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不断增加,随着国家强农惠农及各项民生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乡镇财政收支规模不断增大、涉农资金越来越多、资金监管任务越来越重,基层财政肩负重要责任。在此新形势下,县、乡财政管理如何改进方法,找准对策,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规范涉农补助资金的发放、监管,着重落实好涉农补贴资金管理发放和监管工作任务,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资金管理;涉农资金;监管;制度健全
中图分类号:F320.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3-000-01
一、涉农补贴资金管理发放
自2003年以来,中央财政“三农”投入连年增长,财政惠农、涉农资金的大幅增长,为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和能力、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提供了强有力支撑。目前,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在全国各地已形成规范化、责任化、信息化管理体系,为进一步做好此项工作,当前还要从以下方面进行重点把握:一是落实好对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补贴政策,针对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搞好跟踪服务,动态掌握信息,精准落实补贴金额。二是继续加强补贴政策落实的抽查巡查和重点检查,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做到农户资金发放公示化、信息化,农户存折零结存。三是积极投入服务农村重点改革,协助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和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后的农户基础数据整理工作;以开展的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动为契机,查找惠农补贴管理发放中还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完善惠农补贴资金监管机制。四是进一步拓展信息公开工作方式,借助政府、财政网站等各类媒介,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方便农民群众及时知晓财政惠农补贴政策及落实情况。
二、涉农资金监管
随着涉农资金规模快速增长,政策项目类别逐步拓宽,支持对象目标日益多元,各地各有关部门不断完善涉农资金使用效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要看到,目前涉农资金使用和管理中仍存在一些不规范、不完善、不到位的地方,违规违纪违法问题屡禁不止。
一是农技、农机、民政、计生等部门对资金或项目实行多头管理,由于协调不好、缺乏科学统筹,造成了“都管都不管”的空白地带,这给涉农补助资金的监管留下了真空地带。
二是部分村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差。部分村干部素质低下,法制观念淡薄,享乐主义、吃喝之风、赌博之风严重,一心谋私利,他们往往利用职务便利,以土地补尝款、上级补贴和扶贫资金成为主要侵占对象,胆大妄为,手法简单,有的隐瞒本应属于村民的各类款项,以发补贴、奖金的名义,暗中私分;有的吃拿卡要,中饱私囊,查处时又统一口径,建立攻守同盟。
三是管理制度不健全,权力运作不透明。在基层,涉农补助资金的发放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监督制约体系,在涉农补助资金的监管上存在不少漏洞和死角,村级涉农补助资金普遍存在民主性、公开性不高,透明度低的问题。这些都给村干部克扣、截留、冒领涉农补助资金提供了合适土壤。
四是行政干预影响监管执法的独立性。受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影响,过多考虑当地利益,怕给当地政府和领导捅漏子,对问题不能如实上报和公开,往往内部消化、内部处理。或者是对违法违纪问题不以为然,认为“法不责众”,只要截留、挤占挪用的资金不落入“个人腰包”便不予处理、处罚,即便做出处理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缺乏力度,影响执法的公正性、严肃性。有的虽发生在部分地区和个别领域,但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针对上述行为,我们在涉农资金监管工作中,应围绕以下两方面搞好资金监管工作。
一方面,要围绕项目资金监管,提升监管能力。按照财政部的要求,无论是财政自身安排的项目还是部门下达到乡镇的项目,都要纳入乡镇财政监管范围。目前,至少要在以下方面加强管理。一是落实县级财政主体责任,县财政局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抓好局内科室的协调工作,建立明确各业务科室在信息通达方面责任制度,使乡镇财政准确了解监管任务和要求;分管局领导要抓协调落实,农村局要抓好乡镇财政的监管实施。二是认真研究指导项目资金监管的方式和方法,确保资金分配、使用规范有效。对部门安排到乡镇实施且在县级报账项目资金,乡镇财政要做好重点节点的监管,为县级财政部门支付资金审核提供依据。三是建立完善资金监管台账,根据项目资金性质、管理办法,分门别类建立,详细记录资金来源、拨付、使用,以及工程建设、验收各个环节情况,做到项目有数据,过程有记录,绩效有依据,为下一步财政合理有效地安排各类建设资金提供决策依据。四是发挥县乡财政资金监管信息平台作用,完善现有的功能,不断提升资金监管效率。
另一方面,要围绕村级财务监管,大力服务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乡镇财政所要切实做好“三资”委托代理服务,推进阳光村务,提高民主理财水平,规范村级组织的财务行为。要指导村集体管理使用好财政支农资金,发挥这些资产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要引导村级盘活现有资产、整合资源、用活政策,营造集体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同时要注意提升“三资”委托代理中心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村级报账员会计知识和村民监督委员会的理财意识,定期培训财经政策和业务技能,保障村级财务监管和服务的优质高效。
