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的交流 知识的传递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n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教学艺术。提问,可以及时检查学生,开拓学生思路,启迪学生思维,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节教学进程,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
  
  一、提问的原则
  
  1.启发思维的原则。教师的提问,应富有启发性。因为课堂提问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满堂间”其实是“满堂灌”的另一种翻版,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另一种负担。这与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是相悖的。因此,所提问题,应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起学生的探索活动,并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创造力。
  2.激发兴趣的原则。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教师提问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这是启发教学的关键。为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人胜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去积极思维。
  3.难易适度的原则。课堂提问必须做到难易适度,如果是难度较大的问题,一定要设计成一系列由浅入深,由旧导新、从易到难的小问题,使学生通过问题解答,逐步突破难点,把握要领,掌握规律。与此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应视其具体情况而把握难易分寸,使全体学生都能从解答问题中享受到获取新知识的欢愉和乐趣。
  
  二、提问的先决条件
  
  面对问题,教师须精心设计。而提问需要技巧与准备。在准备关键问题时,教师应考虑:①教学目的;②根据提问目的确定哪些类型的问题最适于化解重点、难点;③选择答题的学生并给予适当地反馈;④通过提问能在多大范围内实现目的。
  教师应事先将问题准备好,以免忽略重要的知识。不留意间提些不相干的琐碎细节问题。所以,教师备课时可将关键问题写在教案中。
  
