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许多高中生根据自身的素质情况,选报了美术特长班。由于大多数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绘画技能贫乏,加上学习绘画时间少,学生的作品水准总体不高。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和较高的绘画技能?笔者认为传统的临摹教学仍是当今美术学习的一种很重要的形式。但是,由于美术教师采用的临摹形式、临摹内容、临摹方法的不同,教学效果相去甚远。下面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1 范画的选择要“精”
俗话说“眼高才能手高”。美术教师为了快速提高美术生的绘画水平,需要有大量的优秀范画让学生临摹,为避免一个教师所教的学生“千人一面”,应该注重范画的选择。
(1)要选择一些印刷质量较好的大师的作品。在临摹的过程中揣摩大师作品的画面构成、色彩布局、主次虚实及细节的处理,完善自己的艺术修养。
(2)要选择上几届升入高等美术院校的优秀生的优秀习作。从这些范画中,学生能分析出具体的表现技法,有利于学习他人的用笔、用色和细节的表现,对画面的处理甚至败笔也能一目了然。
(3)要选择适合学生画法的范画。临摹的目的是为了写生或创作,要避免临摹时一种画法,自己写生时又是一种画法。当然,如果一些学生临摹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画法,或有目的地学习尝试某种画法,只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都是可以的。
2 读画的程度要“透”
在学习美术的最初阶段,很多学生可能进行过写生练习或创作,有的也临摹过书上的范画,但因为没有充分地领悟,效果往往不理想。笔者以为在临画的同时,要注意读画,要吃透作品所蕴涵的信息,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读构图。在临摹前,仔细观察原画的构图,对我们能否有效把握画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构图的形式很多,各种绘画形式具有各自的构图规律。就色彩静物而言,所采用的构图基本形式多为:水平、垂直、三角形、圆形环状和十字交叉形等。要注意明暗层次的穿插,注意黑、白、灰的对比效果;要做到物体的大小有别,方圆各异;要讲究不同质感的物品相互搭配,以便于创作或写生时技巧的发挥和表现手段的多样化,丰富画面效果。
第二是读笔法。绘画中的笔法与画家的画风、个性有密切关系。从选择的题材、艺术处理的方法和追求的意境,都离不开笔法。笔法中的点、勾、擦、揉、摆等变化,都可恰如其分地表现各种各样的形象与画面效果。
第三是读色调。每一幅好画都有它独特的色调,这是由画者自身感受差异和画者对自己画面各自不同的要求而形成的。读懂了原画的色调,就像读懂了原作者的感受和内心,这种对色调的理解能力可以通过临摹得以深化,让原画中所表达的意境变得准确、清晰而透彻。
3 临摹的方式要“活”
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会面临许多问题和难点,要解决这些问题和难点,除了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还要通过临摹范画的办法体验范画中的表现方法以及形式技巧。在临摹时要注重方式的多样性,应注重四结合:
(1)临摹与创作相结合:学生的临摹是为了解决创作中的疑惑和不足之处,不能以临摹代替创作。否则就会造成学生不照着别人的作品就画不出来的后果。
(2)对临与背临相结合:对临就是将临摹品放置在一旁,让学生对表现手法、形式、色彩、构图等完全如实绘制,临得越像越好。背临则是放下临摹品,凭记忆默画出来,然后再与范画对照,进行修正。背临重在研究造型的规律和形象的感知能力,完美地表现造型中的各种具体因素以及整体与局部、虚与实之间的关系。
(3)长期与短期相结合:临摹不是复制,为研究物体及物体之间的大关系,我们通常进行短期练习,时间一般控制在45分钟左右,比如头像明暗调子练习、静物小色稿练习。但初学者不能总是停留在大关系和大效果上,要继续提高,要学会深入,必须进行长期练习,时间一般4小时以上,对画面构图、物体造型、明暗虚实、色彩搭配进行深入地研究。
(4)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在学生临摹整体对象的过程中,教师可安排学生对临摹对象的各部分进行临摹的教学方法。其作用是让学生了解整体与局部关系,降低临摹难度,消除学生临摹的畏惧感,达到化难为易的教学效果。
