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精打采、暴躁易怒、郁郁寡欢……对干中学生来说,并不一定是所谓的“青春期叛逆综合征”,很可能是严重缺乏睡眠所致。
睡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活动之一。人的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当人们处于睡眠状态中时,可以使人们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和恢复,有助于人们日常的工作和学习。长期缺乏睡眠极易引起疲劳、注意力不集中以及视觉、触觉的错乱等。睡眠对于大脑健康是极为重要的。
中学生一般需要有9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并且必须保证高质量。如果睡眠的时间不足或质量不高,那么会对大脑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危害生命,大脑的疲劳就难以恢复。严重的可能影响大脑的功能。一些中学生患上了神经衰弱等疾病,很多时候就是因为睡眠严重不足引发的。
“不许趴在课桌上!上课不许睡觉!”段如你从没受过这种批评,那就不必在意这篇文章,继续该干啥干哈吧。但对于绝大部分中学生而言,情况无疑是一目了然的:你们长期处于“时羞”之中。千真万确!不是吗々昨晚你难道没有一如往常地想尽办法拖延上床时间?抓紧每一小撮时间发短消息啦:没完没了地听你喜爱的流行歌曲啦:上网聊天、玩电脑或者看电视等。于是第二天。起床成了你最大的敌人,把自己从被窝里拖出来变得无比痛苦。每天早晨在课堂上,你都有如云里雾里,昏昏欲睡。
时差2小时
调查显示,深睡眠(最具修复性的睡眠阶段)时间过了13岁就会减少35%,取而代之的是容易惊醒的浅睡眠。校园生活的节奏,更是加剧了这种状况。澳大利亚中学生在校期间,平均每天有1小时15分钟的睡眠“赤字”。法国里昂学区对25700名高中生所做的大型调查,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这些学生在教学日的睡眠时间与周日相比,减少了2个小时左右。结论是,他们都是长期睡眠缺乏症的受害者。
然而,家长和老师们却反复向你强调:应该早早睡觉!他们一直怀疑是你的叛逆性格让你总是不断推迟熄灯时间。但事实上,他们搞错了。最近澳大利亚一项研究表明,中学生总是表现得没精打采,这并非纯粹出于挑衅,而是因为他们内部生物钟作祟。基因中的生物钟,调节着我们所有的生物功能,特别是保证我们良好体力状态所必须的作息时间和睡眠长度。澳大利亚的研究小组在针对310名中学生的睡眠调查后发现,大部分中学生被迫早早就起床,更有甚者提早了2个半小时,无法睡到自然醒。
疲劳就这样日积月累,中学生也因此而变得脾气更加不好,精神更加涣散,甚至还会出现抑郁状况。所以从理论上来讲,上学期间他们应当提早2个半小时睡觉,以便获得与他们这个年纪相符的足够睡眠时间。但是,这似乎与中学生的生物钟并不兼容。因为在入睡时间上,中学生的“自然”时刻也总是很晚,并不符合人们常理中的预期。究竟这种时间上的脱节从何而来?
首先来自繁忙的社交生活。在漫长的一天校园生活结束后,怎能抛弃和朋友聊聊天、放松一下的想法,而去像公鸡一样早睡早起?尤其是当自己没有一点睡意时,情况更是如此!你肯定有过类似的经历,直到23点过后,还精神饱满,生龙活虎。然而,让你成为地地道道的夜猫子,主要原因是青春期褪黑素分泌紊乱所致。
激素在作怪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固定的时间睡觉,在固定的时间醒来,这就是人类生理时钟的一部分。睡眠是一种主动过程,是恢复精力所必须的,有专门的中枢管理睡眠与觉醒。睡时人脑只是换了一个工作方式,使能量得到贮存,有利于精神和体力的恢复。而适当的睡眠是最好的休息,既是维护健康和体力的基础,也是取得高度学习能力和生产能力的保证。
通常情况下,由大脑中松果体细胞分泌的褪黑素,会在恰当的时候扮演“瞌睡虫”的角色,定时提醒你该睡觉了。在它的作用下,你闭上眼睛,放松肌肉,开始了你的睡眠之旅。然而,处于青春期的你,体内的褪黑素在夜间释放的时间往往会延后。这一恶作剧无疑应归因于青春期的激素失调。中学生的睡眠周期正处于大规模的演习状态。生物钟渐渐调节,以向成年人看齐。但是这个年纪的睡眠需求还很强烈。这也就回答了为什么很多中学生总是睡眠节律失调。成年人每晚需要睡眠8小时左右,生物钟会指令他们在22时30分左右睡觉;中学生则需要9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可他们却要到23时才能入睡。因而在早上7时被拖出被窝,显然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要保证精力充沛,你至少得提前1小时睡觉。
睡眠是消除大脑疲劳的主要方式。如果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太差,就会严重影响大脑的机能,本来是很聪明的人也会变得糊涂起来。
调查表明,55%的中学生在一天之内至少犯困一次,其中有30%会睡着,实在是等不到星期天再睡了j然而,研究发现,周末或者短假还不足以弥补我们缺失的睡眠。中学生至少需要7天来修正睡眠节律,使之重新与体内的生物钟同步。周末的懒觉反倒可能成为一个“邪恶陷阱”,让中学生更晚入睡,从而加重周一的睡眠脱节问题。长此以往,还会有患上“睡眠位相延迟综合征”的风险。7%的中学生便因此在晚上无法合眼,与期望的合理入睡时间有3小时或者更长时间的延迟。要是世界上所有的高中生每天早晨都能多睡1个小时,那该多好啊!
