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早产,被送进保温箱内吸氧过度,徐军的一对双胞胎女儿,有一个竟彻底失明!在万念俱灰之后,他振作起来:女儿没有了视力,他仍要给女儿一个光明的人生——
天塌了!双胞胎女儿之一成盲女
1998年6月的一天傍晚,江苏省扬州市一所乡镇医院的医生徐军下班回家,妻子褚玉红正坐在床上逗着双胞胎女儿玩耍,徐军伸手在两个女儿眼前晃了晃:“宝贝,爸爸下班回来了!”
大女儿莹莹转过头来,看着徐军开心地咯咯笑着;而小女儿心心听见声音,眼睛睁着,眼神却很空洞。一种不祥的预感在徐军心里蔓延,他找来手电筒,对着心心的眼睛照射,心心却毫无反应!徐军蒙了。第二天,夫妻俩带着心心去了扬州市最好的医院,医生的诊断如晴天霹雳:心心是先天性视力障碍,无法治愈!徐军简直不敢相信,怀孕后妻子做过各项检查,根本就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时年26岁的徐军,在江苏省扬州市一个医生家庭长大,父亲是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在父亲的熏陶下,他高考也报考了医学专业,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回老家乡镇卫生院工作。
1996年,徐军与同乡姑娘褚玉红结婚。转年,褚玉红怀孕,产前检查发现是一对双胞胎。全家人都喜出望外,但作为医生的徐军却隐隐不安:因为双胞胎产妇负担过重,很容易产生意外。
徐军的担心果然应验了。妻子怀孕到六个月左右,在镇卫生院早产生下一对女婴。两个女孩体重都不足1.5公斤,出生后呼吸困难。徐军将两个孩子紧急送往扬州市一家大医院,放入保温箱,进行吸氧治疗。医生建议,孩子至少要在保温箱里保养两个星期。
当时的治疗费用,一个孩子每天500元,两个孩子1000元。徐军和妻子工资很低,两个孩子入院后,几天就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
第七天晚上,母亲无奈地说:“家里已经没有钱了,明天把孩子抱回来吧!”“不行!孩子回来就活不了了!”妻子褚玉红下意识地反对。
徐军一夜没合眼,天一亮,他就赶到医院,发现大宝比小宝生命力强一些。为了两个孩子都能存活下来,他向好友借了1000元钱,让小宝在保温箱里多吸两天氧,只抱回了大宝。
两个孩子相继出院后,虽然遇到了很多次生命危险,但都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夫妻俩给大宝取名莹莹,小宝取名心心。后来,他们才知道,正是这短短一周多的吸氧治疗,令大女儿视力受到伤害,而小女儿多吸了两天氧,视力完全丧失,彻底失去光明!
徐军和妻子带着心心几乎跑遍了国内所有知名的眼科医院,医生都劝他们放弃治疗。徐军仍不死心,1999年春天,他辗转找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副院长兼眼科主任黎晓新教授,她是中国当时治疗新生儿视网膜病变最权威的眼科专家。她说,做角膜移植手术也许还有一线希望。徐军激动得当即决定,带女儿去北京,做角膜移植手术!
徐军坚信女儿这次有救了。临行前,他甚至向好友借了一部数码相机,憧憬着等女儿复明后,带女儿游览雄伟的长城和壮丽的故宫。然而,手术后,心心的眼睛依然没有任何光感,手术彻底失败!
几年的求医治疗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女儿对继续治疗也越来越抗拒。看着她苍白的小脸、痛苦的神情,徐军终于决定,向残酷的命运低头:放弃治疗。出院前一天吃晚饭的时候,他看见妻子的眼睛红红的,竟不知道该怎样安慰她。妻子给他夹菜,挤出一丝微笑说:“多吃点,把身体养好,以后女儿就只能靠我们两个了!”妻子的话带着哭腔,徐军放下碗,走出门,号啕大哭。
因为照料心心的责任重大,上班时,夫妻俩就把大女儿送到岳母家,让母亲独自专门照料心心。很多同事和朋友都劝他,把心心送进孤儿院,说家里有个残疾孩子,以后的人生路一定会非常艰辛,但他却从未动过这样的念头。心心已经失去了眼睛,如果连亲生父母都抛弃她,这孩子就真的一无所有了!
