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春礼题词及简介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fuhai59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春礼,满族,1953年9月出生于辽宁省,曾任15届、16届中共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6届中国科协副主席,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2,2011年2月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白春礼是我国扫描隧道显微学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他先后从事过高分子催化剂的结构与物性、有机化合物的x射线晶体结构、分子力学和导电高聚物的EXAFS等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转入到纳米科技的重要领域——扫描隧道显微学的研究,他率领的科研小组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原子力显微镜(AFM)及计算机控制的扫描隧道显微镜、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激光原子力显微镜、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等多种扫描探针显微仪器,利用研制的仪器,在极高分辨率的水平上,对材料表面结构与样品设备、形成条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同时在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进行纳米级加工方面,对新型高密度信息存储方式和纳米科技的研究方面进行了重要的探索,
  白春礼所获得的荣誉:
  1989年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国务院颁发的“全国先进工作者”、中科院首届优秀青年科学家称号,
  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并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香港理工大学“杰出中国访问学人”奖等,
  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1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1998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所著《扫捕隧道显微术及其应用》获1993年中国图书奖和1995年中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三链核酸的结构与生物化学》获1997年中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在国内外共出版了10本中英文专著,发表论文250余篇,获国家专利5项,因其在诸多科学领域的贡献,白春礼获得2001年国际化学化工协会“国际奖章",2007年获英国皇家化学会荣誉会士称号,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个中国人,
  
  责任编辑 程哲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