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风云》小丑:我被电影黑惨了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p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甲午风云》里有一个猥琐的人物,不仅总是跟主战的邓世昌唱反调,还胆小怯敌。在黄海海战中, 日舰袭来,丁汝昌下令舰队排成双列纵队时,故意挂错信号旗,导致排成一字横队,挨了气愤至极的丁汝昌狠狠一巴掌,外加一句“贪生怕死”!这样可耻的形象让观众恨得牙根痒痒。但事实上,这个“投降小丑”却是一位在黄海海战中表现出色的英雄。他就是刘步蟾。
  刘步蟾小时候聪明异常,少年时沉稳坚毅,关键是他特别爱学习,15岁时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船政后学堂,成为后学堂的第一批正式学员。入学后,刘步蟾立志要当一名优秀的海军军官,学习更加勤奋,四年后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1872年,在清政府对后学堂学员进行的综合会考中,他“复冠其曹”。刘步蟾不仅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起来也毫无压力。毕业前夕实习时,他和同学们曾一起随“建威”号北上渤海湾、南下南洋群岛,其间表现可圈可点。
  毕业后,刘步蟾顺利成为一名海军军官,并在1874年被派往台湾勘测航道,任务完成后,就被任命为“建威”号管带(即舰长),这是刘步蟾第一次担任舰长,此时他年仅22岁,可谓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
  为了能让青年海军军官在造船和练兵实战方面深入学习,清政府决定选派船政学堂学生出国深造,表现出色的刘步蟾被作为首选。1877年,刘步蟾等近三十人扬帆起航,前往欧洲留学。到达英国后,刘步蟾被派在英国铁甲舰“马纳多”号上任见习大副。他很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格外用心,对海战技术、枪炮学都认真钻研。
  三年的留学时间里,刘步蟾表现优异,得到了英国海军方面的好评。1879年,经过英国海军部考核,他获得优等文凭。回国后,刘步蟾受到李鸿章的赏识,被留职在北洋,任“镇北”号炮舰管带。
  见识过先进的海军装备与技术,刘步蟾对国内薄弱的海军海防状况深感忧虑,便和同学一起把留学所学撰写出《西洋兵船炮台操法大略》的条陈,上呈给李鸿章,并建议实行积极的海上防御策略,这终于促使清廷决定购置先进的战舰,并在1880年向德国订购“定远”号、 “镇远”号和“济远”号等舰,派刘步蟾赴德国驻厂监造。
  1885年秋,刘步蟾终于驾驶“定远”号回国,驶进天津大沽。因为出色完成任务,他被任命为“定远”号管带,随即升参将、副将,并获得“强勇巴图鲁”的勇号。随着多艘新军舰的购人,北洋舰队于1888年正式组建。刘步蟾以“定远”号管带的身份,出任舰队右翼总兵,并获头品顶戴。
  当时海军初办,人才奇缺,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又是陆军出身,对于全新的海军业务摸不着北,而受过多年海军正规教育训练的刘步蟾顺理成章地被委以重任。他参与拟定《北洋海军章程》等海军法规文献,主持训练工作,为中国近代海军,特别是北洋舰队的创建和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这位36岁的青年高级海军将领,可以说前途无量,然而在昏暗的政治环境里,一切都变得黯淡。
  北洋舰队一成立,清政府就开始自我陶醉起来。刘步蟾却是相当清醒,深知中国的海防远远落后,建议按年添购战舰以不断扩充海军,甚至当面质疑李鸿章: “一旦偾事,咎将谁属?”刘步蟾语惊四座,李鸿章也被他的一片忠心所感动,无奈清政府已经腐败到家,对这样的建议充耳不闻。
  正如刘步蟾所预料的, 日本在国力大增后就图谋侵略中国。1894年7月25日, 日本在朝鲜丰岛海域偷袭清军,发生丰岛海战,中日旋即于8月1日同时宣战。怀着对日本的一腔怒火,刘步蟾立下“苟丧舰,将自裁”的重誓,决心要与日军血战到底。