守护,“悍父”打造一个五彩世界
此时的心心还小,她以为,其他孩子也和她一样,面对的是一个永远黑暗的世界,她也根本不知道害怕。学会走路之后,她在家里横冲直撞,常常狠狠地撞在墙上、门上、桌子上……有很多时候,徐军发现心心的面前有障碍物,还没来得及提醒,就眼睁睁地看着女儿猛地撞了上去,徐军的心都要碎了。女儿痛得大哭,徐军也心如刀绞。最严重的一次,心心竟从楼梯上滚下来,嘴唇磕破了,鲜血淋漓,她无助地趴在地砖上,哭得撕心裂肺……
为了尽量减少伤害,夫妻俩把家里所有尖锐的东西,比如桌角、墙角等,都用海绵包裹起来。然而,即使再小心,也难免会有疏忽的时候。一次家里装修,挖了一个化粪池,有一米多深,大人忙碌间,一眼照看不到,心心不知怎么就跑到了坑边,一脚踏空掉了下去!心心头破血流,幸好命大!
心心终于长大了,她从别人的谈话中,开始意识到,这个世界是有光明的,只有自己看不见。再次撞到东西或者摔倒,她就会哭着问爸爸:“爸爸,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能看见,我却看不到?你们为什么把我生成这样?”面对这样的问题,徐军泪如雨下,他紧紧地抱着女儿,不知该如何回答!
徐军认识到,心心看不见的事实已经无法改变,必须要教会她如何躲避障碍物,让她尽可能地保護自己不受伤害。他告诉女儿,走路要慢一些,可以试探着往前走,可以通过走路的声音反射判断前方有没有障碍物,并且,一定要记住家里物体的位置。他常常陪女儿玩“捉迷藏”游戏,让心心追自己。
每次,徐军一边走一边偷偷回头看心心,看见她前方遇到障碍物,咬牙不提醒,直到她撞上摔倒,哇哇大哭。妻子责怪他心太狠,徐军也很难过,可他清楚地知道,夫妻俩不可能陪伴女儿一生,将来,她必须独自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必须让她具有能够独自面对这个世界生存的能力,这样徐军才能放心!
令徐军欣慰的是,通过训练,心心终于学会了如何躲避障碍物,在家里能够独立行走。家门口有一块很宽敞的水泥地,她在这个空地上记住了方位,竟然学会了骑自行车!这一幕让徐军感到神奇不已。
一天晚上,徐军给心心讲《夸父追日》的故事,心心好奇地问:“什么是太阳?”徐军摸着她的头解释说:“太阳在天上,是圆圆的,红色的。”心心一脸茫然:“什么是红色?”徐军愣住了,不知该怎么描述很简单的红色。对盲童来说,她的世界只有黑色,永恒的黑色,她又怎么能理解这五彩缤纷的世界呢?心心见爸爸半天没说话,有点沮丧。 徐军牵着心心的小手,走出家门。中午的阳光火辣辣地照在他们身上。徐军说:“你感觉到了吗,这就是太阳,它的光,照在身上暖暖的。虽然你看不见它,但可以用心感受到它的温暖。”
为了让女儿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徐军带着女儿去接触各种各样的物体。树叶、小草、昆虫,小动物,只要是她能感受到的东西,他都鼓励她去勇敢接触。如果她无法触摸,徐军就细致地描述这些物体的形状、气味等特征。
