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196091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在一个人青春期的成长中,班主任的作用至关重要班主任是学生人生道路上遇到的“重要他人”,他的一言一行将深深地影响一个人的成长,甚至是整个人生。常常有人在多年之后回忆小学或中学老师时说:“遇上他是我一生的幸运!”
  关爱一个聪明听话、成绩优秀的好学生,每个都是都能做到,然而,关爱一个木讷、笨拙、成绩平平的学生还能做到吗?关爱一个既调皮捣蛋又不好好学习的后进生呢?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学校已成为师生共同学习成长、和谐发展的园地。在这样的新形势下,转变传统的“保姆式”“裁判式”管理广度,创建更为合理、更为人性化的新的班级管理模式,已成为一线班主任老师们高度关注的问题。我闪在大量的来稿中,选登这组引导后进生个性发展的文章,旨在探讨班级管理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培养后进生个性发展的几点体会
  裴 民
  
  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当前的教育改革形势下,其实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如果说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那么个性发展则是创新的源泉。因此,在日常的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大力培养学生个性,特别是培养后进生的个性,就显得非常重要。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我在后进生的个性培养方面做了一些尝试。现介绍如下:
  
  一、更新评价体系是培养后进生个性发展的前提
  在过去长期的评价标准中,好学生一般指学习好、懂礼貌的学生:而后进生则指成绩差、不守规矩的学生。对好学生大加表扬,对后进生则当头棒喝。其实这种评价标准和教育方式是极不科学的,不但对后进生的自尊心伤害很大,对好学生也有负面作用。试想,长期处于表扬之中的孩子如果遭到批评和挫折,他能承受得了吗?反之,一个正常的孩子经常受到训斥、指责和冷眼,他稚嫩的心灵能承受得了吗?更有甚者,当一些后进生在某些方面做出了成绩,或者有与平时不相称的成绩,比如某个学生在数学上表现出不一般的见识,或者在玩游戏方面有特殊的天赋时,教师一般不会相信,更不会主动表扬和引导,而更多的是打击和嘲弄,说他们“瞎猫碰到了死老鼠”“不走正道,贪图玩乐,将来吃亏的是你自己”,等等。这种传统的“唯学习论”评价的弊端在于,只能使部分在学习上有天赋的学生脱颖而出,而其他大多数学生却在一次次的轻视中失去自信。因此,在教育中采用全面发展观的评价方法是十分重要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因此,让每位学生都抱有希望,全面发展后进生的每一项特长,才能真正做到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更新传统师生关系才能发现并发展后进生个性
  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教育过程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老师主动、经常地深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以朋友的身份而非老师的身份去和学生进行近距离的接触和交流,才能全面了解学生,知道他们学习的障碍到底在什么地方,发现他们身上有哪些潜能。在实际工作中,我走近学生的最主要方法就是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如演讲比赛、篮球比赛、小作品展示等,而这些活动的共同特点是学生参与性强,最能显示他们的个性和特长。
  
  三、培养后进生个性发展应注意的几个原则
  1.个性发展与社会价值取向统一
  后进生往往缺少行为规范意识,由于学习成绩差,在其他方面的行为走向也较为极端,有时他们会把从各种媒体上学来的坏习惯当做时尚,反而讥笑其他同学保守。因此,我经常告诫学生:张扬个性并不是让你们成为见人就扎的刺猬,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社会公德,个人的发展方向是否会给社会带来利益。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有个学生上历史课时,竟然说他很崇拜希特勒,希望自己将来也能像希特勒一样,把世界搅个底朝天。对此,我和他单独进行了思想交流,发现这种思想的产生源于他极力想表现自己的个性。我就先肯定他有“理想和抱负”,然后从人类发展的大趋势和个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入手,与他进行辩论。最后,他终于认识到:仅仅为满足个人的野心,却使整个人类陷入灾难,这种成功毫无价值,并且是一种罪恶。
  通过这个事例,我在班会上让学生们探讨个性发展问题,最后大家达成共识:个性发展应与社会价值取向相统一,不能危害社会或逆社会潮流而行。
  2.个性发展与整体利益相统一
  有个别学生为了突出自己的个性,在整个班集体中总是表现得很特别,处处标新立异,唯恐别人忽略他。在我的班级中就曾经有这么几个学生,课堂上总爱随便接话茬儿,参加活动总不守纪律,并且美其名曰“个人主义”。针对这种情况,我找他们谈话,让他们先进行换位思考,提出:“如果你们几位是班干部,而班级出现了这种情况,你们会怎么想?”他们思考了较长时间后才说:“讨厌这些学生,因为他们搞坏了班集体。”最后,我给他们讲,无原则的个人主义就如同离开群体的孤羊,个性发展应该与班集体利益相统一,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3.个性发展与个人全面发展成才相统一
  在一个后进班里,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其实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成才。后进生往往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特殊情况(如家庭变故、生病、受坏青年影响等)而导致成绩下降的,由于成绩下降而导致其他方面能力降低的较为常见,纯粹因为智力因素而导致成绩下降的则较少。所以,培养后进生个性发展,旨在通过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并加以合理规范指导,从而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最终带动其全面发展。
  
