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覆膜抗旱技术研究综述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elg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覆膜技术是一种的高效栽培技术,地膜覆盖减少了水分蒸发,有效的保持地温,有效提高增温保水效果。本文全面地分析了地膜覆盖的增温效应,保水效应以及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可为此方面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玉米 地膜覆盖 抗旱
  地膜覆盖是利用聚乙烯塑料薄膜严密地覆盖农田地面,利用其透光性好、导热性差和不透气等特性,改善農田的生态环境,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的一种栽培新技术[1]。地膜不仅能够提高地温、保水、保土、保肥,抑盐、防旱抗涝,而且还有灭草、防病虫、保苗、改进地面光热条件等多项功效[2-3]。地膜覆盖后,地膜与土壤之间设置了一道物理阻隔,膜下土壤至作物冠层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微生态系统,温、光、水、肥、气等生态条件都发生了变化,地膜覆盖的增产机制主要在于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即水、热状况,活化土壤养分,提高养分有效性及利用效率。目前,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地膜生产国和使用国,农用地膜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栽培技术。
  地膜覆盖的增温效应
  地膜覆盖后,白天塑料薄膜的透光率很高,太阳辐射的光能透过薄膜直接透射到膜下地面上,把光能转化成热能,同时由于物理的阻碍作用,土壤与空气的热交换和水分蒸发被阻隔,土壤中的水分就凝结在塑料薄膜的内壁,这样塑料的长波辐射被大大减少,而短波辐射基本不受影响,所以,更多的热量导致土壤表面和塑膜之间的温室效应大大增强。在辐射平衡中看出,覆膜地面所接受的辐射量虽比露地的少,但露地的土壤热量的 30%左右以长波辐射而散失,这样覆膜地面就相当于增加近三分之一的热量,这是地膜覆盖土壤温度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膜的增温效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水汽凝结时放出的热量,地膜覆盖的土壤温度比露地高,土壤水分汽化过程亦随之加快,但由于地膜的物理阻隔作用,使水汽只能在地膜与土面衔接的缝隙中循坏,当夜间气温下降后,水汽凝结过程又放出热量,从而减少土壤温度的下降。
  (2)地膜隔绝了土壤与外界的水分交换,减少了水分蒸发对土壤热量的损耗。影响地膜覆盖增温效果的因素很多。在作物的不同生育阶段内,因受枝叶覆盖率、日照时间、气温等因素的影响,地膜的增温效应也有较大的差别,在棉花的苗期,棉花的叶面积指数小,棉田覆盖率低,地表裸露面积较大太阳光可直射地面,此时气温对地温影响程度大,覆膜增温效应最明显。王树森等(1997)曾定量分析了地膜覆盖下 5cm 深度处的土壤温度后发现,地膜覆盖对土壤的增温效果与日照时数、土壤含水量和露地土壤温度有关:日照时数越长、土壤含水量越大,露地土壤温度越低,则地膜覆盖的增温效果越显著。Shmid etal(1998)发现,覆盖白色地膜覆盖后地表的热累积量显著高于黑色地膜,不同颜色地膜对土壤增温效应的差异,主要与不同颜色地膜对不同波段光的接收能力不同有关。日本农林省农事实验场发现从3月下旬到4月底的日平均地温Y与同时期的日平均露面蒸发量 X 之间有密切的相关关系(Y=0.821X+0.389)该试验场露面蒸发量为 3.6mm即地膜覆盖比露地增温 3.3℃另据 Gates(1962)热量平衡年平均值计算,因土壤水分蒸发而散失于大气的热量将占到土壤吸收量的 48.9%,所以,可以认为地膜覆盖的保墒效应,是土壤温度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之,影响土壤热平衡的诸多因素,在地膜覆盖后,均在不同程度上产生明显变化,这些变化减少了土壤热量的散失,所以,保温效应,是地膜覆盖提高土壤温度的机制。
  地膜覆盖的保水效应
  在我国北方旱地农田 50%左右的水分通过蒸发损失。土壤蒸发过程受能量供给条件、水汽迁移条件以及蒸发介质供水能力的影响。地膜覆盖的作用在于物理阻隔,使水分只能在膜下形成内循环,构成了纵向上升和横向渗透相结合的水分运动规律,土壤水分蒸发速度相对减缓,有效地抑制了水分蒸发损失,保证耕层土壤有较高的含水量,因而其保墒效果十分明显。覆膜后地膜与地表之间形成了2-5mm 厚的狭小空间,切断了土壤水分与近地层空气中水分的交换通道,从土壤表面蒸发出的水汽被封闭在有限的小空间中,增加了膜下相对湿度,从而构成了从膜下到地表之间的水分内循环,改变了无地膜覆盖时土壤水分开放式的运动方式,有效地抑制了水分蒸发损失,保证耕层土壤有较高的含水量。覆膜土壤不像露地那样出现高速蒸发阶段,只以平缓的低速度蒸发,而且地膜覆盖率越大,水分利用效率越高。从总体上看,地膜覆盖后,耕层土壤含水量增加 1-4%,全生长期可减少蒸发 100mm 以上。另外,膜下深层土壤水分由于毛管作用而不断上升,还增加了作物对土壤深层水分的利用,这在旱地农业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膜覆盖上层土壤含水量相对稳定,变幅减小。作物生长期,特别是苗期耕层土壤含水量的改善,对促进作物早萌发、早出苗和苗期茎叶,特别是根系的发育及促进对养分吸收和增产具有重要作用。膜的保墒节水效应在玉米的苗期和拔节期较显著,覆膜玉米耗水量在这 2 个阶段内比露地玉米分别少 26.70mm 和 18.85mm。进入抽雄开花期后,玉米的叶面积指数达到峰值,田面的覆盖度高,土壤表层的蒸发强度较之苗期低得多,在该阶段覆膜玉米的耗水量同露地玉米的差别不大,覆膜的节水保墒效应不明显。地膜覆盖的节水效应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对露地条件下地表蒸发的抑制,覆膜作物的长势比露地作物要好的多,因而它的蒸腾强度要高于后者,所以在考虑地膜的节水效应时,不应单纯考虑地膜对蒸发的影响,同时应考虑到对作物蒸腾的影响。
  地膜覆盖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地膜覆盖可使作物早出苗,提前作物生育进程。如对春小麦地膜覆盖可使作物出苗期提前7-9天。与露地栽培相比,地膜覆盖生长期一般提早10-20天左右,其中苗期缩短5-12天,开花期提前3-16天,结果期提前4-15天。把生长高峰调整到温度最高时期,以充分利用当地光热资源,为作物早熟、高产、优质奠定基础。地膜覆盖能够显著增加有效分孽数,并有利于穗的后期分化,这种通过对生育期改变的受益,主要在于作物生长前期的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后由于土壤养分条件和作物生长状况的改善,有利于增加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地膜覆盖由于改变了田间土壤水分损失状况,必然影响作物的耗水量(ET)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但在不同年份和不同地点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李生秀等(1994)和王喜庆等(1998)在过去的研究结果表明,覆膜春玉米植株的渗流量和蒸腾量显著高于不覆膜植株,显然地膜覆盖加快了植株水分代谢,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李捷和李凤民等(2000)对旱地春小麦的研究也表明,在作物生长前期地膜覆盖可以增加作物耗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郭志利和古世禄(2000)在山西寿阳用谷子进行的大田试验表明,地膜覆盖对作物耗水量影响不大,但由于蒸发量减少,蒸腾量增加,结果覆膜后水分利用率提高12%~23%。
  
