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素养下的高三历史试题命制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521k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科素养是指学习主体在学科体系内应具备的专业素质,这是教育职能中的基本赋予,也是对学习者的一项重要培养要求。鉴于我国一贯主要采取考试机制来评测学习成果的特征,试题命制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结合命题类型、模式、数据等来判断试题开发和原创倾向。试题命制研究是双向的,从高三学生角度来说,可以有针对性地展开内容学习、加强重点,对于教师(或“出题人”)而言,可以更好地进行题型、考点分布,以实现试卷的专业性、综合性及学术性。本文中笔者立足科学素养背景,针对高三历史试题命制展开研究,并提出若干教学策略。
  关键词:学科素养;高中历史;试题命制;研究
  传统历史学科教育中,方式方法较为单一,学生通过大量笔记和记忆的模式,对于“死知识”较为熟悉,但缺乏“活学活用”的技能,这违背了科学素养评测的目的。近年来,高三历史试题命制的不断改革,突出了强烈的科学素养要求,教学工作也要做出相应的变化。同时,不同地区在高中教育中的独立性,也造成了历史试题之间的形式、内容差异,笔者基于高三复习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 近年来我国高三历史试题命制分析
  第一,题型分布较平稳。与区域高考历史试题命题的题型差异中,全国卷减轻了对文史知识的容量考核,而注重展开文史知识的理解性储备。从2014年,全国卷的命制上就突出了“先中国、后世界”的顺序特点,选择题量12个共计48分,采取中国古代史4、近代史3、现代史1的题量编制,世界史方面则采取1、1、2的题量编制。从整体内容比例上判断,中国史的部分无疑较多,约占整体的三分之二。
  第二,难度性有所提升。全国卷与区域卷的历史试题命制都采取了“必考”和“选考”两种设置体例,但全国卷的难度明显较高,这也是综合更大范围考核需求。如2016年全国文综历史考题中,选考共分为战争和平、人物评说、改革回眸、民主实践四个模块,除了最后一题“民主实践”之外,可从其他3道题中任选一个完成。但是,关于“改革回眸”和“人物评说”的内容,与高中历史教材、教学工作没有直接关系,完全取决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解读、分析、概括,难度较高,得分率也远低于区域卷;这种改变,规避了以往试卷问题中“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简析的单一型,注重史论结合,培养综合素质,对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有一定启示作用。
  第三,重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近五年来的高三历史试题内容中,都体现出学科素养能力的重要性,如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史证、辩证法等,不局限于历史“死知识”的技艺,而是促使学生有一定的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从而体现出全面发展的教育导向。较为明显的是,历史论述题一直在发生变化,高三学生不可能通过固定的模式、套路去掌握大体技巧。例如2013年是针对《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和《东汉十四州示意图》提取相关的历史变迁信息,2014年要求对“抗日战争”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现状提出意见,2015年融入了数理关系,通过“生产关系=科学技术×(劳动力 劳动工具 劳动对象 生产管理)”的公式结合近代史知识展开讨论;创新一直存在,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相关能力培养产生持续推动作用。
  二、 学科素养下的高三历史试题命制应对策略
  (一) 依据《考试大纲》及教材做到全面结合
  历史学科具有自身的规律性和局限性,通过《考试大纲》和教材中明确基础知识的范围,进行知识的条理化、细分化处理,可以做到“点、线、面”的有机结合。所谓“点”,包括知识点、难点、考点,是限定考试范围的基础要素,所谓“线”,可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设计的“内容标准”进行确定,而高中历史教材中的“目录”,即可视为是知识掌握的“面”。
  高三历史试题命制应对的本质,最终是针对高考展开的答题策略,在學科核心素养背景下,“死知识”的记忆、背诵已经无法满足要求,需要通过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实现自主研究,强调宏观、微观结合,为考试奠定基础。需要强调的是,所谓全面不是“面面俱到”,尤其是教材,不需要全面去展开要求,可以适当地调整、简化,但要确保系统、概括,知识活用才是最重要的技能。
  (二) 历史知识复习兼顾结构合理、层次分明
  高三学习进入后半程,新知识的涉及逐渐减少,复习成为全面掌握历史知识及考试技巧的关键。从复习的价值上说,传统观点中认为是为了加强记忆力,而从学科素养上分析,其内容还包括知识结构梳理、转向训练、技巧领悟等。学生要站在一个较高的角度上,全面梳理基础知识、理清脉络,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进一步的延伸和扩展。
  一方面,针对结构上要秉承整体性原则,如文综方面,综合政治、语文、地理等学科,建立融合性意识。另一方面,针对层次上,结合历史背景、时代热点等相关资源,展开针对性的转向学习。
  (三) 通过分门别类借鉴展开专题训练
  以高考题型为对象展开分析,选择题作为必然涉及之一,单项试题中所涵盖的知识量有限,通过细分总结,可以将中国古代史、现代史、近代史,以及世界古代史、现代史、近代史等部分做成“专题”,通过收集历年来高考题目,反复揣摩命制倾向,而不要过度关注内容押题。
  同时,主观题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方式,但训练上,要加强掌握规律、思考方法,突出“万变不离其宗”的答题原则,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也符合学科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
  三、 结束语
  整体上,基于高考需求,高三历史试题命制遵循了全国统一和区域自主两大划分,这为历史试题命制提供了较大的自由空间,也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层次差异。以2017年全国文综Ⅰ卷历史命题为参考,其命题人员在规格上远超过本地省级高校教师为主导的团队,因此更具有学术性,在人才专业性考核层面也更具有优势,主要命制方向包括思维能力、概念理解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例如,历史试题选择设计中,从“四选一”改为“三选一”,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读题、审题的难度,突出学科考查指向性的变化,从能力立意转入素养立意。
  参考文献:
  [1]吴富林.激活问题意识滋育历史智慧——高三历史复习“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J].福建教育,2017,(22):51-52.
