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在一个人青春期的成长中,班主任的作用至关重要班主任是学生人生道路上遇到的“重要他人”,他的一言一行将深深地影响一个人的成长,甚至是整个人生。常常有人在多年之后回忆小学或中学老师时说:“遇上他是我一生的幸运!”
关爱一个聪明听话、成绩优秀的好学生,每个都是都能做到,然而,关爱一个木讷、笨拙、成绩平平的学生还能做到吗?关爱一个既调皮捣蛋又不好好学习的后进生呢?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学校已成为师生共同学习成长、和谐发展的园地。在这样的新形势下,转变传统的“保姆式”“裁判式”管理广度,创建更为合理、更为人性化的新的班级管理模式,已成为一线班主任老师们高度关注的问题。我闪在大量的来稿中,选登这组引导后进生个性发展的文章,旨在探讨班级管理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培养后进生个性发展的几点体会
裴 民
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当前的教育改革形势下,其实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如果说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那么个性发展则是创新的源泉。因此,在日常的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大力培养学生个性,特别是培养后进生的个性,就显得非常重要。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我在后进生的个性培养方面做了一些尝试。现介绍如下:
一、更新评价体系是培养后进生个性发展的前提
在过去长期的评价标准中,好学生一般指学习好、懂礼貌的学生:而后进生则指成绩差、不守规矩的学生。对好学生大加表扬,对后进生则当头棒喝。其实这种评价标准和教育方式是极不科学的,不但对后进生的自尊心伤害很大,对好学生也有负面作用。试想,长期处于表扬之中的孩子如果遭到批评和挫折,他能承受得了吗?反之,一个正常的孩子经常受到训斥、指责和冷眼,他稚嫩的心灵能承受得了吗?更有甚者,当一些后进生在某些方面做出了成绩,或者有与平时不相称的成绩,比如某个学生在数学上表现出不一般的见识,或者在玩游戏方面有特殊的天赋时,教师一般不会相信,更不会主动表扬和引导,而更多的是打击和嘲弄,说他们“瞎猫碰到了死老鼠”“不走正道,贪图玩乐,将来吃亏的是你自己”,等等。这种传统的“唯学习论”评价的弊端在于,只能使部分在学习上有天赋的学生脱颖而出,而其他大多数学生却在一次次的轻视中失去自信。因此,在教育中采用全面发展观的评价方法是十分重要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因此,让每位学生都抱有希望,全面发展后进生的每一项特长,才能真正做到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更新传统师生关系才能发现并发展后进生个性
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教育过程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老师主动、经常地深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以朋友的身份而非老师的身份去和学生进行近距离的接触和交流,才能全面了解学生,知道他们学习的障碍到底在什么地方,发现他们身上有哪些潜能。在实际工作中,我走近学生的最主要方法就是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如演讲比赛、篮球比赛、小作品展示等,而这些活动的共同特点是学生参与性强,最能显示他们的个性和特长。
三、培养后进生个性发展应注意的几个原则
1.个性发展与社会价值取向统一
后进生往往缺少行为规范意识,由于学习成绩差,在其他方面的行为走向也较为极端,有时他们会把从各种媒体上学来的坏习惯当做时尚,反而讥笑其他同学保守。因此,我经常告诫学生:张扬个性并不是让你们成为见人就扎的刺猬,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社会公德,个人的发展方向是否会给社会带来利益。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有个学生上历史课时,竟然说他很崇拜希特勒,希望自己将来也能像希特勒一样,把世界搅个底朝天。对此,我和他单独进行了思想交流,发现这种思想的产生源于他极力想表现自己的个性。我就先肯定他有“理想和抱负”,然后从人类发展的大趋势和个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入手,与他进行辩论。最后,他终于认识到:仅仅为满足个人的野心,却使整个人类陷入灾难,这种成功毫无价值,并且是一种罪恶。
通过这个事例,我在班会上让学生们探讨个性发展问题,最后大家达成共识:个性发展应与社会价值取向相统一,不能危害社会或逆社会潮流而行。
2.个性发展与整体利益相统一
有个别学生为了突出自己的个性,在整个班集体中总是表现得很特别,处处标新立异,唯恐别人忽略他。在我的班级中就曾经有这么几个学生,课堂上总爱随便接话茬儿,参加活动总不守纪律,并且美其名曰“个人主义”。针对这种情况,我找他们谈话,让他们先进行换位思考,提出:“如果你们几位是班干部,而班级出现了这种情况,你们会怎么想?”他们思考了较长时间后才说:“讨厌这些学生,因为他们搞坏了班集体。”最后,我给他们讲,无原则的个人主义就如同离开群体的孤羊,个性发展应该与班集体利益相统一,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3.个性发展与个人全面发展成才相统一
