一个人自信心强,则积极上进、勇于开拓;反之,就会畏首畏尾、孤步自封。可以说自信心是幼儿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幼儿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在多年从事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幼儿缺乏自信心。他们总认为自己这也不会做,那也做不来;在很多方面不如别的小朋友。活动中不敢主动要求参加集体游戏活动,不敢主动向老师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更不敢在大众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面对新事物、新环境常常是害怕、退缩等。归纳起来看,幼儿园的孩子缺乏自信心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过分依恋家长,害怕和陌生人相处;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适应新环境。
②上课时很少主动发言,碰到老师提问时要么低头不语、要么面红耳赤。
③总是被动地参加集体活动或其他小朋友的游戏。
④自我封锁,不愿意别的小朋友走进自己的生活圈。吃饭、睡觉、甚至上厕所都不愿和别人在一起。
⑤遇到问题时常常采取主动放弃的态度,很少尝试努力解决。
⑥参加文体活动时总是选择那些比较容易的项目,而逃避那些可能有一定难度或挑战性的内容。
⑦当自己的小心愿得不到满足时就会情绪低落,做事提不起兴趣;而且会让这种状况延续很长一段时间。
幼儿的自信心不足既有先天的遗传因素,也有后天成长过程中的环境、人为等的影响。以笔者的经验,造成幼儿自信心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过分包办代替
现代家庭中,幼儿无一例外地成了父母亲、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真是“捧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长辈们尽己所能为孩子提供各种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丰富的物质需求。满足孩子的一切愿望。从日常的饮食起居到孩子的玩耍游戏家长都是事必亲躬,样样包办代替;唯恐孩子累着。久而久之幼儿就形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行为习惯。一旦离开家长让他们自己动手完成简单的生活任务时就会不知所措,总觉得自己“不行”。多次尝试不成功后,绝大多数幼儿的自信心就会减弱。
2 过早接触电子产品,人际交往能力弱化
网络、数字化的电子产品充斥着现代都市家庭。电视、互联网、智能手机成了大多数家庭的必需品。幼儿从一出生就被这些高科技的东西包围着。鲜明的色彩、动感的画质早早就开始影响幼儿的语言思维。幼儿在成长过程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和电子产品联系在一起的。除了家庭成员,孩子很少和外界人群接触。语言沟通、行动传递大多是单纯的影视模仿。成人化倾向明显。和家庭成员以外的人相处时很多幼儿就会表现出木讷、胆怯甚至沉默寡言的样子。
3 消极评价与过高的期望
有的家长在幼儿成长过程中不注意孩子的个体差异,常常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子女。孩子的行为稍有差错就会用“你真笨”、“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来”、“你能干什么”等挫伤自信的话来评价孩子。时间一长,幼儿就会在心理上形成“我什么都做不好”的失败印象。自信心也就慢慢减弱了。还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使幼儿稚嫩的心灵超负荷承载。当期望和现实的表现差距太大时幼儿的自信心就会产生动摇。
幼儿是家庭的希望,是国家、民族振兴的基石。自信心是他们搏击风浪,开创美好未来的强劲动力。我们一定不能让祖国的花朵因为缺少自信心的“养料”而过早凋零。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应是家长和老师共同的责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家长和老师要学会使用“赏识教育”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家长、老师应努力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赏识”。可以是语言上的表扬称赞,也可以是物质上的小小奖励。相信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有“人性的钻石”。只要我们发现了,它的价值就一定会展现出来。通过“赏识教育”幼儿就会对自己充满自信心,认为自己是最棒的。事事都会抢先,展现自我、彰显个性的特点就会形成。
3.2 扩大幼儿的人际交往范围,主动培养幼儿的“人脉”
家长应尽可能地让自己的孩子多和同龄儿童交往,扩大孩子的人际交往圈。可以经常带孩子去公园、广场、剧院等人流密集的区域,让幼儿自己寻找玩伴。幼儿和幼儿在一起总会很快打成一片。玩耍、做游戏的过程也会是幼儿培养自己“人气指数”的过程。
3.3 老师要因势利导,让影响幼儿自信心的不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老师是孩子在幼儿园最信赖的对象,扮演“妈妈”的角色。幼儿总会把自己的个性特点、行为习惯毫无保留地展示给老师。老师就应仔细把握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当发现有孩子表现出自信心不足时,老师就要因势利导,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幼儿克服性格缺陷,培养自信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幼儿教育是关乎孩子一生的重要阶段。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让他们在人生道路的起点稳步前行是我们每一位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摘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过分包办代替,过早接触电子产品,消极的评价和过高期望是造成许多幼儿自信心不足的原因。尝试“赏识教育”,扩大幼儿的人际交往圈,教师因势利导等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培养 幼儿自信心
