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阐述了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创新工作的意义以及创新的前提和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创新路径,即以理念的突破促成理论创新,以方法的改进完成实践创新,以及开辟电子党务这一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新范式。
关键词:新时期;德育;创新
本文为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创新研究”,立项编号是13070073。
当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如何不断创新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界需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教育的本意,创新是教育的活力之源。新时期高职院校需进一步审视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确定工作的着力点和关键点,不断推进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创新的意义
高职院校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技术人才的主阵地,青年学生这支掌握了先进知识和技能的群体是未来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搞好德育工作可以激发青年学生学好本领报效国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和兴旺发达。
党中央历来都高度重视大学生德育工作,高职院校将其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并采取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了学生德育工作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需要创新加以破解。
国际不同政治势力一直以来始终对青年人展开争夺,青年学生面对着多元化的价值导向,这使他们很难独自达成对一元价值导向的认同,为此加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创新研究,指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价值多元化背景下一元化价值导向的统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二、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创新的前提和条件
作为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导思想的科学发展观,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创新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创新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必须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的水平,以此统领德育创新工作的各个方面。
掌握高职院校德育创新的理论实质,以哲学的理论为指导,时刻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本质要求。同时,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与时俱进的针对性、细致入微的渗透性、潜移默化的实效性,正确处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继承与创新、德育工作与其他工作的辩证关系。
三、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创新路径
新时期新阶段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要以理念上的突破促成理论创新;以管理制度的改进推动工作的与时俱进;以实践中的方法改进完成实践创新。
1、德育理论创新
作为德育工作科学发展精神动力的意识形态建设创新是其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应通过价值单一性对多样性的包容、信念神圣化向大众化的转化和强制灌输转向潜移默化渗透的途径完成。同时,注意重新审视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的关系,理顺重点教育与一般教育的关系,以及正确认识意识形态教育的扬弃与创新。
2、德育实践创新
⑴加强大学生党团建设
高职院校学生党团既是意识形态建设的积极实践者,又是西方意识形态的坚决防卫者。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创新中,应把大学生党团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用青年人的语言来传播马克思主义,创新大学生党团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并以党建创新带动团建创新,党团共建发挥党群联动优势的集聚效应。
⑵实施德育“四进”模式
探索高职院校德育“四进”模式,注重大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以上下联动大德育的思路和点线面整体推进的方法,促成人人争先的良好局面。
德育进班级:以班为单位,采用偶像育德法和希望教育法把课堂和班会作为德育工作的基地,使德育工作潜移默化地帮助大学生的思想始终健康、阳光。同时,积极开发特色课程进行德育,如节日活动课、文体活动课、社团活动课、社会实践活动课、主题教育活动课、技能竞赛活动课,尤其注重以创新思政课教学来加强德育。
德育进公寓:把宿舍作为德育教育演练场。制定严格的宿舍内务标准和检查、评比规范,让学生将宿舍当成一个微型的人类社会,尽快地去磨练和适应社会道德规范、行为规范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建设以营造“整洁、宁静、温馨”的氛围来净化学生心灵,倡导节约行动让学生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德育进社团:构建弘扬正气强素质的德育模式。鼓励和指导大学生成立“青年志愿服务小分队”、“创业就业协会”、“心理协会”、“三支一扶小组”等各类各具特色、各有亮点的社团,通过社团活动既能使大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 审美能力得以提高,又能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
德育进企业:利用校企合作优势开展德育。加强与企业的交流沟通,通过企业文化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并通过榜样的树立帮助学生构建优良的道德品质结构。
3、电子党务是创新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新范式
电子党务是运用网络开展德育工作,加强德育建设。大学生是网民这一特殊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电子党务工作有利于拓展新时期大学生德育工作阵地。
⑴创建德育网站
高职院校电子党务建设最基本的是建立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德育网站,作为一个向广大学生传播德育教育的重要平台。既能将大学生德育的基础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还能提高德育信息的传播效率和快速反应,网络的互动方式可以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情况,增强德育工作的及时性和针对性。
结合学校实际通过网络论坛开展网上大讨论,以及网上意见箱、公示栏、电子邮报等全新渠道,有利于实现德育活动的良性互动和德育资源的有效共享。
⑵建设网上德育课堂
高职院校应努力建设网上德育课堂对学生进行分级教育培训,建立“德育网络学习资源库”,多开辟调查研究、热点探讨、思想交流栏目,并要在网上和网下双管齐下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创新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工程。高职院校德育如何在新形势下发挥教育作用,成为目前其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和紧迫课题。不断推进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冀滨.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⑸.
[2]李红梅,高亚滨.高职德育研究现状与德育工作创新构想[J].职业技术教育,2012,⑸.