一次,徐军带着心心去商场,刚走进去,就听到后面有个孩子小声地议论:“看!小瞎子!”声音虽然很低,但父女俩却听得格外清晰。徐军紧紧地握住女儿的手,没有吭声。徐军知道,自己不应该跟一个孩子计较什么,但心里还是一剜一剜地痛。看着女儿涨红的小脸、眼中的泪水和自卑的神情,徐军告诉她:“永远不要在意别人说什么,你看不见是事实,没什么好难过的。把头抬起来,勇敢一点!”徐军在激励女儿,其实也是在激励他自己。
渐渐地,心心能够勇敢地面对那些好奇的目光和有些讥讽的声音,坦然面对自己的残疾。
也许,上帝封住了一扇门,就同时打开了另一扇窗,心心对声音特别敏感。
只要听过一次某人说话,几年以后再次听到,她都能准确地说出这个人是谁。对音乐,心心更有神奇的感受力。一次,爷爷在收音机里听戏,刚听完,心心站在一边竟能哼唱下来。这一发现,让徐军很激动。女儿失去了光明,如果她能在音乐领域里有一番造就,也不枉此生。
当时,徐军姐姐的女儿正在和一位叫华桂民的乐器老师学习竹笛,徐军把心心也送了过去。听了心心的遭遇,华老师非常同情,当即同意收下她。教盲人学吹笛,所有的姿势指法都需要手把手地慢慢教,更何况还有复杂的乐谱,难度很大。但徐军不怕,他自学乐谱,然后把乐谱背下来一遍遍唱给心心。
第一次上课,心心就学会了全部指法;第二上次课,心心就吹出了华老师教的两支曲子。华老师很惊讶,他感觉到,这个小女孩身上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心劲和特殊的执着。
学习三个月后,赶上华老师组织学生汇报演出,心心很想参加,华老师无奈同意了。徐军选了一首新曲子,每天读给心心听。刻苦学习了一个月后,心心终于学会了那首当时对她来说还十分复杂的乐曲——《茉莉花》。
表演那天,徐军紧紧地攥着心心微微冒汗的小手,把她领上舞台。炫目的灯光下,是攒动的人头,徐军都有些紧张。万一女儿忘了曲谱怎么办?要是观众不认可,女儿会不会受到打击?然而,心心却非常自信,她上台就吹了起来。
华老师走上台,向大家介绍心心的情况,并告诉大家心心只学了三个多月竹笛。一时间,掌声雷动,大家开始为心心叫好。看到心心在台上微笑着向大家鞠躬致意,幸福和心酸一齐涌上徐军的心头,热泪滚滚而下。
2002年,徐军从一档电视节目中得知,新生儿吸氧过量极易导致视网膜病变!而吸氧过量是医护人员失职造成,这是严重的医疗事故。2003年,徐军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赔偿损失。万没想到,这起赔偿官司竟然足足打了六年。
寻梦,闪光少女常伴笛声悠悠
心心到了入学的年齡,徐军四下打听,终于把她送进了扬州市特殊学校。
为了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扬州市特殊学校规定,学生必须寄宿,并独自穿衣服、叠被子、洗衣服、打水等等,只有节假日才能回家。
徐军想,正好借机会让心心锻炼一下。下班后,徐军坐公交车去学校看她,到了学校,一眼就看到了正在操场上走路的女儿。女儿竟然把衣服穿反了,她自己却不知道,这让徐军一阵心酸。
另一次,徐军去学校,看到女儿身上全是泥水,头上也撞了一个大包,原来她在打水的时候摔了一跤,热水瓶也摔碎了,小腿被烫起了一个水泡。徐军不管不顾地把女儿带回了家,给她洗澡、上药。徐军母亲红着眼说:“算了!别让孩子去受罪了!盲人哪有几个是上学的啊!”徐军不同意:“把她养在家里,以后我们不在了,没有技能的她拿什么在这个社会上生存?”