  班级管理应“以人为本”
  李纪秋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园地,良好的班风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那么,如何搞好班集体建设?如何有效地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呢?我认为“以人为本”是班级管理的基本理念。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把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当做教育的目的,确立和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让学校的一切活动都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设计和组织。
  
  一、“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特点
  1.人本性。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人本思想,在这种现代教育管理理念的指导下,班级管理必须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模式,因为这种管理模式往往采用“保姆式”“警察式”“裁判式”的管理方式,与现代学生独立意识的觉醒、自主意识的确立和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极不适应。“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则体现了人本思想,把学生作为班级管理活动的主体,有利于学生自主、自律,增强民主参与意识。
  2.情感性。运用“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和交往中,把学生看成是平等的交往者。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依靠浓厚的师生情感来维 系。因此,要重视“感情投资”,以情感人,使学生因感到温暖而把班级当做自己的家,在这样的班级中,学生才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
  3.创造性。“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应因人而异,不能干篇一律。处在成长时期的学生,个性差异很大,这就要求班主任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班级管理既要考虑学生思想、心理变化发展的需求,又要考虑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文化素质的差异。因此,“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应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思想动态,创造性地进行管理。
  
  二、“以人为本”在班级管理中的实施策略
  1.制订“合情规范”。“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中应因人而异制订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规范。“合情规范”的关键是要形成以共同价值为核心的班级精神。用这种班级精神来凝聚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和激发他们的群体意识,使学生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行为与整个班级联系起来。
  2.设立“合理目标”。“合理目标”包括个人目标与班级目标。在设立目标时应根据个人及班级具体情况,设立“跳一跳,够得着”的可行性目标。这样的目标易于实现,而每一个小目标的实现都会使学生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发他们朝更高的目标奋进。班主任应经常引导学生品尝战胜自我的快乐,帮助学生制订具体有效的自我教育计划,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向前走。
  
  班主任工作例谈
  刘景红
  
  成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失败是成功之母”,更是进步的基石,当学生有了哪怕是点滴进步,我们也不能无动于衷,而要通过鼓励、表扬、发掘潜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每当一年级新生入学时,看着这群刚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孩子,我总习惯地对他们进行比较:有的孩子爱说爱笑,喜欢引人注意,学习上较为主动;大多数孩子比较腼腆,喜欢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还有一些性格差异较大的学生,是今后班级管理中需要特别用心引导的。
  高赛男同学就是这大多数腼腆孩子中的一个,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平时遵守纪律,但考试成绩较差,是个在家长和同学们的眼中不算优秀的学生。她自己在学习数学、英语、物理等科目时感觉困难较大,成绩一直较差。久而久之,她越发地自卑,上课从不发言,在班级活动中也缩手缩脚,特别缺乏自信。
  去年秋天,学校准备举办一个“蜡叶标本大赛”,劳技课老师要求每个周学制作一个蜡叶标本作为课外作业,再从中选出比较好的作品参赛。没想到两周后大赛结果公布出来,高赛男竟然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我看到高赛男手捧获奖通知,眼里流露出激动和兴奋,还有平日里从来没有过的自豪。我又惊讶,又感动。从这件事中我受到了启发,决定发掘她的潜质,培养她的自信。从此以后,凡是学校组织这样的活动,我都鼓励她主动参加。在她参与的过程中,我还经常抽时间过问她准备的情况。让她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期待。果然,在此后的一系列活动中,比如素描比赛、手工小制作比赛、风筝比赛等,她连续获得了校级甚至市级一等奖。渐渐地,她有了自信。我趁热打铁,不仅在班会上表扬她,还鼓励她当小老师,在课余教同学们制作小工艺品。另外,在几何课上夸她的图画得漂亮,表扬她英语作业字体写得优美,现在她渐渐地喜欢学习数学、英语等科目了,学习成绩也在稳步提高。
  后进生是迟开的花,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用心去浇灌这些迟开的花,它们照样可以开得灿烂夺目。
  