  9月17日12时,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北部遭遇。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与敌舰相距5000米时,刘步蟾一声令下, “定远”舰前甲板上的巨型主炮便发射出第一枚炮弹,世界近代海军史上一场规模罕见的黄海海战就这样打响了。战争刚刚打响, 日本发射过来的第一批排炮就击毁了定远舰的暸望台,正在暸望台督战的丁汝昌受伤,刘步蟾代理舰队指挥职务。
  电影里刘步蟾这时的表现是膽小畏敌,事实上却恰恰相反,他身担大任,镇定指挥。日本“比睿”号企图从“定远”与“靖远”之间穿过,被“定远”击中右舷而失去战斗力;日舰的“赤城”号随后也被“定远”的主炮击中,其舰长的头部被弹片打穿而亡。
  下午3点多时,多艘战舰被击起火沉没,只剩下“定远”与“靖远”在刘步蟾与林曾泰的指挥下继续战斗。 日本五艘战舰紧紧咬住“定远”与“靖远”,不断有炮弹袭来,刘步蟾毫不惧怕,指挥军舰坚定抗敌。 “定远”又击中日军“松岛”号,引起其弹药爆炸,导致其舰体倾斜,死伤无数,用日本人的描述则是:“死尸纷纷,或飞坠海底,或散乱甲板,骨碎血溢……”
  海战持续了五个多小时, 日暮西山时, 日舰首先撤离战场,战斗结束。刘步蟾在这次海战中英勇善战,发挥了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被晋升为记名提督,代替受伤的丁汝昌担任提督之职,并赏“格洪额巴图鲁”勇号。
  海战中,虽然只给予日军舰以痛击,但北洋舰队也损失惨重,海战结束后,北洋舰队在抚顺口军港整修。刘步蟾恪尽职守, 日夜督工,只月余,各舰整修结束。10月18日,在丁汝昌的率领下,北洋舰队移防威海卫军港。而这里,也成了刘步蟾最后战斗的地方。
  黄海海战后,日本仍贼心不死,11月,悍然进攻大连,22日抚顺陷落,北洋舰队困在威海港内。1895年1月, 日本陆军占领威海卫城和南北炮台,而海军则封锁了海面,对北洋舰队形成水陆夹击之势。
  腹背受敌的北洋舰队形势险恶,刘步蟾辅助丁汝昌,组织舰队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2月5日凌晨,“定远”号被日军偷袭的鱼雷击中。虽然经过奋力排水未致沉没,但舰身已经倾斜,不得已,刘步蟾下令砍断锚链,将“定远”舰驶入刘公岛的浅水处,充当炮台。
  2月10日,前后击退日军的八次进攻后,“定远”号弹尽粮绝、伤痕累累,前有敌寇,后无援军,官兵们陷入绝望,甚至部分官兵逼迫刘步蟾与丁汝昌投降。严词拒绝后,刘步蟾也深知无力扭转战局,于是下令广丙舰发鱼雷将“靖远”舰击沉,又炸沉了自己监造并一直驾驶并肩战斗十年的“定远”号,以免落人敌军之手。
  10日晚,当一些官吏积极进行劝降活动时,悲愤不已的刘步蟾誓不投降,悲壮地实践了自己“苟丧舰,将自裁”的誓言,服毒自尽。
  刘步蟾壮烈殉国后,消息传到北京,李鸿章这才感悟到当年刘步蟾提议抵御日本的忠心,深感惋惜。清廷谕令将刘步蟾照提督阵亡例从优赐恤。然而大清的国运,至此却是已经无可挽救了。
其他文献
孔子“礼崩乐坏”的评语使后人以为春秋时的人已经不讲礼仪,其实,正是因为春秋时礼仪无处不在,以至于礼乐稍被破坏,就显得触目惊心。  在晋齐搴(an)之战中,齐国战败,齐顷公逃跑时,晋国将军韩厥紧随其后。齐顷公的御者说:“射那个驾马车的(指韩厥),一看他就是君子(君子在先秦典籍中是贵族男性的通称)。”齐顷公当即拒绝:“明知是君子还射他?这不符合礼。”于是韩厥逃过一劫。  韩厥不仅是礼的受益者,他在战场
玛丽·沃克是美国第一位女军医,也是美国迄今为止唯一荣获国会荣誉勋章的女性。她的传奇一生是从穿裤子開始的。  1832年,玛丽出生于美国纽约一个农场主家庭。由于要帮助父母在农场干活,所以玛丽从小就经常穿着裤子。但裤子在当时是男性的专属,女性是不能穿的。玛丽的父母对此倒也不在意,渐渐地,她就将穿裤子作为一种常态,认为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1855年,23岁的玛丽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她是同届学生中唯
