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量效时效及安全性评估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lu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量效时效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其中时间窗≤3.0 h 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25例;时间窗3.1~4.5 h 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组和D组,每组30例。A组和C组给予阿替普酶0.6 mg/kg(最高用量60 mg)静脉溶栓治疗;B组和D组给予阿替普酶0.9 mg/kg(最高用量90 mg)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四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 h、24 h、7 d、30 d、90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四组临床疗效,统计四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于治疗后90 d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预后。

结果

四组治疗后1 h、24 h、7 d、30 d、90 d 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NIHSS评分随着时间的延长有明显降低的趋势。A组与B组、C组与D组同一时间点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D组分别与B组、C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后90 d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预后良好率最大为76.00%(19/25),C组预后良好率最小为43.33%(13/30),B组为64.00%(16/25),D组为53.33%(16/30)。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0,P>0.05),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9,P>0.05)。

结论

治疗窗≤3.0 h低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同样安全有效,治疗窗3.1~4.5 h常规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较好且安全。

其他文献
期刊
@@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临床分度及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的相关性,为早期判断HIE病情程度提供依据。方法入选90例足月HIE患儿,于生后12 h内进行aEEG监测,生后3~7 d行头颅MRI检查。根据aEEG监测结果将患儿分为aEEG正常、轻度异常、重度异常三组,与HIE患儿临床分度及头颅MRI分度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90例HIE患儿临
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