  浅谈“创新评语”的魅力
  王喜建
  
  评语这块“方寸之地”,是学生一学期、一学年来成长状况和个性特点的浓缩,是学校与家长沟通的平台。长期以来,评语都是格式化模式,内容空洞,千人一面,学生和家长对它失去了兴趣。要充分发挥评语指导、激励学生的功效,就必须改变“八股式”写法,创新评语的方式和内容。“创新评语”必须从学生特点出发,用富有真挚情感、生动活泼的语言,达到激励和引导的效果。
  
  一、“创新评语”具有独特的感召力
  我教过这样一名“问题学生”,他是“电脑迷”,经常光顾网吧、游戏厅而荒废了学业。家长为他忧心,老师为他头疼。我找他谈话,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但收效甚微。期末,在他的评语中我这样写道:“你思维敏捷,才智超人,是‘网络高手’,却是‘学习的矮子’;是‘游戏的主人’,却是‘书本的奴隶’。你徜徉在虚幻的王国里,纵横驰骋,所向披靡。如果你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一定也能成功地到达彼岸。”寥寥几笔,暖暖话语,感动了他,他主动找到我,流着泪说:“老师,你为我操碎了心,我不能再让你失望了。”从那以后,他很少再去网吧、游戏厅,而是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他的变化老师、家长看在眼里,喜在心上。经过努力他考上了市重点高中。临走时他说:“老师,谢谢你,你的那些话,温暖我一生,让我终生受益。”
  一段“创新评语”收到了这样意想不到的结果,我深深体悟到: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育的老师。社会转型期成长起来的学生,老师不能再用传统的、僵化的标准去评价,要多角度评价学生,让学生们感受到师爱的阳光和温暖。“创新评语”正是一条师生沟通的有效途径。
  
  二、“创新评语”具有独特的鼓励作用
  每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苦恼事,他们为此迷惘,甚至自卑。作为教师,应当走近他们,用心倾听他们的诉说,帮助他们走出阴影。对那些学习差又自卑的学生,应建立“评语档案”,以评语制度(即月底评、期末评)时刻关注他们的发展,全面记录他们的成长。只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就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月月有变化,期期有惊喜。
  我的班上曾经有个女生很内向,不爱说话,不爱交往,自卑感较强。她认为自己学习差,老师轻视她,同学看不起她。我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帮助她树立自信心,比如上课提问她时,多给她微笑,多给她引导,让她消除紧张感。慢慢地,她主动举手发言了。在月底的评语中,我这样写道:“你第一次举起手的时候,老师为你高兴,你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你还要迈出第二步、第三步……”
  在元旦晚会上,一向不爱表演的她被全班同学推上了舞台,她大胆演唱起来,博得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我在评语中写道:“你具有表演天赋,下一次校园歌手大赛,你要快快报名参加呀。”一学期来,这个胆小的女孩变得活泼了,爱交际了。后来,她考上了一所理想的高中。
  “创新评语”具有独特的教育魅力,犹如一缕芳香,沁人心脾。小评语,大作为。每个老师都应该努力写好“创新评语”,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当好班主任要有爱心
  谭秀莲
  
  人们常说:“茂密的森林是灵芝的摇篮,深邃的大海是珍珠的摇篮。”而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对新时期的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富有爱心是班主任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班主任既要做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又要做学生进步的引导者。
  首先,班主任要特别关注后进生。班主任不能歧视后进生,要善于从他们身上发现闪光点,从而唤起他们的自信。譬如我班有个学生叫张旭,是学校有名的“双差生”,平时他不仅调皮捣蛋、不遵守纪律,而且还常做出一些恶作剧、敲诈、拦截等事情,是一个让人感到“无可救药”的学生。接班的第一天我就认识了他,我发现这个学生活泼好动,特别能知错就改。于是,我及时给予表扬鼓励,经常和他谈话,让他觉得老师是他的朋友,以此树立自信。我认为,后进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也有可爱之处。慢慢地,我与他架起了信任和沟通的桥梁,他有什么想法都毫不隐瞒地告诉我。通过对他的教育,我深深地体会到,老师只要有爱心,功夫不会白费。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必须有“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教育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心地善良的人首先一点就是爱人。”班主任要有爱心,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每一位学生,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
  再次,育人律己是新时代对班主任的职业要求。班主任要与时俱进,就要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努力学习新知识。学校是知识的王国,博览群书是对老师的职业要求。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能做只读教材、知识浅薄的老师。
  与时俱进的班主任要有堪为人师的高尚品德。班主任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作为班主任必须具有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精神。“身教重于言教”,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英国一位教育家说过:“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老师的言行,影响着每一位学生。老师应像一盏明亮的灯,时刻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
  
