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球红菊苣多糖的分离纯化和结构分析及抗氧化活性测定

来源 :食品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结球红菊苣地上部分为原料,采用复合酶法水解浸提菊苣多糖,再经Sevag法脱蛋白、大孔树脂脱色、DEAE纤维素柱层析等过程获得高纯度菊苣多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及核磁等技术对多糖组分进行分析表征;最后通过测定多糖组分清除DPPH、ABTS和羟自由基的能力,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经分离纯化,得到多糖组分CCP-1、CCP-2.CCP-1由果糖、葡萄糖组成,其单糖摩尔百分比(%)约为82.13∶17.87,CCP-2含有果糖、葡萄糖、半乳糖,其单糖摩尔百分比(%)约为93.19∶2.57∶4.24.CCP-1的分子质量为3482 u,CCP-2的分子质量为2879 u.经红外光谱分析显示,CCP-1以α-糖苷键和β-糖苷键相连的吡喃糖环多糖,CCP-2以α-糖苷键相连的吡喃糖环多糖.核磁分析结果与红外光谱分析一致.CCP-1、CCP-2表现出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当浓度为4 mg/mL时,CCP-1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43.21%、36.57%和40.52%,CCP-2的清除能力分别为57.90%、52.29%和53.67%.该研究结论为结球红菊苣多糖进一步深入研究、功能性食品或药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通过模拟人体消化途径,探究芒果发酵液在各消化阶段的总酚、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酚类物质的生物利用率高于黄酮类物质.口腔消化液中总酚和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0.35mgGAE/mL和4.98mg/L,随着消化的进行,总酚和黄酮的含量逐渐减少.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在胃消化液中达到最大,为91.6%和87.6%.羟自由基清除率在肠透析液中最大,为86.4%;而铁离子还原能力随消化进行而减小,还原能力最弱的抗坏血酸当量仅有67.76 μ
以5种不同品种大豆为原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纤维蛋白平板法、福林-酚法、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法考察5种不同品种大豆可溶性糖含量的差异以及其发酵纳豆功能活性,为功能性纳豆发酵专用大豆的品种筛选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含量高的大豆发酵纳豆具有更高的总酚含量(P<0.05)和纳豆激酶活性(P<0.01),纳豆总酚含量与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粤小黄粒3号大豆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82.54 mg/g,其发酵纳豆纳豆激酶活性、总酚含量分别达到20586 IU/g和
冷榨工艺是将物料在低于60℃的环境温度下进行螺杆挤压提取油脂的一种方法.文章主要研究连续二次冷榨对物料的影响机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内源荧光光谱、表面疏水性、化学交联和溶解度、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粒径、Zeta电位、消化特性等指标,探究不同冷榨次数对大豆蛋白的构效关系和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次冷榨后大豆蛋白的α-螺旋结构相对含量增加,无规则卷曲结构减少,冷榨工艺增加了大豆蛋白的有序结构,结构更加紧密.冷榨工艺使大豆蛋白的最大发射波长发生蓝移,表面疏水性降低.二次冷榨后使得维持大豆蛋白构象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