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量效时效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其中时间窗≤3.0 h 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25例;时间窗3.1~4.5 h 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组和D组,每组30例。A组和C组给予阿替普酶0.6 mg/kg(最高用量60 mg)静脉溶栓治疗;B组和D组给予阿替普酶0.9 mg/kg(最高用量90 mg)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四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 h、24 h、7 d、30 d、90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四组临床疗效,统计四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于治疗后90 d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预后。
结果四组治疗后1 h、24 h、7 d、30 d、90 d 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NIHSS评分随着时间的延长有明显降低的趋势。A组与B组、C组与D组同一时间点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D组分别与B组、C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后90 d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预后良好率最大为76.00%(19/25),C组预后良好率最小为43.33%(13/30),B组为64.00%(16/25),D组为53.33%(16/30)。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0,P>0.05),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9,P>0.05)。
结论治疗窗≤3.0 h低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同样安全有效,治疗窗3.1~4.5 h常规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较好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