在老师的帮助下,心心慢慢适应了校园生活。巧合的是,学校的器乐老师正是她的启蒙老师——华桂民。华老师组建了一支盲人乐队,他根据心心的情况,鼓励她学习长笛。长笛的乐谱是更加复杂的五线谱,徐军就必须学会五线谱。
徐军买了微型录音设备,华老师上课时,心心一边听一边录,晚上再反复听。2007年9月,心心顺利通过竹笛、长笛四级考试;2007年11月,心心参加江苏省盲聋培智学校艺术汇演,获器乐类三等奖。
2008年,华老师带领的盲人乐队,被北京残奥会组委会选中,去参加开幕式演出。他们需要在北京集中训练两个月,家长不能陪同。心心去了不到一星期,就开始想家,想爸爸妈妈。徐军接到电话,和妻子一起落泪。他想第二天就去北京把女儿接回来。没想到,第二天一早,老师打电话来,说心心已经调整好了,情绪饱满,和同学一起训练去了。
2008年9月6日晚上,全家人都坐在电视机前,实况转播终于开始了,残疾人乐团在镜头虽然只出现了短短十几秒,但徐军还是在人群里一眼就看见了女儿!心心瘦了些,却满脸笑容,看得出她很兴奋,纤纤细指在长笛上此起彼伏,十分熟练地吹奏着。面对亿万观众,她泰然自若,看不出一点紧张。
心心去残奥会演出的消息迅速在小镇上传播,大家都说徐军培养出了一个优秀的女儿。很快,当地电视台对徐军做了采访。与此同时,徐军与医院的索赔官司也由区法院一直打到了江苏省高院。在高院的调解下,医院答应适当赔偿,身心疲惫的徐军一家人选择了与医院和解。
从此,心心陆续参加国内的多项比赛,并获得一系列优异成绩。2009年以后,她和乐队参加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两次获一等奖,竹笛和长笛也过了10级!
特殊学校有一个中专班,专门培训按摩技能,方便盲童将来就业。老师推荐心心去学推拿,但心心不愿意,她想上高中,读大学。徐军找人辅导心心的数学课,心心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全国最好的盲人高中——青岛市盲校学习。
到了高中,心心学习数理化就更加困难,特别是数学,立体几何、平面几何她都很难理解。徐军在网上买来很多教具,圆锥、圆柱、椭圆,通过触摸让她理解空间概念。经过刻苦学习,2017年,心心参加高考,如愿考进了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音乐专业。
从大学开始,心心每次开学都是自己往返于扬州与北京。看着女儿坚强的背影,徐军深感欣慰。在大学里,心心开始学习钢琴演奏、钢琴调率、作曲等更多的音乐知识。2018年,心心参加的合唱团代表学校参加了北京大学生音乐节的合唱展演,一曲《光荣与梦想》震撼了全场,让评委感动得落泪。最终获得专业组金奖。
现在,心心已经上大三。徐军希望她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喜欢的工作养活自己,然后组建一个幸福的小家庭;不管她未来的路有多长,有多险,希望她能加倍付出,自强不息,残而不废,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编辑/柴寿宇
天塌了!双胞胎女儿之一成盲女
1998年6月的一天傍晚,江苏省扬州市一所乡镇医院的医生徐军下班回家,妻子褚玉红正坐在床上逗着双胞胎女儿玩耍,徐军伸手在两个女儿眼前晃了晃:“宝贝,爸爸下班回来了!”
大女儿莹莹转过头来,看着徐军开心地咯咯笑着;而小女儿心心听见声音,眼睛睁着,眼神却很空洞。一种不祥的预感在徐军心里蔓延,他找来手电筒,对着心心的眼睛照射,心心却毫无反应!徐军蒙了。第二天,夫妻俩带着心心去了扬州市最好的医院,医生的诊断如晴天霹雳:心心是先天性视力障碍,无法治愈!徐军简直不敢相信,怀孕后妻子做过各项检查,根本就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时年26岁的徐军,在江苏省扬州市一个医生家庭长大,父亲是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在父亲的熏陶下,他高考也报考了医学专业,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回老家乡镇卫生院工作。
1996年,徐军与同乡姑娘褚玉红结婚。转年,褚玉红怀孕,产前检查发现是一对双胞胎。全家人都喜出望外,但作为医生的徐军却隐隐不安:因为双胞胎产妇负担过重,很容易产生意外。
徐军的担心果然应验了。妻子怀孕到六个月左右,在镇卫生院早产生下一对女婴。两个女孩体重都不足1.5公斤,出生后呼吸困难。徐军将两个孩子紧急送往扬州市一家大医院,放入保温箱,进行吸氧治疗。医生建议,孩子至少要在保温箱里保养两个星期。
当时的治疗费用,一个孩子每天500元,两个孩子1000元。徐军和妻子工资很低,两个孩子入院后,几天就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
第七天晚上,母亲无奈地说:“家里已经没有钱了,明天把孩子抱回来吧!”“不行!孩子回来就活不了了!”妻子褚玉红下意识地反对。
徐军一夜没合眼,天一亮,他就赶到医院,发现大宝比小宝生命力强一些。为了两个孩子都能存活下来,他向好友借了1000元钱,让小宝在保温箱里多吸两天氧,只抱回了大宝。
两个孩子相继出院后,虽然遇到了很多次生命危险,但都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夫妻俩给大宝取名莹莹,小宝取名心心。后来,他们才知道,正是这短短一周多的吸氧治疗,令大女儿视力受到伤害,而小女儿多吸了两天氧,视力完全丧失,彻底失去光明!
