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为提高儿童肺结核病诊断率减少误诊率。方法对2007年1月——2011年1月收治100例儿童肺结核病患者,采用了解儿童肺结核病临床症状、发现方式、年龄与肺结核接触史关系、患儿出现症状及就诊时间、卡介苗与患病的关系、结核菌素反应强度与患病类型关系、痰菌情况,掌握胸部X线及CT表现等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针对依据。结果增加了诊断率,减少了误诊率。了解和掌握临床诊断知识对儿童肺结核病做出正确诊断有很大帮助。结论通过提供可靠诊断依据,能提高诊断率,从而提高了儿童肺结核病患者的治愈率和医生满意度。
【关键词】儿童肺结核病;诊断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29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27-02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23例男128例,女95例,男女之比1:34,按全国诊断肺结核新分类划分原发型185例,Ⅱ12例,Ⅲ8例,Ⅴ10例,单纯结脑8例,原发型肺结核占92%(185例/223),继发型肺结核占17/%(38/223)。
1.2年龄与病变类型关系0-5岁89人占44.4%(99/223);5-10岁88人占39.1%(85/223);10-15岁39人占27.4%(34/223),10岁以前原发型肺结核占大多数,10岁以后除原发肺结核还有继发型肺结核2例排菌。
1.3临床症状223例有症状195例占87.4%(195/223)以发热144例、咳嗽128例为多见,其次是盗汗、乏力、食欲不振、消瘦、胸痛、咯血、头痛恶心、呕吐等不同症状。
1.4发现方式以因症就诊最多占195例,87.4%(195/223),学校团检透视13例占5.8%,结核菌素实验强阳性15例占6.75%。
1.5年龄与肺结核接触史关系年龄越小的儿童对肺结核接触关系越密切,0-5岁51例有密切接触史占51.5%(55/99)。
1.6病人出现症状就诊时间在1个月以内者,142例占72.8%(142/195),1个月以上者53例占27.08%(53/195)。而就诊至确诊时间则有98.6%在1个月内就诊(220/223),在个月以上只有3例。
1.7卡介苗与患病的关系223例中接种卡介苗以卡痕为代表有133例有卡痕占59.6%(133/223)说明目前我省传染源未得到控制外,另方面也说明新生儿童接种后结核菌素阳性率偏低,未获得足够免疫有关。
1.8结核菌素反应强度与患病类型关系采用卫生部长春市生物制品所生产1:2000稀释旧结核菌素皮内注射0.1(含5u),72h观察结果5mm或以上者为阳性,223例有197例做结核菌素实验,其中195例阳性占98.9%(195/197)而强阳性20mm以上或起水泡87例占98.9%(97∕197)。而强阳性20mm以上或其水泡87例占44.5%97∕195),有2例阴性反应患儿播散广泛病灶播散与集体免疫反应受抑制有关。
1.9痰菌情况223例儿童结核10岁以上39人做谈液涂片只有2例阳性占5.1%(2∕39)。2讨论
护士要了解儿童肺结核多属于原发型肺结核,本文223例儿童结核中原发肺结核185例,占83.4%,而10岁以下年龄组高达95.1%,近年来由于儿童结核发病率下降,呼吸道疾病相对增加,尤其是肺门淋巴结肿大与否判断出入较大,故在诊断上有一定困难,据文献可查1980年以前小儿误诊率大6.2%,诊断符合率明显提高,通过本文浅谈如下为医生提高诊断依据的体会:
2.1肺门阴影是有血管、支气管、淋巴管、神经、结缔组织及淋巴结等组成,其中主要是肺动脉,年龄越小肺门的医院大小越难以辨认,而且儿童肺门阴影的正常范围与病变没有明显分界线,由于结构复杂加上儿童胸腔比较宽坦,摄片不以合作,所以正常肺门常有不同表现。本文185例原发型肺结核绝大多数肺门部显示直接征象外,也显示工各种间断征象,因此肺门直接影像可做探索肺门淋巴结肿大的重要线索,尤其是直接征象不明显时,对菌株征象重视不够一造成误诊。