在一个后进班里,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其实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成才。后进生往往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特殊情况(如家庭变故、生病、受坏青年影响等)而导致成绩下降的,由于成绩下降而导致其他方面能力降低的较为常见,纯粹因为智力因素而导致成绩下降的则较少。所以,培养后进生个性发展,旨在通过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并加以合理规范指导,从而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最终带动其全面发展。
班级管理应“以人为本”
李纪秋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园地,良好的班风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那么,如何搞好班集体建设?如何有效地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呢?我认为“以人为本”是班级管理的基本理念。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把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当做教育的目的,确立和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让学校的一切活动都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设计和组织。
一、“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特点
1.人本性。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人本思想,在这种现代教育管理理念的指导下,班级管理必须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模式,因为这种管理模式往往采用“保姆式”“警察式”“裁判式”的管理方式,与现代学生独立意识的觉醒、自主意识的确立和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极不适应。“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则体现了人本思想,把学生作为班级管理活动的主体,有利于学生自主、自律,增强民主参与意识。
2.情感性。运用“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和交往中,把学生看成是平等的交往者。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依靠浓厚的师生情感来维 系。因此,要重视“感情投资”,以情感人,使学生因感到温暖而把班级当做自己的家,在这样的班级中,学生才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
3.创造性。“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应因人而异,不能干篇一律。处在成长时期的学生,个性差异很大,这就要求班主任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班级管理既要考虑学生思想、心理变化发展的需求,又要考虑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文化素质的差异。因此,“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应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思想动态,创造性地进行管理。
二、“以人为本”在班级管理中的实施策略
1.制订“合情规范”。“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中应因人而异制订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规范。“合情规范”的关键是要形成以共同价值为核心的班级精神。用这种班级精神来凝聚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和激发他们的群体意识,使学生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行为与整个班级联系起来。
2.设立“合理目标”。“合理目标”包括个人目标与班级目标。在设立目标时应根据个人及班级具体情况,设立“跳一跳,够得着”的可行性目标。这样的目标易于实现,而每一个小目标的实现都会使学生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发他们朝更高的目标奋进。班主任应经常引导学生品尝战胜自我的快乐,帮助学生制订具体有效的自我教育计划,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向前走。
班主任工作例谈
刘景红
成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失败是成功之母”,更是进步的基石,当学生有了哪怕是点滴进步,我们也不能无动于衷,而要通过鼓励、表扬、发掘潜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每当一年级新生入学时,看着这群刚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孩子,我总习惯地对他们进行比较:有的孩子爱说爱笑,喜欢引人注意,学习上较为主动;大多数孩子比较腼腆,喜欢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还有一些性格差异较大的学生,是今后班级管理中需要特别用心引导的。