在对幼儿的教育中,老师往往注重培养学龄前儿童的行为习惯、学习兴趣;却忽略了对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自信心的培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与其把儿童当作天津鸭儿填入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由的去开启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自信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自信心也是对情商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一个人自信心强,则积极上进、勇于开拓;反之,就会畏首畏尾、孤步自封。可以说自信心是幼儿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幼儿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在多年从事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幼儿缺乏自信心。他们总认为自己这也不会做,那也做不来;在很多方面不如别的小朋友。活动中不敢主动要求参加集体游戏活动,不敢主动向老师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更不敢在大众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面对新事物、新环境常常是害怕、退缩等。归纳起来看,幼儿园的孩子缺乏自信心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过分依恋家长,害怕和陌生人相处;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适应新环境。
②上课时很少主动发言,碰到老师提问时要么低头不语、要么面红耳赤。
③总是被动地参加集体活动或其他小朋友的游戏。
④自我封锁,不愿意别的小朋友走进自己的生活圈。吃饭、睡觉、甚至上厕所都不愿和别人在一起。
⑤遇到问题时常常采取主动放弃的态度,很少尝试努力解决。
⑥参加文体活动时总是选择那些比较容易的项目,而逃避那些可能有一定难度或挑战性的内容。
⑦当自己的小心愿得不到满足时就会情绪低落,做事提不起兴趣;而且会让这种状况延续很长一段时间。
幼儿的自信心不足既有先天的遗传因素,也有后天成长过程中的环境、人为等的影响。以笔者的经验,造成幼儿自信心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过分包办代替
现代家庭中,幼儿无一例外地成了父母亲、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真是“捧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长辈们尽己所能为孩子提供各种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丰富的物质需求。满足孩子的一切愿望。从日常的饮食起居到孩子的玩耍游戏家长都是事必亲躬,样样包办代替;唯恐孩子累着。久而久之幼儿就形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行为习惯。一旦离开家长让他们自己动手完成简单的生活任务时就会不知所措,总觉得自己“不行”。多次尝试不成功后,绝大多数幼儿的自信心就会减弱。
2 过早接触电子产品,人际交往能力弱化
网络、数字化的电子产品充斥着现代都市家庭。电视、互联网、智能手机成了大多数家庭的必需品。幼儿从一出生就被这些高科技的东西包围着。鲜明的色彩、动感的画质早早就开始影响幼儿的语言思维。幼儿在成长过程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和电子产品联系在一起的。除了家庭成员,孩子很少和外界人群接触。语言沟通、行动传递大多是单纯的影视模仿。成人化倾向明显。和家庭成员以外的人相处时很多幼儿就会表现出木讷、胆怯甚至沉默寡言的样子。
3 消极评价与过高的期望
有的家长在幼儿成长过程中不注意孩子的个体差异,常常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子女。孩子的行为稍有差错就会用“你真笨”、“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来”、“你能干什么”等挫伤自信的话来评价孩子。时间一长,幼儿就会在心理上形成“我什么都做不好”的失败印象。自信心也就慢慢减弱了。还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使幼儿稚嫩的心灵超负荷承载。当期望和现实的表现差距太大时幼儿的自信心就会产生动摇。
幼儿是家庭的希望,是国家、民族振兴的基石。自信心是他们搏击风浪,开创美好未来的强劲动力。我们一定不能让祖国的花朵因为缺少自信心的“养料”而过早凋零。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应是家长和老师共同的责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家长和老师要学会使用“赏识教育”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家长、老师应努力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赏识”。可以是语言上的表扬称赞,也可以是物质上的小小奖励。相信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有“人性的钻石”。只要我们发现了,它的价值就一定会展现出来。通过“赏识教育”幼儿就会对自己充满自信心,认为自己是最棒的。事事都会抢先,展现自我、彰显个性的特点就会形成。
3.2 扩大幼儿的人际交往范围,主动培养幼儿的“人脉”
家长应尽可能地让自己的孩子多和同龄儿童交往,扩大孩子的人际交往圈。可以经常带孩子去公园、广场、剧院等人流密集的区域,让幼儿自己寻找玩伴。幼儿和幼儿在一起总会很快打成一片。玩耍、做游戏的过程也会是幼儿培养自己“人气指数”的过程。
3.3 老师要因势利导,让影响幼儿自信心的不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老师是孩子在幼儿园最信赖的对象,扮演“妈妈”的角色。幼儿总会把自己的个性特点、行为习惯毫无保留地展示给老师。老师就应仔细把握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当发现有孩子表现出自信心不足时,老师就要因势利导,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幼儿克服性格缺陷,培养自信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幼儿教育是关乎孩子一生的重要阶段。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让他们在人生道路的起点稳步前行是我们每一位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