[3]甘孟红.创新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方法[J].德育研究,2011,⑺.
关键词:新时期;德育;创新
本文为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创新研究”,立项编号是13070073。
当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如何不断创新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界需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教育的本意,创新是教育的活力之源。新时期高职院校需进一步审视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确定工作的着力点和关键点,不断推进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创新的意义
高职院校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技术人才的主阵地,青年学生这支掌握了先进知识和技能的群体是未来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搞好德育工作可以激发青年学生学好本领报效国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和兴旺发达。
党中央历来都高度重视大学生德育工作,高职院校将其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并采取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了学生德育工作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需要创新加以破解。
国际不同政治势力一直以来始终对青年人展开争夺,青年学生面对着多元化的价值导向,这使他们很难独自达成对一元价值导向的认同,为此加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创新研究,指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价值多元化背景下一元化价值导向的统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二、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创新的前提和条件
作为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导思想的科学发展观,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创新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创新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必须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的水平,以此统领德育创新工作的各个方面。
掌握高职院校德育创新的理论实质,以哲学的理论为指导,时刻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本质要求。同时,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与时俱进的针对性、细致入微的渗透性、潜移默化的实效性,正确处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继承与创新、德育工作与其他工作的辩证关系。
三、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创新路径
新时期新阶段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要以理念上的突破促成理论创新;以管理制度的改进推动工作的与时俱进;以实践中的方法改进完成实践创新。
1、德育理论创新
作为德育工作科学发展精神动力的意识形态建设创新是其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应通过价值单一性对多样性的包容、信念神圣化向大众化的转化和强制灌输转向潜移默化渗透的途径完成。同时,注意重新审视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的关系,理顺重点教育与一般教育的关系,以及正确认识意识形态教育的扬弃与创新。
2、德育实践创新
⑴加强大学生党团建设
高职院校学生党团既是意识形态建设的积极实践者,又是西方意识形态的坚决防卫者。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创新中,应把大学生党团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用青年人的语言来传播马克思主义,创新大学生党团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并以党建创新带动团建创新,党团共建发挥党群联动优势的集聚效应。
⑵实施德育“四进”模式
探索高职院校德育“四进”模式,注重大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以上下联动大德育的思路和点线面整体推进的方法,促成人人争先的良好局面。
德育进班级:以班为单位,采用偶像育德法和希望教育法把课堂和班会作为德育工作的基地,使德育工作潜移默化地帮助大学生的思想始终健康、阳光。同时,积极开发特色课程进行德育,如节日活动课、文体活动课、社团活动课、社会实践活动课、主题教育活动课、技能竞赛活动课,尤其注重以创新思政课教学来加强德育。
德育进公寓:把宿舍作为德育教育演练场。制定严格的宿舍内务标准和检查、评比规范,让学生将宿舍当成一个微型的人类社会,尽快地去磨练和适应社会道德规范、行为规范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建设以营造“整洁、宁静、温馨”的氛围来净化学生心灵,倡导节约行动让学生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德育进社团:构建弘扬正气强素质的德育模式。鼓励和指导大学生成立“青年志愿服务小分队”、“创业就业协会”、“心理协会”、“三支一扶小组”等各类各具特色、各有亮点的社团,通过社团活动既能使大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 审美能力得以提高,又能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
德育进企业:利用校企合作优势开展德育。加强与企业的交流沟通,通过企业文化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并通过榜样的树立帮助学生构建优良的道德品质结构。
3、电子党务是创新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新范式
电子党务是运用网络开展德育工作,加强德育建设。大学生是网民这一特殊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电子党务工作有利于拓展新时期大学生德育工作阵地。
⑴创建德育网站
高职院校电子党务建设最基本的是建立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德育网站,作为一个向广大学生传播德育教育的重要平台。既能将大学生德育的基础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还能提高德育信息的传播效率和快速反应,网络的互动方式可以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情况,增强德育工作的及时性和针对性。
结合学校实际通过网络论坛开展网上大讨论,以及网上意见箱、公示栏、电子邮报等全新渠道,有利于实现德育活动的良性互动和德育资源的有效共享。
⑵建设网上德育课堂
高职院校应努力建设网上德育课堂对学生进行分级教育培训,建立“德育网络学习资源库”,多开辟调查研究、热点探讨、思想交流栏目,并要在网上和网下双管齐下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创新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工程。高职院校德育如何在新形势下发挥教育作用,成为目前其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和紧迫课题。不断推进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冀滨.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⑸.
[2]李红梅,高亚滨.高职德育研究现状与德育工作创新构想[J].职业技术教育,2012,⑸.
[3]甘孟红.创新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方法[J].德育研究,2011,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