高赛男同学就是这大多数腼腆孩子中的一个,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平时遵守纪律,但考试成绩较差,是个在家长和同学们的眼中不算优秀的学生。她自己在学习数学、英语、物理等科目时感觉困难较大,成绩一直较差。久而久之,她越发地自卑,上课从不发言,在班级活动中也缩手缩脚,特别缺乏自信。
去年秋天,学校准备举办一个“蜡叶标本大赛”,劳技课老师要求每个周学制作一个蜡叶标本作为课外作业,再从中选出比较好的作品参赛。没想到两周后大赛结果公布出来,高赛男竟然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我看到高赛男手捧获奖通知,眼里流露出激动和兴奋,还有平日里从来没有过的自豪。我又惊讶,又感动。从这件事中我受到了启发,决定发掘她的潜质,培养她的自信。从此以后,凡是学校组织这样的活动,我都鼓励她主动参加。在她参与的过程中,我还经常抽时间过问她准备的情况。让她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期待。果然,在此后的一系列活动中,比如素描比赛、手工小制作比赛、风筝比赛等,她连续获得了校级甚至市级一等奖。渐渐地,她有了自信。我趁热打铁,不仅在班会上表扬她,还鼓励她当小老师,在课余教同学们制作小工艺品。另外,在几何课上夸她的图画得漂亮,表扬她英语作业字体写得优美,现在她渐渐地喜欢学习数学、英语等科目了,学习成绩也在稳步提高。
后进生是迟开的花,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用心去浇灌这些迟开的花,它们照样可以开得灿烂夺目。
浅谈“创新评语”的魅力
王喜建
评语这块“方寸之地”,是学生一学期、一学年来成长状况和个性特点的浓缩,是学校与家长沟通的平台。长期以来,评语都是格式化模式,内容空洞,千人一面,学生和家长对它失去了兴趣。要充分发挥评语指导、激励学生的功效,就必须改变“八股式”写法,创新评语的方式和内容。“创新评语”必须从学生特点出发,用富有真挚情感、生动活泼的语言,达到激励和引导的效果。
一、“创新评语”具有独特的感召力
我教过这样一名“问题学生”,他是“电脑迷”,经常光顾网吧、游戏厅而荒废了学业。家长为他忧心,老师为他头疼。我找他谈话,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但收效甚微。期末,在他的评语中我这样写道:“你思维敏捷,才智超人,是‘网络高手’,却是‘学习的矮子’;是‘游戏的主人’,却是‘书本的奴隶’。你徜徉在虚幻的王国里,纵横驰骋,所向披靡。如果你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一定也能成功地到达彼岸。”寥寥几笔,暖暖话语,感动了他,他主动找到我,流着泪说:“老师,你为我操碎了心,我不能再让你失望了。”从那以后,他很少再去网吧、游戏厅,而是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他的变化老师、家长看在眼里,喜在心上。经过努力他考上了市重点高中。临走时他说:“老师,谢谢你,你的那些话,温暖我一生,让我终生受益。”
一段“创新评语”收到了这样意想不到的结果,我深深体悟到: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育的老师。社会转型期成长起来的学生,老师不能再用传统的、僵化的标准去评价,要多角度评价学生,让学生们感受到师爱的阳光和温暖。“创新评语”正是一条师生沟通的有效途径。
二、“创新评语”具有独特的鼓励作用
每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苦恼事,他们为此迷惘,甚至自卑。作为教师,应当走近他们,用心倾听他们的诉说,帮助他们走出阴影。对那些学习差又自卑的学生,应建立“评语档案”,以评语制度(即月底评、期末评)时刻关注他们的发展,全面记录他们的成长。只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就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月月有变化,期期有惊喜。
我的班上曾经有个女生很内向,不爱说话,不爱交往,自卑感较强。她认为自己学习差,老师轻视她,同学看不起她。我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帮助她树立自信心,比如上课提问她时,多给她微笑,多给她引导,让她消除紧张感。慢慢地,她主动举手发言了。在月底的评语中,我这样写道:“你第一次举起手的时候,老师为你高兴,你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你还要迈出第二步、第三步……”
在元旦晚会上,一向不爱表演的她被全班同学推上了舞台,她大胆演唱起来,博得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我在评语中写道:“你具有表演天赋,下一次校园歌手大赛,你要快快报名参加呀。”一学期来,这个胆小的女孩变得活泼了,爱交际了。后来,她考上了一所理想的高中。
“创新评语”具有独特的教育魅力,犹如一缕芳香,沁人心脾。小评语,大作为。每个老师都应该努力写好“创新评语”,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当好班主任要有爱心
谭秀莲
