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惟一的富人起义

来源 :商界·城乡致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pyu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家知道,我国历史上从东汉开始,地主阶级内部出现了“一分为二”的局面:一部分由世代做官而形成的世家大族,叫作“士族”;另一部分不属于士族的地主叫做庶族,有钱没权在官僚阶层是没有地位的。
  从魏晋到南北朝,法令明文规定,士族地主不负担政府的赋税和徭役,而庶族地主则享受不到这个特权。因此,庶族地主为了省几个钱,就拼命往士族地主阶层里钻,而钻营的主要办法,就是修改黄籍,也就是今天的户口簿。谁家是士族谁家是庶族,一查黄籍就立马知道,因此像收赋税和派徭役等不少官差,也都以黄籍为准。庶族为了达到目的,惟一的办法就是买通管理黄籍的官吏。据说当时只要花一万钱贿赂管理黄籍的官吏,就能把庶族改成士族。
  随着庶族地主假冒士族地主日益增多,纳赋税和服徭役的人也就越来越少,朝廷的收入自然不断减少。皇帝急了。索性设立了检籍官,专门负责清查户口。规定,凡是清查出来的冒牌士族、假和尚、假道士,就罚他们到边远地方充军。
  检籍即清查户口,使得庶族地主跟朝廷的矛盾,庶族地主跟士族地主的矛盾,普通老百姓跟统治者的矛盾,一下子急剧尖锐了起来。公元485年,浙江爆发了唐寓之起义。
  史载,唐寓之是浙江富阳人,其祖父和父亲都是风水先生。浙江富人多,因而唐寓之的祖父和父亲通过看风水进行原始资本积累,生活也相当富裕。可检籍官想以权谋私,借机敲诈勒索,在清查户口时,硬说他家的户籍有问题,要把唐寓之抓走充军。
  唐寓之对检籍官的诬陷气愤至极。他耳闻目睹各地反对检籍的人越来越多,到处都有老百姓与检籍官发生冲突的事件,于是决定因势利導,登高一呼,啸集大众,发动一场反检籍的群众起义。
  历代农民起义都有拿迷信和宗教说事儿的传统,这也难怪,因为农民群众都好这个,要想把他们聚拢到一起,当然得投其所好了。唐寓之明白这一点,正好发挥其家传风水特长。于是到处宣扬自己家的祖坟风水好,有帝王之气,子孙称王道帝不在话下。他偷偷让人铸了一颗金印,说是在山上捡到的,证咀他能做王。
  这些宣传工作很有成效,一下子就聚集了四首多人,在新城(今之浙江新登县东)举旗起义。还有3万多因户籍问题被罚充军正恋恋不舍老婆孩子尚未踏上不归路的人们,也闻风前来投奔。从起义队伍的成分来看,既有地主,又有农民,但主要是那些假冒士族、和尚道士的庶族地主,因此称其为“富人起义”倒也恰如其分。
  起义军先攻下富阳城,第二年春天破袭桐庐(今浙江桐庐县西),相继占领钱塘(今浙江杭州)、盐官(今浙江海宁县西南)、诸暨、余杭。还分兵进击,一支部队攻袭了东阳郡(今浙江金华),杀了齐武帝的族叔东阳太守萧崇之;另一支部队攻取山阴,势如破竹,直打到曹娥江。可惜的是,唐寓之“小富即安”思想太严重,过早满足于已有的胜利,自以为大事已成,便匆忙在钱塘称帝,设置文武百官,建立了吴政权。那厢齐武帝眼见地方军队节节败退,不得已派出数千禁卫军上阵。经过激烈战斗,唐寓之被俘牺牲,起义最终失败了。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