2.2诊断必须全面终合分析儿童结核必须很不一致,除少数少年病灶发展迅速易出现空洞外,痰菌多为阴性,多数无痰,尤其1型肺结核更无痰,又缺乏典型体征,单靠X、CT征象一定局限性,单凭临床表现或只靠结核菌素试验来判断是否是结核病也常造成误诊,所以诊断儿童结核尽可能根据病史、接触史、卡介苗接种史、结核菌素试验、痰结核菌培养[1]据文献可查1980年以前小儿误诊率大6.2%据文献可查1980年以前小儿误诊率大6.2%、儿童结脑脑脊液检查、胸膜炎你胸水化验发病症状、体征、及X、CT征象等资料综合分析方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2.3结核菌素试验意义结核菌素试验对人体结核病,证实结核菌感染与否的确切检查方法对结核活动与否是较可靠的诊断依据。这对护士技术操作的要求很高,护士要严格掌握结核菌素试验的计量。
2.4建立短期动态观察和全面X、CT检查原发型结核常有肺门肿大变形和结构紊乱,有时肺门阴影可以不增大而仅表现为变形和结构紊乱,所以要在2-4周动态观察复查误诊机会可达为减少,所以多儿童肺结核一定要短期进行复查,炎性病变可短期内吸收,症状消失。
2.5提高诊断质量为提高诊断质量,原发型肺结核病例仅可能摄侧位胸片,进一步证实肺门淋巴结是否肿大,并可排除胸腔或其他纵膈病变引起纵膈增宽有力诊断。
2.6对农村儿童结核病诊断更应注意目前结核病农村高于城市,所以对农村儿童结核病诊断更应详细追问病史、接触史、卡介苗接触史,从而对儿童结核病的诊断更有意义。3结果
通过临床医生提供诊断依据,能增加了诊断率,减少了误诊率。说明了解和掌握临床诊断知识对儿童肺结核病做出正确诊断有很大帮助。4结论
通过为诊断提供可靠依据,能提高診断率,减少漏诊,误诊,从而提高了儿童肺结核病患者的治愈率和医生满意度。参考文献
[1]唐神结,高文.临床结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7:8-56.
[2]李永财.对儿童结核病诊断方法研究[J].健康必读,2010,18(8):18.
[3]王永亮,李树旺.肺结核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社区医学杂志,2006,16(8):32.630nm
【关键词】儿童肺结核病;诊断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29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27-02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23例男128例,女95例,男女之比1:34,按全国诊断肺结核新分类划分原发型185例,Ⅱ12例,Ⅲ8例,Ⅴ10例,单纯结脑8例,原发型肺结核占92%(185例/223),继发型肺结核占17/%(38/223)。
1.2年龄与病变类型关系0-5岁89人占44.4%(99/223);5-10岁88人占39.1%(85/223);10-15岁39人占27.4%(34/223),10岁以前原发型肺结核占大多数,10岁以后除原发肺结核还有继发型肺结核2例排菌。
1.3临床症状223例有症状195例占87.4%(195/223)以发热144例、咳嗽128例为多见,其次是盗汗、乏力、食欲不振、消瘦、胸痛、咯血、头痛恶心、呕吐等不同症状。
1.4发现方式以因症就诊最多占195例,87.4%(195/223),学校团检透视13例占5.8%,结核菌素实验强阳性15例占6.75%。
1.5年龄与肺结核接触史关系年龄越小的儿童对肺结核接触关系越密切,0-5岁51例有密切接触史占51.5%(55/99)。
1.6病人出现症状就诊时间在1个月以内者,142例占72.8%(142/195),1个月以上者53例占27.08%(53/195)。而就诊至确诊时间则有98.6%在1个月内就诊(220/223),在个月以上只有3例。