人们常说:“茂密的森林是灵芝的摇篮,深邃的大海是珍珠的摇篮。”而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对新时期的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富有爱心是班主任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班主任既要做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又要做学生进步的引导者。
首先,班主任要特别关注后进生。班主任不能歧视后进生,要善于从他们身上发现闪光点,从而唤起他们的自信。譬如我班有个学生叫张旭,是学校有名的“双差生”,平时他不仅调皮捣蛋、不遵守纪律,而且还常做出一些恶作剧、敲诈、拦截等事情,是一个让人感到“无可救药”的学生。接班的第一天我就认识了他,我发现这个学生活泼好动,特别能知错就改。于是,我及时给予表扬鼓励,经常和他谈话,让他觉得老师是他的朋友,以此树立自信。我认为,后进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也有可爱之处。慢慢地,我与他架起了信任和沟通的桥梁,他有什么想法都毫不隐瞒地告诉我。通过对他的教育,我深深地体会到,老师只要有爱心,功夫不会白费。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必须有“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教育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心地善良的人首先一点就是爱人。”班主任要有爱心,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每一位学生,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
再次,育人律己是新时代对班主任的职业要求。班主任要与时俱进,就要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努力学习新知识。学校是知识的王国,博览群书是对老师的职业要求。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能做只读教材、知识浅薄的老师。
与时俱进的班主任要有堪为人师的高尚品德。班主任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作为班主任必须具有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精神。“身教重于言教”,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英国一位教育家说过:“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老师的言行,影响着每一位学生。老师应像一盏明亮的灯,时刻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
(本栏责编 水 木)
在一个人青春期的成长中,班主任的作用至关重要班主任是学生人生道路上遇到的“重要他人”,他的一言一行将深深地影响一个人的成长,甚至是整个人生。常常有人在多年之后回忆小学或中学老师时说:“遇上他是我一生的幸运!”
关爱一个聪明听话、成绩优秀的好学生,每个都是都能做到,然而,关爱一个木讷、笨拙、成绩平平的学生还能做到吗?关爱一个既调皮捣蛋又不好好学习的后进生呢?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学校已成为师生共同学习成长、和谐发展的园地。在这样的新形势下,转变传统的“保姆式”“裁判式”管理广度,创建更为合理、更为人性化的新的班级管理模式,已成为一线班主任老师们高度关注的问题。我闪在大量的来稿中,选登这组引导后进生个性发展的文章,旨在探讨班级管理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培养后进生个性发展的几点体会
裴 民
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当前的教育改革形势下,其实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如果说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那么个性发展则是创新的源泉。因此,在日常的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大力培养学生个性,特别是培养后进生的个性,就显得非常重要。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我在后进生的个性培养方面做了一些尝试。现介绍如下:
一、更新评价体系是培养后进生个性发展的前提
在过去长期的评价标准中,好学生一般指学习好、懂礼貌的学生:而后进生则指成绩差、不守规矩的学生。对好学生大加表扬,对后进生则当头棒喝。其实这种评价标准和教育方式是极不科学的,不但对后进生的自尊心伤害很大,对好学生也有负面作用。试想,长期处于表扬之中的孩子如果遭到批评和挫折,他能承受得了吗?反之,一个正常的孩子经常受到训斥、指责和冷眼,他稚嫩的心灵能承受得了吗?更有甚者,当一些后进生在某些方面做出了成绩,或者有与平时不相称的成绩,比如某个学生在数学上表现出不一般的见识,或者在玩游戏方面有特殊的天赋时,教师一般不会相信,更不会主动表扬和引导,而更多的是打击和嘲弄,说他们“瞎猫碰到了死老鼠”“不走正道,贪图玩乐,将来吃亏的是你自己”,等等。这种传统的“唯学习论”评价的弊端在于,只能使部分在学习上有天赋的学生脱颖而出,而其他大多数学生却在一次次的轻视中失去自信。因此,在教育中采用全面发展观的评价方法是十分重要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因此,让每位学生都抱有希望,全面发展后进生的每一项特长,才能真正做到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更新传统师生关系才能发现并发展后进生个性
