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与体会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nlucif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医外科学是一个临床二级学科,历史悠久,是中医学的主要临床课程之一,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及实际工作能力,鉴于我国中医药院校的办学目的是面向基层、面向临床,笔者在学习及课堂教学工作中,细心观察、积极收集学生建议、耐心总结,对目前《中医外科学》的课堂教学体会如下,望与各位同行交流学习,为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中医外科学;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035(2016)02-0116-01
  中医外科学知识面广,包括疮疡、乳房疾病、瘿、瘤、岩、皮肤系统疾病、肛肠系统疾病、男性前阴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及其他如蛇伤、烧伤等疾病,学生学习难度大,但是中医外科学又有直观性、局部辨证重于全身辨证、先辨病后辨证的特点,因此,笔者认为,传统教学教学效果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课堂教学。
  一、图文结合,建立形象的知识体系
  中医外科学大部分疾病均发生于人体的体表,具有肉眼可见的特点,如汪机·《外科理例》所言:“以其痈疽、疮疡皆见于外,故以外科名之。”可见不论教材文字如何形象生动的描述每一个病症,教师课堂教授的如何生动,学生也只能各自凭空想象,却难知究竟,因此,如能收集有关中医外科学疾病图谱,制作成挂图或幻灯,或观看视频,结合教材中的文字描述,供学生学习、理解、记忆,这样学生不再空想,教师不再无端空讲,而是感性与理性相伍,理论与实际结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使其易于理解、掌握疾病的特点。
  二、结合病案,建立较完善的临床思维能力
  中医外科学是一门临床学科,其教学目标主要是面向临床,而且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发现,讲述病例尤其是贴近生活的病例时,尤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望。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有完备的学科知识及结构,具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组织管理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能控制好课堂节奏,有一定的临床经验。教师在临床上收集典型的临床病例,结合多媒体课件,将一个病例较为真实及完整的展现出来,让学生站在患者的角度上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再站在医生的角度上解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研究、去发现,并最终解决问题,让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掌握的知识就更加系统、牢固。
  三、设计问题,培养临床新思维
  中医外科学是一门以中医基础知识为指导的二级学科,其理论基础为中医基础理论,故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既往学过的中医基础知识,根据教学某些章节的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如可结合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的内容,提出“为何疖、疔的热毒蕴结证采用的是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而痈的火毒凝结证用的是仙方活命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其不但要知其然,还有知其所以然,启发学生思考,究其根源,这才有进一步的创新。
  四、归纳总结,前后联系对比,建构完善知识体系
  中医外科学涉及多学科,其特点是病症多,分型相似,治疗雷同,学生记忆起来易混淆,掌握困难,因此前后联系对比、归纳总结显得尤其重要,如在讲述疮疡各论部分时,在讲述过程中突出每个病症的特点,与上一个病症的不同点,在章节结束后,可列表总结归纳每一个病症病名、特点、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的相同点及不同点,一方面复习可增加学生的记忆,另一方面可启发学生学会横向思维,前后联系对比,归纳总结,建议一个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
  中医外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实践应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应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合二为一,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但现有的中医外科学教学,仍以教师的课堂教学讲授为主,故现阶段应丰富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病癥,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做铺垫。
其他文献
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管理目前中国理论界对此尚无统一的看法.
期刊
摘要:针对当前小学生习作脱离生活,无病呻吟的现状,文章指出了体验生活,挖掘写作素材的几条途径,提出了描绘生活,提升写作技巧的几个策略。本文对于提升小学生作文指导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深入生活;观察;体验;积累;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035(2016)02-0115-02  陶行知说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
摘 要:爱马仕丝巾在时间的长河中孕育出品味至尚、内涵丰富、工艺精湛的艺术品。以坚持品质·追求完美、坚持原创·持续经典以及尊重时间为原则,在历经多代传承和百年辉煌后,仍传奇性的保持着时尚品、奢侈品国度中丝巾之王的地位;这萦绕于颈间的爱马仕丝巾,将变万千的女人承托的更加有品味,更加完美。爱马仕丝巾的独创性和经典性体现了一种文化底蕴,具有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关键词:爱马仕;丝巾;设计理念;文化底蕴;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本制度,在农村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中,须准确把握方向,科学严谨推进,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应用型人才的“应用性”不只是继承性的应用,更加是创造性的应用,注重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和科技创新能力。而科技创新型社团作为大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重要阵地和平台,对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科技创新型社团;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国家的明日栋梁,广大青年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更
摘要:在人们追求更高效更快捷的学习方式时,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带给高等教育颠覆性的冲击,慕课云平台,激发了学员们学习的潜在动力,改被动为主动,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相对于已有的教育体系,本系统的投入成本低,更不会出现在其它教育体系中出现的师资分配不均,资源及人员浪费的情况。  关键词:慕课;规模;在线学习;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035(201
纵览亚洲地势图,高原和山地极其夺目.当您的目光沿着帕米尔高原经昆仑山向南停留在喜马拉雅山脉的中段南麓时,山地国家尼泊尔会顿时让您产生向往.rn尼泊尔是一个内陆山地国家
摘要:繁荣开放的唐代,社会生活绚丽多彩,科举考试成为知识分子改变出身门庭的重要途径。经济的繁荣,社会的稳定,也使得唐代的社会习俗及节日形式不拘一格,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尊崇佛道二教成为唐代社会的风尚,女道士也并不鲜见。  关键词:唐代;科举制;礼俗;节日;宗教;妆饰  公元618年,李渊、李世民父子建立了唐朝政权,在唐王朝的统治期间,中国基本上是统一的,其前半期,从太宗李世民到玄宗李隆基这一时
摘要:1968年,美国学者哈钦斯首先提出学习型社会,秉承保罗朗格朗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终身教育理念,从思想、行动上响应联合各教科文组织的建议,建设一个全民学习型社会。思想上的变革,环境的创造,行动的落实,转变普遍大众的思想观念,创设一个学习型社会的环境,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呼吁和号召人们行动起来,建立一个全民学习型社会,践行终身教育的理念。  关键词: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对策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