作者介绍:安房直子(1943-1993),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成名作《花椒娃娃》获第三届日本儿童文学者协会新人奖。她的童话代表作有《手绢上的花田》《狐狸的窗户》《北风遗忘的手绢》《风和树的歌》《遥远的野玫瑰村》《风的旱冰鞋》《谁也看不见的阳台》等。她是一个远离尘嚣的女人,她一生淡泊,深居简出,甚至拒绝出门旅行。但她却为我们留下了一山坡野菊花似的短篇幻想小说,如梦如幻,精美至极,犹如一首首空灵隽永
在《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既有敌我之间的斗争,又有团队内部的矛盾,其中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与唐僧的紧箍咒之间的矛盾最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众所周知,悟空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炼成了火眼金睛,看妖精一看一个准儿,但让人感到憋屈的是,每到这时,唐僧就会跳出来唠叨一通,不管悟空怎么解释,唐僧就是不信,惹急了还念上一段紧箍咒。按理说,悟空有火眼金睛这样的独门高精技术,作为领导的唐僧应该
西晋名士王澄出身于琅琊王氏,是真正的贵N代。他哥哥王衍是帅哥,更是名士兼权臣,好品评人物,领军时尚圈、政治圈、名士圈,对亲弟弟自然要拉一把,扶一程。  梟雄王敦是王澄的堂兄,能力、才情都不在王澄之下,但王衍金口一开,竟然把王澄品评为第一,王敦只是第三。不知王敦如何作想,反倒是王澄有点儿不好意思了,顾左右而言他:“哥哥你仙风道骨,只是锋芒太露啊。”王衍又绕回原话题,继续夸奖弟弟:“不如你淡泊洒脱啊。
1920年,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美国正式出台了禁酒法案。此后,不论是制造、销售或是运输酒精含量超过0.5%的饮料均属违法。  禁酒令的初衷无疑是好的,但对于瘾君子们来说,既然在公开场合喝不到酒,那就到秘密場所里去喝个痛快!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下,美国地下酒馆遍地开花。最终,私自经营酒类成了黑社会赚钱的主要来源,黑社会势力更加猖獗。  在所有黑社会势力之中,最突出的就是号称“芝加哥地下市长”的阿尔-卡彭。
战争本来是一件残酷的事情,但也是人类想象力极致的体现,所以在战场上经常会出现一些奇葩的发明,或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或令人瞠目结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就有一些堪称馊主意的发明。  协约国发明的一种护身铠甲,的确可以挡住子弹,但其厚度也令普通士兵难以承受,至少没法带着它攀越堑壕。有趣的是它的双目部位带有可活动的罩甲,但不知道有什么用处,真放下来,那可就是名副其实的“瞎冲”了。  最初,英军肯辛顿训练中心用
如果中國朝代各自推举出一个发言人,他们一定谁也不服谁……
众所周知,“首级”指人的头颅,但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首级”一词源于战国时期的一种军功奖励制度。  先秦时代,軍队中都有战功奖励制度,一些人仅仅依靠战功就可以封侯拜将。不过那时是以割掉敌人耳朵的数目为计功依据的。战国时期,秦国发明了一种新的战功计算方式,即以斩杀敌人的头颅数目作为评定爵位的依据。因为“首”(头颅)对应“级”(爵位),所以时间一长,人们便习惯将头颅称为“首级”。  后来,士兵贪功心切
巨鹿之战中,项羽击败了秦军主力,俨然成为各路反秦军的首领。之后他要分封天下,至于怎么分却大有文章可做。  他决定首先打击、削弱自己在称霸天下之路上遇到的竞争者,从而加强自身力量。  劲敌刘邦被项羽排挤到偏僻的西南,掌管巴、蜀和汉中三郡。项羽是这样想的:巴、蜀为旧秦流放罪人之地,其开化程度应该低于关中及东部地区。而且刘邦的部下都是江苏人,一定不愿意久留于此,如此一来,势必发生大批逃亡现象。为了将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