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铁氰化钾掺杂聚中性红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电分析特性

来源 :分析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huang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亚铁氰化钾掺杂的聚中性红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行为和Fe(CN)64-在该电极上的催化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Fe(CN)64-存在较强的电催化作用,催化峰电流与Fe(CN)64-的浓度在 1.0×10-5~2.0×10-3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可达5×10-6mol/L Preparation of poly (n-hexacyanoferrate) -doped poly-neutral red-film modified electrode and its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and catalytic activity of Fe (CN) 64- on the electrod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ified electrode has a strong electrocatalytic effect on Fe (CN) 64-. The peak current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Fe (CN) 64- are 1.0 × 10-5 ~ 2.0 × 10-3 mol / L range showed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the detection limit of up to 5 × 10-6mol / L
其他文献
GC、1H-NMR和13C-NMR核磁共振技术都能准确地测量出烷基多苷的平均聚合度,可判断出烷基多苷中主要苷类的出峰位置.
为了研究染毒粮食(大米、面粉)中7种化学战剂的检测方法,建立了相应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该法采用火焰光度检测器检测,BP-10毛细管色谱柱分离,二氯甲烷萃取。模拟染毒大米、面粉中化学战
为配合酚醛树脂、十八烷基苯乙烯基醚聚合物新材料的生产、催化条件下煤直接液 化的研究,建立了各试样分子量表征的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高分辨地测定了分子 量分布、重均分子量
在磷酸介质中及加热条件下,钌(Ⅲ)对高锰酸钾氧化二安替比林对氯苯基甲烷(DApCM)显色反应有强烈的催化作用,由此建立了测定痕量钌的方法.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00nm,钌的含量
报道了meso-四(4-甲基-3-磺酸苯基)卟啉[T(4-MP)PS4]作柱前衍生试剂生成铜、锌络合物,四乙基碘化胺(TEA·I)为离子对试剂.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及光度检测快速分离测定铜、锌的
用HP6890)气相色谱仪,使用多孔层空心毛细管柱(PLOT),选用HP-PLOT/Porapack  Q色谱柱测定CO2; HP-PLOT 5A分子筛柱测定O2, N2, CH4; HP-PLOT/Al2O3柱测定有机烃类。采用3阀4柱色谱运行系统,用FID及TCD分别检测烃类及无机气体组分。用色谱工作站控制气动切换
聚酯型聚氨酯样品用基体辅助激光裂解离子化质谱(MALDI-TOF/MS)和热裂解色谱质谱(PYGC/MS)方法进行了鉴定,PYGV/MS方法可检出PU的一些组成单元的化学结构,但PYGC/MS中大多数
介绍了信息化资源整合平台-数据中心平台的组成以及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情况。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建立了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法(MEKC)同时分离和测定夏枯草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异构体含量的新方法.以15mmol/L磷酸氢二钠(Na2HPO4)、15mmol/L硼砂(Na2B4O7)、10mmol/L十二烷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