徐军和妻子带着心心几乎跑遍了国内所有知名的眼科医院,医生都劝他们放弃治疗。徐军仍不死心,1999年春天,他辗转找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副院长兼眼科主任黎晓新教授,她是中国当时治疗新生儿视网膜病变最权威的眼科专家。她说,做角膜移植手术也许还有一线希望。徐军激动得当即决定,带女儿去北京,做角膜移植手术!
徐军坚信女儿这次有救了。临行前,他甚至向好友借了一部数码相机,憧憬着等女儿复明后,带女儿游览雄伟的长城和壮丽的故宫。然而,手术后,心心的眼睛依然没有任何光感,手术彻底失败!
几年的求医治疗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女儿对继续治疗也越来越抗拒。看着她苍白的小脸、痛苦的神情,徐军终于决定,向残酷的命运低头:放弃治疗。出院前一天吃晚饭的时候,他看见妻子的眼睛红红的,竟不知道该怎样安慰她。妻子给他夹菜,挤出一丝微笑说:“多吃点,把身体养好,以后女儿就只能靠我们两个了!”妻子的话带着哭腔,徐军放下碗,走出门,号啕大哭。
因为照料心心的责任重大,上班时,夫妻俩就把大女儿送到岳母家,让母亲独自专门照料心心。很多同事和朋友都劝他,把心心送进孤儿院,说家里有个残疾孩子,以后的人生路一定会非常艰辛,但他却从未动过这样的念头。心心已经失去了眼睛,如果连亲生父母都抛弃她,这孩子就真的一无所有了!
守护,“悍父”打造一个五彩世界
此时的心心还小,她以为,其他孩子也和她一样,面对的是一个永远黑暗的世界,她也根本不知道害怕。学会走路之后,她在家里横冲直撞,常常狠狠地撞在墙上、门上、桌子上……有很多时候,徐军发现心心的面前有障碍物,还没来得及提醒,就眼睁睁地看着女儿猛地撞了上去,徐军的心都要碎了。女儿痛得大哭,徐军也心如刀绞。最严重的一次,心心竟从楼梯上滚下来,嘴唇磕破了,鲜血淋漓,她无助地趴在地砖上,哭得撕心裂肺……
为了尽量减少伤害,夫妻俩把家里所有尖锐的东西,比如桌角、墙角等,都用海绵包裹起来。然而,即使再小心,也难免会有疏忽的时候。一次家里装修,挖了一个化粪池,有一米多深,大人忙碌间,一眼照看不到,心心不知怎么就跑到了坑边,一脚踏空掉了下去!心心头破血流,幸好命大!
心心终于长大了,她从别人的谈话中,开始意识到,这个世界是有光明的,只有自己看不见。再次撞到东西或者摔倒,她就会哭着问爸爸:“爸爸,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能看见,我却看不到?你们为什么把我生成这样?”面对这样的问题,徐军泪如雨下,他紧紧地抱着女儿,不知该如何回答!
徐军认识到,心心看不见的事实已经无法改变,必须要教会她如何躲避障碍物,让她尽可能地保護自己不受伤害。他告诉女儿,走路要慢一些,可以试探着往前走,可以通过走路的声音反射判断前方有没有障碍物,并且,一定要记住家里物体的位置。他常常陪女儿玩“捉迷藏”游戏,让心心追自己。
每次,徐军一边走一边偷偷回头看心心,看见她前方遇到障碍物,咬牙不提醒,直到她撞上摔倒,哇哇大哭。妻子责怪他心太狠,徐军也很难过,可他清楚地知道,夫妻俩不可能陪伴女儿一生,将来,她必须独自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必须让她具有能够独自面对这个世界生存的能力,这样徐军才能放心!