当然,临摹只是绘画的一种辅助方法,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目的是学习先辈大师们的绘画方法和技巧,而不是复制他们的画。也就是说,我们在学习绘画阶段,能更多更好地掌握前人所创造的艺术成果,得到更多的营养,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并将临摹中学到的各种技法运用到实际写生、创作中去。
1 范画的选择要“精”
俗话说“眼高才能手高”。美术教师为了快速提高美术生的绘画水平,需要有大量的优秀范画让学生临摹,为避免一个教师所教的学生“千人一面”,应该注重范画的选择。
(1)要选择一些印刷质量较好的大师的作品。在临摹的过程中揣摩大师作品的画面构成、色彩布局、主次虚实及细节的处理,完善自己的艺术修养。
(2)要选择上几届升入高等美术院校的优秀生的优秀习作。从这些范画中,学生能分析出具体的表现技法,有利于学习他人的用笔、用色和细节的表现,对画面的处理甚至败笔也能一目了然。
(3)要选择适合学生画法的范画。临摹的目的是为了写生或创作,要避免临摹时一种画法,自己写生时又是一种画法。当然,如果一些学生临摹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画法,或有目的地学习尝试某种画法,只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都是可以的。
2 读画的程度要“透”
在学习美术的最初阶段,很多学生可能进行过写生练习或创作,有的也临摹过书上的范画,但因为没有充分地领悟,效果往往不理想。笔者以为在临画的同时,要注意读画,要吃透作品所蕴涵的信息,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读构图。在临摹前,仔细观察原画的构图,对我们能否有效把握画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构图的形式很多,各种绘画形式具有各自的构图规律。就色彩静物而言,所采用的构图基本形式多为:水平、垂直、三角形、圆形环状和十字交叉形等。要注意明暗层次的穿插,注意黑、白、灰的对比效果;要做到物体的大小有别,方圆各异;要讲究不同质感的物品相互搭配,以便于创作或写生时技巧的发挥和表现手段的多样化,丰富画面效果。
第二是读笔法。绘画中的笔法与画家的画风、个性有密切关系。从选择的题材、艺术处理的方法和追求的意境,都离不开笔法。笔法中的点、勾、擦、揉、摆等变化,都可恰如其分地表现各种各样的形象与画面效果。
第三是读色调。每一幅好画都有它独特的色调,这是由画者自身感受差异和画者对自己画面各自不同的要求而形成的。读懂了原画的色调,就像读懂了原作者的感受和内心,这种对色调的理解能力可以通过临摹得以深化,让原画中所表达的意境变得准确、清晰而透彻。
3 临摹的方式要“活”
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会面临许多问题和难点,要解决这些问题和难点,除了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还要通过临摹范画的办法体验范画中的表现方法以及形式技巧。在临摹时要注重方式的多样性,应注重四结合:
(1)临摹与创作相结合:学生的临摹是为了解决创作中的疑惑和不足之处,不能以临摹代替创作。否则就会造成学生不照着别人的作品就画不出来的后果。
(2)对临与背临相结合:对临就是将临摹品放置在一旁,让学生对表现手法、形式、色彩、构图等完全如实绘制,临得越像越好。背临则是放下临摹品,凭记忆默画出来,然后再与范画对照,进行修正。背临重在研究造型的规律和形象的感知能力,完美地表现造型中的各种具体因素以及整体与局部、虚与实之间的关系。
(3)长期与短期相结合:临摹不是复制,为研究物体及物体之间的大关系,我们通常进行短期练习,时间一般控制在45分钟左右,比如头像明暗调子练习、静物小色稿练习。但初学者不能总是停留在大关系和大效果上,要继续提高,要学会深入,必须进行长期练习,时间一般4小时以上,对画面构图、物体造型、明暗虚实、色彩搭配进行深入地研究。
(4)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在学生临摹整体对象的过程中,教师可安排学生对临摹对象的各部分进行临摹的教学方法。其作用是让学生了解整体与局部关系,降低临摹难度,消除学生临摹的畏惧感,达到化难为易的教学效果。
当然,临摹只是绘画的一种辅助方法,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目的是学习先辈大师们的绘画方法和技巧,而不是复制他们的画。也就是说,我们在学习绘画阶段,能更多更好地掌握前人所创造的艺术成果,得到更多的营养,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并将临摹中学到的各种技法运用到实际写生、创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