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教育过程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老师主动、经常地深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以朋友的身份而非老师的身份去和学生进行近距离的接触和交流,才能全面了解学生,知道他们学习的障碍到底在什么地方,发现他们身上有哪些潜能。在实际工作中,我走近学生的最主要方法就是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如演讲比赛、篮球比赛、小作品展示等,而这些活动的共同特点是学生参与性强,最能显示他们的个性和特长。
三、培养后进生个性发展应注意的几个原则
1.个性发展与社会价值取向统一
后进生往往缺少行为规范意识,由于学习成绩差,在其他方面的行为走向也较为极端,有时他们会把从各种媒体上学来的坏习惯当做时尚,反而讥笑其他同学保守。因此,我经常告诫学生:张扬个性并不是让你们成为见人就扎的刺猬,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社会公德,个人的发展方向是否会给社会带来利益。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有个学生上历史课时,竟然说他很崇拜希特勒,希望自己将来也能像希特勒一样,把世界搅个底朝天。对此,我和他单独进行了思想交流,发现这种思想的产生源于他极力想表现自己的个性。我就先肯定他有“理想和抱负”,然后从人类发展的大趋势和个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入手,与他进行辩论。最后,他终于认识到:仅仅为满足个人的野心,却使整个人类陷入灾难,这种成功毫无价值,并且是一种罪恶。
通过这个事例,我在班会上让学生们探讨个性发展问题,最后大家达成共识:个性发展应与社会价值取向相统一,不能危害社会或逆社会潮流而行。
2.个性发展与整体利益相统一
有个别学生为了突出自己的个性,在整个班集体中总是表现得很特别,处处标新立异,唯恐别人忽略他。在我的班级中就曾经有这么几个学生,课堂上总爱随便接话茬儿,参加活动总不守纪律,并且美其名曰“个人主义”。针对这种情况,我找他们谈话,让他们先进行换位思考,提出:“如果你们几位是班干部,而班级出现了这种情况,你们会怎么想?”他们思考了较长时间后才说:“讨厌这些学生,因为他们搞坏了班集体。”最后,我给他们讲,无原则的个人主义就如同离开群体的孤羊,个性发展应该与班集体利益相统一,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3.个性发展与个人全面发展成才相统一
在一个后进班里,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其实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成才。后进生往往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特殊情况(如家庭变故、生病、受坏青年影响等)而导致成绩下降的,由于成绩下降而导致其他方面能力降低的较为常见,纯粹因为智力因素而导致成绩下降的则较少。所以,培养后进生个性发展,旨在通过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并加以合理规范指导,从而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最终带动其全面发展。
班级管理应“以人为本”
李纪秋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园地,良好的班风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那么,如何搞好班集体建设?如何有效地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呢?我认为“以人为本”是班级管理的基本理念。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把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当做教育的目的,确立和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让学校的一切活动都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设计和组织。
一、“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特点
1.人本性。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人本思想,在这种现代教育管理理念的指导下,班级管理必须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模式,因为这种管理模式往往采用“保姆式”“警察式”“裁判式”的管理方式,与现代学生独立意识的觉醒、自主意识的确立和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极不适应。“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则体现了人本思想,把学生作为班级管理活动的主体,有利于学生自主、自律,增强民主参与意识。
2.情感性。运用“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和交往中,把学生看成是平等的交往者。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依靠浓厚的师生情感来维 系。因此,要重视“感情投资”,以情感人,使学生因感到温暖而把班级当做自己的家,在这样的班级中,学生才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