令徐军欣慰的是,通过训练,心心终于学会了如何躲避障碍物,在家里能够独立行走。家门口有一块很宽敞的水泥地,她在这个空地上记住了方位,竟然学会了骑自行车!这一幕让徐军感到神奇不已。
一天晚上,徐军给心心讲《夸父追日》的故事,心心好奇地问:“什么是太阳?”徐军摸着她的头解释说:“太阳在天上,是圆圆的,红色的。”心心一脸茫然:“什么是红色?”徐军愣住了,不知该怎么描述很简单的红色。对盲童来说,她的世界只有黑色,永恒的黑色,她又怎么能理解这五彩缤纷的世界呢?心心见爸爸半天没说话,有点沮丧。 徐军牵着心心的小手,走出家门。中午的阳光火辣辣地照在他们身上。徐军说:“你感觉到了吗,这就是太阳,它的光,照在身上暖暖的。虽然你看不见它,但可以用心感受到它的温暖。”
为了让女儿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徐军带着女儿去接触各种各样的物体。树叶、小草、昆虫,小动物,只要是她能感受到的东西,他都鼓励她去勇敢接触。如果她无法触摸,徐军就细致地描述这些物体的形状、气味等特征。
一次,徐军带着心心去商场,刚走进去,就听到后面有个孩子小声地议论:“看!小瞎子!”声音虽然很低,但父女俩却听得格外清晰。徐军紧紧地握住女儿的手,没有吭声。徐军知道,自己不应该跟一个孩子计较什么,但心里还是一剜一剜地痛。看着女儿涨红的小脸、眼中的泪水和自卑的神情,徐军告诉她:“永远不要在意别人说什么,你看不见是事实,没什么好难过的。把头抬起来,勇敢一点!”徐军在激励女儿,其实也是在激励他自己。
渐渐地,心心能够勇敢地面对那些好奇的目光和有些讥讽的声音,坦然面对自己的残疾。
也许,上帝封住了一扇门,就同时打开了另一扇窗,心心对声音特别敏感。
只要听过一次某人说话,几年以后再次听到,她都能准确地说出这个人是谁。对音乐,心心更有神奇的感受力。一次,爷爷在收音机里听戏,刚听完,心心站在一边竟能哼唱下来。这一发现,让徐军很激动。女儿失去了光明,如果她能在音乐领域里有一番造就,也不枉此生。
当时,徐军姐姐的女儿正在和一位叫华桂民的乐器老师学习竹笛,徐军把心心也送了过去。听了心心的遭遇,华老师非常同情,当即同意收下她。教盲人学吹笛,所有的姿势指法都需要手把手地慢慢教,更何况还有复杂的乐谱,难度很大。但徐军不怕,他自学乐谱,然后把乐谱背下来一遍遍唱给心心。
第一次上课,心心就学会了全部指法;第二上次课,心心就吹出了华老师教的两支曲子。华老师很惊讶,他感觉到,这个小女孩身上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心劲和特殊的执着。
学习三个月后,赶上华老师组织学生汇报演出,心心很想参加,华老师无奈同意了。徐军选了一首新曲子,每天读给心心听。刻苦学习了一个月后,心心终于学会了那首当时对她来说还十分复杂的乐曲——《茉莉花》。
表演那天,徐军紧紧地攥着心心微微冒汗的小手,把她领上舞台。炫目的灯光下,是攒动的人头,徐军都有些紧张。万一女儿忘了曲谱怎么办?要是观众不认可,女儿会不会受到打击?然而,心心却非常自信,她上台就吹了起来。
华老师走上台,向大家介绍心心的情况,并告诉大家心心只学了三个多月竹笛。一时间,掌声雷动,大家开始为心心叫好。看到心心在台上微笑着向大家鞠躬致意,幸福和心酸一齐涌上徐军的心头,热泪滚滚而下。
2002年,徐军从一档电视节目中得知,新生儿吸氧过量极易导致视网膜病变!而吸氧过量是医护人员失职造成,这是严重的医疗事故。2003年,徐军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赔偿损失。万没想到,这起赔偿官司竟然足足打了六年。
寻梦,闪光少女常伴笛声悠悠
心心到了入学的年齡,徐军四下打听,终于把她送进了扬州市特殊学校。
为了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扬州市特殊学校规定,学生必须寄宿,并独自穿衣服、叠被子、洗衣服、打水等等,只有节假日才能回家。
徐军想,正好借机会让心心锻炼一下。下班后,徐军坐公交车去学校看她,到了学校,一眼就看到了正在操场上走路的女儿。女儿竟然把衣服穿反了,她自己却不知道,这让徐军一阵心酸。
另一次,徐军去学校,看到女儿身上全是泥水,头上也撞了一个大包,原来她在打水的时候摔了一跤,热水瓶也摔碎了,小腿被烫起了一个水泡。徐军不管不顾地把女儿带回了家,给她洗澡、上药。徐军母亲红着眼说:“算了!别让孩子去受罪了!盲人哪有几个是上学的啊!”徐军不同意:“把她养在家里,以后我们不在了,没有技能的她拿什么在这个社会上生存?”