  三、提问的艺术
  
  提问是一门艺术,是值得每一位教师认真思考和慎重对待的。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交谈提问,注意情感性。教师应当以愉快、友好、从容、谈话式的态度来提问。提问时,如果既能保持自由自在、不拘礼节的气氛,又能说话举止得体,师生就能融入一种和谐的交际氛围。比如,在教学《新交际英语》第7册Lesson ll Season时,我们可以通过一组问题引出教学:Do you like?Why?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summer in Zhuhai?What eaR/can’t you do in SummerWhat is your favourite season?Why?通过聊天学生自然进入角色,并产生学习英语的迫切愿望。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交谈式的提问让学生对所学语言产生亲切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交流情感,在师生情感和谐的状态下训练语言。
  2.适时而问,注意时效性。在全体学生参与的情况下提问,教师一般是先提出问题,让全班学生思考,然后再指定某个学生回答问题。这样做能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对问题进行思考。比如,我在教学《新交际英语》第6册Lesson 5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Who is the girl?Where is the girl from?我并没有让学生立刻回答,而是拿出一幅Nancy的人物图相,请学生来说一说,假如你是她,你怎么自我介绍?一位同学走上来自我介绍说:“My name is Nancy.I’m from Britain.I’m girl….学生在思考倾听的同时多了一次思考问题的机会,结果举手如林。相反,如果教师每提一个问题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只有一两秒钟,学生还没充分思考,教师就重新组织问题或者另请一位学生回答。这种做法看起来似乎是控制时间的机智表现,实际上被提问的学生却有可能失去回答问题的信心,或者懒于思考,甚至学习积极性会逐渐下降。
  3.因材施问,注意针对性。“教学要以人为本”,这就要教师在提问对象的选择上既要顾及到more ablestuents(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也要想到less ablestudents(学习较困难的学生)。
  提问对教师来说可能只是一件平常事,但对学生来说,则可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我班有这样一个学生,考试时,语文、数学两门课加起来也考不到50分,可以说成绩很差。因此,平时上课老师很少叫她回答问题。可是,上英语课时我发现她的积极性非常高,也经常举手,只是叫她回答时她又答不出。课堂上我并没有批评她。为了给她鼓励,课后我告诉她,以后老师提问时,要是真会,就举右手,不会就举左手。这样,我就经常利用她举右手的机会提问她,并且及时表扬她,她的学习也慢慢好起来了。通过这一例子,我们可看出提问对有的学生来说不仅是一个知识点掌握的问题,更是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的问题,是学生平等发展权的问题。因此,教师切不可忽视提问对学生的意义,我们要通过提问去塑造去保护学生。
  4.面向全体,注意主体性。美国Gillian Brown教授说:“教师的提问如果引起了全体学生的思考,这便是成功的提问。”有些教师只将目光盯在自己所确定的正确答案上,只要有学生能将这个答案说出,便对其他学生依然举着的手视而不见,继续自己的教学。不难发现,这其实是一种为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方式,那些对问题还有自己看法的学生是否能完全接受老师所给的答案,令人怀疑。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教师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教学的模式仍旧停留在传统的告诉学生如何解决问题上,而不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问题、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师可以对问题加以正确引导,让学生畅所欲言。《新交际英语》第7册Lesson 13的Let’s Say可用来引导学生看看想想,提一些wh开头的疑问句:What was wrongwith the boy/gift?Why was he/she ill?学生可在观察思索后充分展现自己的观点。教师再和学生一起讨论,确定问题的答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各种观点的比较,去伪存真,让学生认识到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思路是什么,自己的观点错在什么地方。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观点,同时训练了学生在思维与表达上的一致性与逻辑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5.认真评讲,注意鼓励性。教学中常常发现,当学生答不出问题时,不少教师不是搭桥引导,而是另请高明;或者“恨铁不成钢”,语言中带有批评,语调上带有责备,情绪中带有烦躁等。学生遭受如此失败的体验,会情绪低落,课堂教学气氛沉闷,从而不能很好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学习,注意力集中,接受信息快。课堂上我发现:当一学生尤其是差生答对问题受到表扬时,他会激动不已,整堂课都会昂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鼓励学生;当学生回答不出来时,教师要耐心地铺路搭桥,尽可能引导学生找出答案,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当学生答对时,教师要多用“You’rethe best!You’re very clever!”等激励语适时表扬。
  总之,提问属于艺术的范畴,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问”具有“集中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提供反馈信息”等多种教育功能。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不断地、科学地、艺术地对待和运用“提问”。
其他文献
在进行艺术教育的研究实践过程中,我们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渐形成一种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这一过程,我们把它称之为学生美术乐学三部曲,今表述如下跟大家探讨。    一、让兴趣成为学生乐学的切入点    1.运用美术学习的功能引发学生兴趣。  长期以来,人们对美术的教育功能总是缺乏认识,不知学习美术
活動目标  1. 欣赏人物变形的创作过程,感受自由变化的创意乐趣。  2. 用点、线、形大胆想象,给头像设计夸张变形的身体、四肢。  3. 体验自由想象的奇妙,感受无拘无束作画的快乐。  活动准备  动画课件“魔法大变样”课件,作业纸贴好大头照片三张(自己、爸爸、妈妈),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 、 观看课件“魔法大变样”,打开思维禁锢,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谁?他哪里被变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效益始终不高,投入与产出不等,究其原因是因为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成不变的模式瓶颈:一是教师偏重知识讲授,忽视学生的阅读感知和实践体验,传统教学的思维定势制约了学生的自主阅读活动;二是教师总是在字词句、篇章结构的模式中游走,学生自主阅读的实践经验不够,阅读的宽度与深度不够。因此,改变现有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提倡原汁原味的阅读,已成为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可持续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
借推进新课程实施的东风。笔者和几位领导一起听了中年级两堂品德与社会课。  [镜头一]《从一滴水说起》教学  师:“……说一说你的生活中有这样浪费水的现象吗?小组内交流交流。”  学生马上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不一会,教室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笔者随机观察了几个小组:有的是一个优生在发言,其他学生只是当听众;有的是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仅仅流于形式;有的小组对问题还不甚了解,以为是要讨论教室里浪
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关注的是阅读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文本知识回归生活,联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内容,才能赋予课文生命和活力。其基本做法有:    一、嘗试实践,体验生活    布鲁纳提出:“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身体力行才能获得知识。”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来源于生活,教学时只有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到现实中去体
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一直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标。对“增强课堂密度,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数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等教学理念,广大一线数学教师都曾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认真实践,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社会在前进,教育在发展,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理念也在与时俱进,曾经被认同的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在课程改革的视野下重新审视,并不一定还是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分
北塘区在2003年就已有11万左右流动人口,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随父母到我区各学校就读的学生有6765名。“微笑给他人 和谐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关注外来务工家庭,让他们的子女和本地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学习、生活、成长,引导本地少先队员以大、中、小队和外来务工子女“手拉手”的形式给他们以切实的帮助。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少先队员和队组织之间的交流、互助、服务,引导少年儿童了解区情,认知社会
《科学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机会进行正常的讨论和辩论,营造平等、和谐、互相尊重的氛围,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粗浅认识。  辩论一般是在持不同观点的正反两个对立面之间进行的。辩论要有明确的主题,主题应是学生感兴趣又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话题,要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辩论中与主题无关的话题要控制,防止跑题。对于日食和月食现象,学生们大多没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渗透“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生活趣味,领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点点见生活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赋予了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创造能力的机会。而当前幼儿美术活动中存在一些误区,如教师常常把美术技能的学习、美术知识的积累作为美术教育的主要目标,忽略幼儿自主的感知与生活情感体验。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幼儿美术教育要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依据,正确把握美术活动的核心价值,强调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