3.创造性。“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应因人而异,不能干篇一律。处在成长时期的学生,个性差异很大,这就要求班主任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班级管理既要考虑学生思想、心理变化发展的需求,又要考虑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文化素质的差异。因此,“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应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思想动态,创造性地进行管理。
二、“以人为本”在班级管理中的实施策略
1.制订“合情规范”。“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中应因人而异制订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规范。“合情规范”的关键是要形成以共同价值为核心的班级精神。用这种班级精神来凝聚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和激发他们的群体意识,使学生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行为与整个班级联系起来。
2.设立“合理目标”。“合理目标”包括个人目标与班级目标。在设立目标时应根据个人及班级具体情况,设立“跳一跳,够得着”的可行性目标。这样的目标易于实现,而每一个小目标的实现都会使学生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发他们朝更高的目标奋进。班主任应经常引导学生品尝战胜自我的快乐,帮助学生制订具体有效的自我教育计划,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向前走。
班主任工作例谈
刘景红
成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失败是成功之母”,更是进步的基石,当学生有了哪怕是点滴进步,我们也不能无动于衷,而要通过鼓励、表扬、发掘潜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每当一年级新生入学时,看着这群刚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孩子,我总习惯地对他们进行比较:有的孩子爱说爱笑,喜欢引人注意,学习上较为主动;大多数孩子比较腼腆,喜欢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还有一些性格差异较大的学生,是今后班级管理中需要特别用心引导的。
高赛男同学就是这大多数腼腆孩子中的一个,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平时遵守纪律,但考试成绩较差,是个在家长和同学们的眼中不算优秀的学生。她自己在学习数学、英语、物理等科目时感觉困难较大,成绩一直较差。久而久之,她越发地自卑,上课从不发言,在班级活动中也缩手缩脚,特别缺乏自信。
去年秋天,学校准备举办一个“蜡叶标本大赛”,劳技课老师要求每个周学制作一个蜡叶标本作为课外作业,再从中选出比较好的作品参赛。没想到两周后大赛结果公布出来,高赛男竟然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我看到高赛男手捧获奖通知,眼里流露出激动和兴奋,还有平日里从来没有过的自豪。我又惊讶,又感动。从这件事中我受到了启发,决定发掘她的潜质,培养她的自信。从此以后,凡是学校组织这样的活动,我都鼓励她主动参加。在她参与的过程中,我还经常抽时间过问她准备的情况。让她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期待。果然,在此后的一系列活动中,比如素描比赛、手工小制作比赛、风筝比赛等,她连续获得了校级甚至市级一等奖。渐渐地,她有了自信。我趁热打铁,不仅在班会上表扬她,还鼓励她当小老师,在课余教同学们制作小工艺品。另外,在几何课上夸她的图画得漂亮,表扬她英语作业字体写得优美,现在她渐渐地喜欢学习数学、英语等科目了,学习成绩也在稳步提高。
后进生是迟开的花,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用心去浇灌这些迟开的花,它们照样可以开得灿烂夺目。
浅谈“创新评语”的魅力
王喜建
评语这块“方寸之地”,是学生一学期、一学年来成长状况和个性特点的浓缩,是学校与家长沟通的平台。长期以来,评语都是格式化模式,内容空洞,千人一面,学生和家长对它失去了兴趣。要充分发挥评语指导、激励学生的功效,就必须改变“八股式”写法,创新评语的方式和内容。“创新评语”必须从学生特点出发,用富有真挚情感、生动活泼的语言,达到激励和引导的效果。
一、“创新评语”具有独特的感召力
我教过这样一名“问题学生”,他是“电脑迷”,经常光顾网吧、游戏厅而荒废了学业。家长为他忧心,老师为他头疼。我找他谈话,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但收效甚微。期末,在他的评语中我这样写道:“你思维敏捷,才智超人,是‘网络高手’,却是‘学习的矮子’;是‘游戏的主人’,却是‘书本的奴隶’。你徜徉在虚幻的王国里,纵横驰骋,所向披靡。如果你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一定也能成功地到达彼岸。”寥寥几笔,暖暖话语,感动了他,他主动找到我,流着泪说:“老师,你为我操碎了心,我不能再让你失望了。”从那以后,他很少再去网吧、游戏厅,而是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他的变化老师、家长看在眼里,喜在心上。经过努力他考上了市重点高中。临走时他说:“老师,谢谢你,你的那些话,温暖我一生,让我终生受益。”