在老师的帮助下,心心慢慢适应了校园生活。巧合的是,学校的器乐老师正是她的启蒙老师——华桂民。华老师组建了一支盲人乐队,他根据心心的情况,鼓励她学习长笛。长笛的乐谱是更加复杂的五线谱,徐军就必须学会五线谱。
徐军买了微型录音设备,华老师上课时,心心一边听一边录,晚上再反复听。2007年9月,心心顺利通过竹笛、长笛四级考试;2007年11月,心心参加江苏省盲聋培智学校艺术汇演,获器乐类三等奖。
2008年,华老师带领的盲人乐队,被北京残奥会组委会选中,去参加开幕式演出。他们需要在北京集中训练两个月,家长不能陪同。心心去了不到一星期,就开始想家,想爸爸妈妈。徐军接到电话,和妻子一起落泪。他想第二天就去北京把女儿接回来。没想到,第二天一早,老师打电话来,说心心已经调整好了,情绪饱满,和同学一起训练去了。
2008年9月6日晚上,全家人都坐在电视机前,实况转播终于开始了,残疾人乐团在镜头虽然只出现了短短十几秒,但徐军还是在人群里一眼就看见了女儿!心心瘦了些,却满脸笑容,看得出她很兴奋,纤纤细指在长笛上此起彼伏,十分熟练地吹奏着。面对亿万观众,她泰然自若,看不出一点紧张。
心心去残奥会演出的消息迅速在小镇上传播,大家都说徐军培养出了一个优秀的女儿。很快,当地电视台对徐军做了采访。与此同时,徐军与医院的索赔官司也由区法院一直打到了江苏省高院。在高院的调解下,医院答应适当赔偿,身心疲惫的徐军一家人选择了与医院和解。
从此,心心陆续参加国内的多项比赛,并获得一系列优异成绩。2009年以后,她和乐队参加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两次获一等奖,竹笛和长笛也过了10级!
特殊学校有一个中专班,专门培训按摩技能,方便盲童将来就业。老师推荐心心去学推拿,但心心不愿意,她想上高中,读大学。徐军找人辅导心心的数学课,心心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全国最好的盲人高中——青岛市盲校学习。
到了高中,心心学习数理化就更加困难,特别是数学,立体几何、平面几何她都很难理解。徐军在网上买来很多教具,圆锥、圆柱、椭圆,通过触摸让她理解空间概念。经过刻苦学习,2017年,心心参加高考,如愿考进了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音乐专业。
从大学开始,心心每次开学都是自己往返于扬州与北京。看着女儿坚强的背影,徐军深感欣慰。在大学里,心心开始学习钢琴演奏、钢琴调率、作曲等更多的音乐知识。2018年,心心参加的合唱团代表学校参加了北京大学生音乐节的合唱展演,一曲《光荣与梦想》震撼了全场,让评委感动得落泪。最终获得专业组金奖。
现在,心心已经上大三。徐军希望她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喜欢的工作养活自己,然后组建一个幸福的小家庭;不管她未来的路有多长,有多险,希望她能加倍付出,自强不息,残而不废,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编辑/柴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