1.7卡介苗与患病的关系223例中接种卡介苗以卡痕为代表有133例有卡痕占59.6%(133/223)说明目前我省传染源未得到控制外,另方面也说明新生儿童接种后结核菌素阳性率偏低,未获得足够免疫有关。
1.8结核菌素反应强度与患病类型关系采用卫生部长春市生物制品所生产1:2000稀释旧结核菌素皮内注射0.1(含5u),72h观察结果5mm或以上者为阳性,223例有197例做结核菌素实验,其中195例阳性占98.9%(195/197)而强阳性20mm以上或起水泡87例占98.9%(97∕197)。而强阳性20mm以上或其水泡87例占44.5%97∕195),有2例阴性反应患儿播散广泛病灶播散与集体免疫反应受抑制有关。
1.9痰菌情况223例儿童结核10岁以上39人做谈液涂片只有2例阳性占5.1%(2∕39)。2讨论
护士要了解儿童肺结核多属于原发型肺结核,本文223例儿童结核中原发肺结核185例,占83.4%,而10岁以下年龄组高达95.1%,近年来由于儿童结核发病率下降,呼吸道疾病相对增加,尤其是肺门淋巴结肿大与否判断出入较大,故在诊断上有一定困难,据文献可查1980年以前小儿误诊率大6.2%,诊断符合率明显提高,通过本文浅谈如下为医生提高诊断依据的体会:
2.1肺门阴影是有血管、支气管、淋巴管、神经、结缔组织及淋巴结等组成,其中主要是肺动脉,年龄越小肺门的医院大小越难以辨认,而且儿童肺门阴影的正常范围与病变没有明显分界线,由于结构复杂加上儿童胸腔比较宽坦,摄片不以合作,所以正常肺门常有不同表现。本文185例原发型肺结核绝大多数肺门部显示直接征象外,也显示工各种间断征象,因此肺门直接影像可做探索肺门淋巴结肿大的重要线索,尤其是直接征象不明显时,对菌株征象重视不够一造成误诊。
2.2诊断必须全面终合分析儿童结核必须很不一致,除少数少年病灶发展迅速易出现空洞外,痰菌多为阴性,多数无痰,尤其1型肺结核更无痰,又缺乏典型体征,单靠X、CT征象一定局限性,单凭临床表现或只靠结核菌素试验来判断是否是结核病也常造成误诊,所以诊断儿童结核尽可能根据病史、接触史、卡介苗接种史、结核菌素试验、痰结核菌培养[1]据文献可查1980年以前小儿误诊率大6.2%据文献可查1980年以前小儿误诊率大6.2%、儿童结脑脑脊液检查、胸膜炎你胸水化验发病症状、体征、及X、CT征象等资料综合分析方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2.3结核菌素试验意义结核菌素试验对人体结核病,证实结核菌感染与否的确切检查方法对结核活动与否是较可靠的诊断依据。这对护士技术操作的要求很高,护士要严格掌握结核菌素试验的计量。
2.4建立短期动态观察和全面X、CT检查原发型结核常有肺门肿大变形和结构紊乱,有时肺门阴影可以不增大而仅表现为变形和结构紊乱,所以要在2-4周动态观察复查误诊机会可达为减少,所以多儿童肺结核一定要短期进行复查,炎性病变可短期内吸收,症状消失。
2.5提高诊断质量为提高诊断质量,原发型肺结核病例仅可能摄侧位胸片,进一步证实肺门淋巴结是否肿大,并可排除胸腔或其他纵膈病变引起纵膈增宽有力诊断。
2.6对农村儿童结核病诊断更应注意目前结核病农村高于城市,所以对农村儿童结核病诊断更应详细追问病史、接触史、卡介苗接触史,从而对儿童结核病的诊断更有意义。3结果
通过临床医生提供诊断依据,能增加了诊断率,减少了误诊率。说明了解和掌握临床诊断知识对儿童肺结核病做出正确诊断有很大帮助。4结论
通过为诊断提供可靠依据,能提高診断率,减少漏诊,误诊,从而提高了儿童肺结核病患者的治愈率和医生满意度。参考文献
[1]唐神结,高文.临床结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7:8-56.
[2]李永财.对儿童结核病诊断方法研究[J].健康必读,2010,18(8):18.
[3]王永亮,李树旺.肺结核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社区医学杂志,2006,16(8):32.630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