其他文献
【摘要】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教学本身发展的需要。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通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等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结果。  【关键词】创新能力 创新欲望 发散思维 批判能力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提高学生的创新欲望则是提高他们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
摘要:成人现代远程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是一个借助网络平台,让学员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进行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分析当前远程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明显的不足,通过分析其成因,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给出的一些改进的思路。  关键字:远程教育成人网络教学平台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给人们带来学习知识、补充知识的需求,社会上开始提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思潮。成人远
期刊
【摘要】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探究意识的问题情境,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当中,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本文介绍几种在化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关键词】化学教学 问题情境 学习兴趣 本文为全文原
目的:探究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与马血清破伤风抗毒素的使用比较.方法:选取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0月至2019年12月急诊外科收治的开放性损伤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抽样对照方
【摘要】本文分析了传统中学化学教育中存在的系列问题,探讨了在新形势下构建中学化学教育的探究性的若干意见,旨在丰富与发展中学化学教育探究式学习实践理论,不断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 中学化学 建议    目前,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将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为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使素质教育在初中得以落实。同时,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是微生物中的一大类群,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大部分酵母菌对人类是有益的,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由酵母菌引起的感染病例急剧增加,并且治疗困难.对致病酵母菌的研究也随之成为了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了解病酵母菌的种类、分布、病症、特点、致病机理及酵母菌感染的预防与治疗对策.及一些致病酵母菌在生防领域的报道也将增加人们对致病酵母菌的认识。
一、我国现行的薪酬分配制度  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尽管我国的分配制度是好的,但具体执行起来,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  在当今企业的薪资体系中有很多种称谓,如绩效工资、职位工资、职位技能工资、协议工资、计件
期刊
【摘要】现代教育首先应该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可是许多年来,我们对这个问题置若罔闻,由于多年陈旧观念的积淀,我们在应试教育这个大转盘上惯性转动,只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视提高学生的素质。久而久之,教育人文精神内涵逐渐丧失,育人的本质退化,最终学生的意志、个性、情感以及创造力都遭到压抑和摧残。  【关键词】素质教育 课外阅读    现代教育首先应该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可是许多年来,我们对这个
提要:陵县淀积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引人注目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市场极为广阔,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陵县新的有力的支撑点。所以,不仅要注重经济资源的开发,同时也要注重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开发和利用,培育文化旅游产业。  关键词: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陵县是一个文化旅游资源大县,有悠久的历史、杰出的人物、重大的历史事件、珍稀的文物、灿烂文化和迷人风光,淀积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引人注目的文化旅游资源,这
期刊
【摘要】学案是新教育形势下的新的教学手段,它的出现引领着教学手段的不断前进。本文通过对学案基本知识以及重要性的理解,在分析学案教学现存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为了发挥学案作用应该注意的学案设计原则。  【关键词】学案教学 问题 措施    学案教学的基本知识    1.学案的概念  “学案”,即学习方案,它是指老师根据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以及生活经验,为了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构建而编制的教学以及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