在新形势下,加强涉农资金的发放和监管,事关中央“三农”方针政策的有效落实,事关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当前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在农村工作中的主要职责。
关键词:资金管理;涉农资金;监管;制度健全
中图分类号:F320.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3-000-01
一、涉农补贴资金管理发放
自2003年以来,中央财政“三农”投入连年增长,财政惠农、涉农资金的大幅增长,为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和能力、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提供了强有力支撑。目前,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在全国各地已形成规范化、责任化、信息化管理体系,为进一步做好此项工作,当前还要从以下方面进行重点把握:一是落实好对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补贴政策,针对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搞好跟踪服务,动态掌握信息,精准落实补贴金额。二是继续加强补贴政策落实的抽查巡查和重点检查,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做到农户资金发放公示化、信息化,农户存折零结存。三是积极投入服务农村重点改革,协助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和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后的农户基础数据整理工作;以开展的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动为契机,查找惠农补贴管理发放中还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完善惠农补贴资金监管机制。四是进一步拓展信息公开工作方式,借助政府、财政网站等各类媒介,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方便农民群众及时知晓财政惠农补贴政策及落实情况。
二、涉农资金监管
随着涉农资金规模快速增长,政策项目类别逐步拓宽,支持对象目标日益多元,各地各有关部门不断完善涉农资金使用效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要看到,目前涉农资金使用和管理中仍存在一些不规范、不完善、不到位的地方,违规违纪违法问题屡禁不止。
一是农技、农机、民政、计生等部门对资金或项目实行多头管理,由于协调不好、缺乏科学统筹,造成了“都管都不管”的空白地带,这给涉农补助资金的监管留下了真空地带。
二是部分村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差。部分村干部素质低下,法制观念淡薄,享乐主义、吃喝之风、赌博之风严重,一心谋私利,他们往往利用职务便利,以土地补尝款、上级补贴和扶贫资金成为主要侵占对象,胆大妄为,手法简单,有的隐瞒本应属于村民的各类款项,以发补贴、奖金的名义,暗中私分;有的吃拿卡要,中饱私囊,查处时又统一口径,建立攻守同盟。
三是管理制度不健全,权力运作不透明。在基层,涉农补助资金的发放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监督制约体系,在涉农补助资金的监管上存在不少漏洞和死角,村级涉农补助资金普遍存在民主性、公开性不高,透明度低的问题。这些都给村干部克扣、截留、冒领涉农补助资金提供了合适土壤。
四是行政干预影响监管执法的独立性。受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影响,过多考虑当地利益,怕给当地政府和领导捅漏子,对问题不能如实上报和公开,往往内部消化、内部处理。或者是对违法违纪问题不以为然,认为“法不责众”,只要截留、挤占挪用的资金不落入“个人腰包”便不予处理、处罚,即便做出处理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缺乏力度,影响执法的公正性、严肃性。有的虽发生在部分地区和个别领域,但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针对上述行为,我们在涉农资金监管工作中,应围绕以下两方面搞好资金监管工作。
一方面,要围绕项目资金监管,提升监管能力。按照财政部的要求,无论是财政自身安排的项目还是部门下达到乡镇的项目,都要纳入乡镇财政监管范围。目前,至少要在以下方面加强管理。一是落实县级财政主体责任,县财政局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抓好局内科室的协调工作,建立明确各业务科室在信息通达方面责任制度,使乡镇财政准确了解监管任务和要求;分管局领导要抓协调落实,农村局要抓好乡镇财政的监管实施。二是认真研究指导项目资金监管的方式和方法,确保资金分配、使用规范有效。对部门安排到乡镇实施且在县级报账项目资金,乡镇财政要做好重点节点的监管,为县级财政部门支付资金审核提供依据。三是建立完善资金监管台账,根据项目资金性质、管理办法,分门别类建立,详细记录资金来源、拨付、使用,以及工程建设、验收各个环节情况,做到项目有数据,过程有记录,绩效有依据,为下一步财政合理有效地安排各类建设资金提供决策依据。四是发挥县乡财政资金监管信息平台作用,完善现有的功能,不断提升资金监管效率。
另一方面,要围绕村级财务监管,大力服务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乡镇财政所要切实做好“三资”委托代理服务,推进阳光村务,提高民主理财水平,规范村级组织的财务行为。要指导村集体管理使用好财政支农资金,发挥这些资产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要引导村级盘活现有资产、整合资源、用活政策,营造集体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同时要注意提升“三资”委托代理中心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村级报账员会计知识和村民监督委员会的理财意识,定期培训财经政策和业务技能,保障村级财务监管和服务的优质高效。
在新形势下,加强涉农资金的发放和监管,事关中央“三农”方针政策的有效落实,事关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当前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在农村工作中的主要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