一段“创新评语”收到了这样意想不到的结果,我深深体悟到: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育的老师。社会转型期成长起来的学生,老师不能再用传统的、僵化的标准去评价,要多角度评价学生,让学生们感受到师爱的阳光和温暖。“创新评语”正是一条师生沟通的有效途径。
二、“创新评语”具有独特的鼓励作用
每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苦恼事,他们为此迷惘,甚至自卑。作为教师,应当走近他们,用心倾听他们的诉说,帮助他们走出阴影。对那些学习差又自卑的学生,应建立“评语档案”,以评语制度(即月底评、期末评)时刻关注他们的发展,全面记录他们的成长。只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就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月月有变化,期期有惊喜。
我的班上曾经有个女生很内向,不爱说话,不爱交往,自卑感较强。她认为自己学习差,老师轻视她,同学看不起她。我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帮助她树立自信心,比如上课提问她时,多给她微笑,多给她引导,让她消除紧张感。慢慢地,她主动举手发言了。在月底的评语中,我这样写道:“你第一次举起手的时候,老师为你高兴,你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你还要迈出第二步、第三步……”
在元旦晚会上,一向不爱表演的她被全班同学推上了舞台,她大胆演唱起来,博得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我在评语中写道:“你具有表演天赋,下一次校园歌手大赛,你要快快报名参加呀。”一学期来,这个胆小的女孩变得活泼了,爱交际了。后来,她考上了一所理想的高中。
“创新评语”具有独特的教育魅力,犹如一缕芳香,沁人心脾。小评语,大作为。每个老师都应该努力写好“创新评语”,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当好班主任要有爱心
谭秀莲
人们常说:“茂密的森林是灵芝的摇篮,深邃的大海是珍珠的摇篮。”而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对新时期的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富有爱心是班主任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班主任既要做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又要做学生进步的引导者。
首先,班主任要特别关注后进生。班主任不能歧视后进生,要善于从他们身上发现闪光点,从而唤起他们的自信。譬如我班有个学生叫张旭,是学校有名的“双差生”,平时他不仅调皮捣蛋、不遵守纪律,而且还常做出一些恶作剧、敲诈、拦截等事情,是一个让人感到“无可救药”的学生。接班的第一天我就认识了他,我发现这个学生活泼好动,特别能知错就改。于是,我及时给予表扬鼓励,经常和他谈话,让他觉得老师是他的朋友,以此树立自信。我认为,后进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也有可爱之处。慢慢地,我与他架起了信任和沟通的桥梁,他有什么想法都毫不隐瞒地告诉我。通过对他的教育,我深深地体会到,老师只要有爱心,功夫不会白费。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必须有“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教育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心地善良的人首先一点就是爱人。”班主任要有爱心,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每一位学生,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
再次,育人律己是新时代对班主任的职业要求。班主任要与时俱进,就要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努力学习新知识。学校是知识的王国,博览群书是对老师的职业要求。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能做只读教材、知识浅薄的老师。
与时俱进的班主任要有堪为人师的高尚品德。班主任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作为班主任必须具有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精神。“身教重于言教”,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英国一位教育家说过:“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老师的言行,影响着每一位学生。老师应像一盏明亮的灯,时刻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
(本栏责编 水 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