  [2]廖成林.高考历史全国卷综合类选择题解答策略探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7,(02):56-58.
  作者简介:
  叶少勇,福建省晋江市,晋江市子江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足球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作为一门体育项目,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同时具有极强的影响力,一直以来,备受广大球迷和足球爱好者的推崇和喜爱。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趣味化教学,对足球运动的开展和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纵观目前体育教学现状,教材主要是竞技课,上课的时候,具有比较枯燥的学习内容和单一的教学手段,同时具有相对陈旧的教学方法,无法将学生上足球课的兴趣激发出来。因此,初中体育教学中,为了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信息化的时代,教育界要求小学生需具备一定的基础信息操作技术。这门课程具有基础性、趣味性等基本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注重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规则;实施建议  在如今的知识信息化时代,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是一个现代
摘要:现阶段,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工、商、企、事业单位中从事日常信息管理和维护等工作,而由于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本专业的职业岗位技能标准也在不断提高,专业培养计划与专业课程标准需要及时有效的与市场需求对接,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了解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的变化趋势,探究本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使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培养能逐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并提升职业能力,使教师及时了解职业岗位需求
摘要:信息技术发展为多领域提供了便利,教育行业也抓住了机遇,将教育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当前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形式有很多,微课是其中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辅助教学方式。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理论以及动手实践的基础,由于课程理论较多,理论性较强,因此学生兴趣较差,学习效果不佳,而利用微课可以将这一问题解决,还能进一步促进中职学生计算机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微
摘要:地理是一种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的学科,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因此我们的初中的地理教学应该进行一场改革,及时把“生活化”教学引入到初中地理课堂上。我们在引入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很多难题,一是在生活中如何引导学生根据身边现象学习地理知识,二是如何使学生更熟练地把初中地理课堂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生活化”教学引入到初中地理课堂中,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课本上的地理知识学习更容易,掌握更灵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发展迅猛,对学生的培养又提出了新的需求。《机械制图》课程是高职院校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就对信息技术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究,以期为《机械制图》课程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信息技术;机械制图教学;应用  《机械制图》是高职院校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等方面内容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
摘要:师生互动是上课时老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常常会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地理属于跟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学科,老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高效生成教学目标。本文结合具体事例谈谈地理老师该怎样加强师生激情互动。  关键词:地理教学;师生互动;高效目标  师生互动通常是指老师在上课时提出一个问题,学生积极回应,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合作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是老师为了增加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思维常用的一种方式。师生之间
摘要: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保证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部动力,本文针对如何激发职高学生政治学习兴趣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如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加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教师为达到这一教学目的采取了一系列教学措施,教师通过教学热点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培养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爱好,采用多种途径对政治知识进行学习,增强学生对政治学习的求知欲望
摘要:作业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手段之一,长期以来我们对作业无选择性、无层次性随意设置,结果使教学效果事倍功半。为了让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设置合理课后作业成了必要的需求和趋势,基于此我在地理教學中探索出分层次作业的策略,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策略;作业分层设计;地理教学  作业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学科教学的保障,也是课后学习的延伸和补充。然而在地理教学
摘要:情境体验式教学属于一种新发展起来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运用对高中地理教学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能够进一步促进教育事业未来的发展。因此,在实施高中地理教学时,可以引用情境体验式教学于其中,进而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境体验式教学;高中地理;应用  一、 前言  如今,随着教育水平不断地提高,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应试教育存在的不足,这种不足的存在会给当前的教育发展带来不良的冲击,教师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