  (本栏责编 水 木)
其他文献
【摘 要】 股权激励是一把“双刃剑”,它是一种重要的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但是也可能会诱发经营者操纵盈余的行为。文章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公告前的利润操纵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经营者为了攫取私利,在披露股权激励计划前普遍会进行负向的利润操纵;股权激励的水平越高,其股权激励方案公告前一个季度的利润操纵程度越大;采用股票期权激励方式的上市公司激励水平与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这一研究发现可为
  
期刊
br
【摘要】“7·23”温州高铁事故发生后,公众迫切想要通过官方了解整个事故的相关信息,在铁道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王勇平措辞失当、态度欠妥,进而引发社会上的争议。针对这一状况,笔者认为新闻发言人要敢说话;有话说;会说话。  【关键词】新闻发言人 “7·23”温州高铁事故 信息公开 改革    一、新闻发言人  7月24日晚,在“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发生26个小时后,铁道部召开“7·
1  审讯在第三天有了突破性进展,犯罪嫌疑人李家明在承认了几起盗窃案件后,突然又供出他还曾经伙同两个人在海城杀过人。  一个男人,三四十岁吧,我们把他骗到我们的住处,然后就把他杀了。他身上带了十八万现金,我分了五万。绰号叫“瘊子”的李家明交代。  李家明交代的时候距天亮还有两个时辰。从审讯室里看不出外面的天色,唯一的窗户也被一块厚厚的黑色窗帘挡住了。屋里的白炽灯亮得瘆人。  瘊子说,我都交代了吧。
【摘要】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社会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知情权意识进一步加强,传播更加信息化,各地政府纷纷推出新闻发言人制度,完善新闻发布机制。新闻发言人如何面对媒体及民众,及时传达准确有效的信息,成为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以甬温线“7·23”特大事故中王勇平答记者问为例分析新闻发言人应具备的媒介素养。  【关键词】新闻发言人 媒介素养 信息公开    新
【摘要】本文选取今年5月中旬到6月上旬长江流域的旱灾和10月中旬发生的“小悦悦”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楚天都市报》对重大自然灾害和重要社会事件报道的不同之处,为媒体在报道自然灾害与重要社会事件等方面提供借鉴。  【关键词】《楚天都市报》 自然灾害 社会事件 新闻报道    《楚天都市报》是湖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一份面向市民的综合性日报,在湖北省境内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2011年5月中下旬至
饮食不当、身体受凉和消化不良等多种原因会导致胃肠胀气。多项研究发现,喝茶有助于缓解腹胀。美国“网络医学博士网”近日载文,总结出可以缓解胃肠脹气的5种茶。  薄荷茶 薄荷中的活性成分薄荷醇有助于减少炎症,进而缓解胃肠不适导致的胀气。研究发现,薄荷茶具有很强的解痉功效,有助于肠道放松,缓解肠道胀气和腹胀。另外,薄荷茶还具有缓解腹痛的效果。  姜茶 生姜广泛用于家庭治疗呕吐、胃部不适,甚至晨吐。生姜具有
从北伐战争结束到“七七事变”爆发近10年时间内,国民党军队进行过若干次整编,每次整编后各部队均采用不同的编制。据统计,在这期间,国民政府竟曾先后颁布了9种陆军师编制(由于统计口径不同,也有6種之说),这其中号称方案计划最合理、贯彻落实得最好的一个,就是陈诚多年后还在津津乐道的“民国二十四年版国军整编计划”。下面就依据陈诚在1945年口述、经其左右亲信人员记录整理而成的私人回忆资料,结合参考其他历史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只是将学生作为信息技术的被动“消费者”,而不是主动的“创新者”。基于创客教育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重构,构建出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能够为加快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本文以《听话的小车》一课为例,阐述了基于创客教育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如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创新素养的形成。  基于创客教育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环节设计  如图1所示,以
摘 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开启我国依法治国的新征程。体育法治也随之成为体育治理的基本方式,更是实现中国体育治理现代化的基石。建设体育强国,实现体育治理现代化需要全面提升我国体育法治建设水平。通过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法学思考,在依法治国背景下,分析了中国体育法治新的图景,认为“依宪治体”应成为中国体育法治的最高准则,公民体育权利的确认与保障是中国体育法治的基本要旨,依法行政是中国体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