近期,一项由法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组织的研究就主张将中学生的到校时间延后1小时,定在早晨9点。上世纪90年代,这种方法在美国的试运行非常成功,采取延时上课的几所试点中学,学生的不及格率及抑郁率大幅下降,而学习成绩直线上升。
睡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活动之一。人的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当人们处于睡眠状态中时,可以使人们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和恢复,有助于人们日常的工作和学习。长期缺乏睡眠极易引起疲劳、注意力不集中以及视觉、触觉的错乱等。睡眠对于大脑健康是极为重要的。
中学生一般需要有9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并且必须保证高质量。如果睡眠的时间不足或质量不高,那么会对大脑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危害生命,大脑的疲劳就难以恢复。严重的可能影响大脑的功能。一些中学生患上了神经衰弱等疾病,很多时候就是因为睡眠严重不足引发的。
“不许趴在课桌上!上课不许睡觉!”段如你从没受过这种批评,那就不必在意这篇文章,继续该干啥干哈吧。但对于绝大部分中学生而言,情况无疑是一目了然的:你们长期处于“时羞”之中。千真万确!不是吗々昨晚你难道没有一如往常地想尽办法拖延上床时间?抓紧每一小撮时间发短消息啦:没完没了地听你喜爱的流行歌曲啦:上网聊天、玩电脑或者看电视等。于是第二天。起床成了你最大的敌人,把自己从被窝里拖出来变得无比痛苦。每天早晨在课堂上,你都有如云里雾里,昏昏欲睡。
时差2小时
调查显示,深睡眠(最具修复性的睡眠阶段)时间过了13岁就会减少35%,取而代之的是容易惊醒的浅睡眠。校园生活的节奏,更是加剧了这种状况。澳大利亚中学生在校期间,平均每天有1小时15分钟的睡眠“赤字”。法国里昂学区对25700名高中生所做的大型调查,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这些学生在教学日的睡眠时间与周日相比,减少了2个小时左右。结论是,他们都是长期睡眠缺乏症的受害者。
然而,家长和老师们却反复向你强调:应该早早睡觉!他们一直怀疑是你的叛逆性格让你总是不断推迟熄灯时间。但事实上,他们搞错了。最近澳大利亚一项研究表明,中学生总是表现得没精打采,这并非纯粹出于挑衅,而是因为他们内部生物钟作祟。基因中的生物钟,调节着我们所有的生物功能,特别是保证我们良好体力状态所必须的作息时间和睡眠长度。澳大利亚的研究小组在针对310名中学生的睡眠调查后发现,大部分中学生被迫早早就起床,更有甚者提早了2个半小时,无法睡到自然醒。
疲劳就这样日积月累,中学生也因此而变得脾气更加不好,精神更加涣散,甚至还会出现抑郁状况。所以从理论上来讲,上学期间他们应当提早2个半小时睡觉,以便获得与他们这个年纪相符的足够睡眠时间。但是,这似乎与中学生的生物钟并不兼容。因为在入睡时间上,中学生的“自然”时刻也总是很晚,并不符合人们常理中的预期。究竟这种时间上的脱节从何而来?
首先来自繁忙的社交生活。在漫长的一天校园生活结束后,怎能抛弃和朋友聊聊天、放松一下的想法,而去像公鸡一样早睡早起?尤其是当自己没有一点睡意时,情况更是如此!你肯定有过类似的经历,直到23点过后,还精神饱满,生龙活虎。然而,让你成为地地道道的夜猫子,主要原因是青春期褪黑素分泌紊乱所致。
激素在作怪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固定的时间睡觉,在固定的时间醒来,这就是人类生理时钟的一部分。睡眠是一种主动过程,是恢复精力所必须的,有专门的中枢管理睡眠与觉醒。睡时人脑只是换了一个工作方式,使能量得到贮存,有利于精神和体力的恢复。而适当的睡眠是最好的休息,既是维护健康和体力的基础,也是取得高度学习能力和生产能力的保证。
通常情况下,由大脑中松果体细胞分泌的褪黑素,会在恰当的时候扮演“瞌睡虫”的角色,定时提醒你该睡觉了。在它的作用下,你闭上眼睛,放松肌肉,开始了你的睡眠之旅。然而,处于青春期的你,体内的褪黑素在夜间释放的时间往往会延后。这一恶作剧无疑应归因于青春期的激素失调。中学生的睡眠周期正处于大规模的演习状态。生物钟渐渐调节,以向成年人看齐。但是这个年纪的睡眠需求还很强烈。这也就回答了为什么很多中学生总是睡眠节律失调。成年人每晚需要睡眠8小时左右,生物钟会指令他们在22时30分左右睡觉;中学生则需要9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可他们却要到23时才能入睡。因而在早上7时被拖出被窝,显然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要保证精力充沛,你至少得提前1小时睡觉。
睡眠是消除大脑疲劳的主要方式。如果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太差,就会严重影响大脑的机能,本来是很聪明的人也会变得糊涂起来。
调查表明,55%的中学生在一天之内至少犯困一次,其中有30%会睡着,实在是等不到星期天再睡了j然而,研究发现,周末或者短假还不足以弥补我们缺失的睡眠。中学生至少需要7天来修正睡眠节律,使之重新与体内的生物钟同步。周末的懒觉反倒可能成为一个“邪恶陷阱”,让中学生更晚入睡,从而加重周一的睡眠脱节问题。长此以往,还会有患上“睡眠位相延迟综合征”的风险。7%的中学生便因此在晚上无法合眼,与期望的合理入睡时间有3小时或者更长时间的延迟。要是世界上所有的高中生每天早晨都能多睡1个小时,那该多好啊!
近期,一项由法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组织的研究就主张将中学生的到校时间延后1小时,定在早晨9点。上世纪90年代,这种方法在美国的试运行非常成功,采取延时上课的几所试点中学,学生的不及格率及抑郁率大幅下降,而学习成绩直线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