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外阅读指导随想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junfeng_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课外阅读;书籍选择;指导;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08—0078—01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一项学习内容,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教学的总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阅读教学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而且是学好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更重要的是,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其终身学习,终身受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如何进行阅读教学已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适当的课外阅读对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十分有益。
  就目前中小学教育的实际状况来看,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多集中在课内阅读上,课外阅读指导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几乎无人问津。但从实施素质教育的方面来讲,课外阅读又显得异乎寻常地重要。那么,教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呢?
  一、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为什么要对学生选择课外读物进行指导呢?这是因为: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书籍已浩如烟海,而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能用在读书方面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极其有限的。此外,在我们能够阅读的范围内,也并不是所有的书籍都有价值,都值得一读。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读到最有价值的书,教师就必须指导学生对书籍进行选择。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涉世未深,理性判断能力,特别是批判性的鉴别能力尚不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古人讲“开卷有益”,但在今天这个信息化、知识化的社会里,显然并非“开”所有的“卷”都能“有益”。前苏联作家别林斯基曾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也有人说:“读一本好的书籍,就好像在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由此可见,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指导和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书籍才算得上是好的书籍或值得一读的书籍呢?一般来讲,好的书籍即使经过历史的大浪淘沙依然会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好书就是那些从问世以来人们就反复诵读、研读的作品。当然,一些学术上具有重要价值的作品虽然在某个研究领域被奉为经典,但并不一定适合学生阅读。
  二、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可以说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知道,学生具有一种自我生成的内在机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作者、文本、生活之间实现着多维度的融通,并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视野,随着阅读的深入,学生往往会迸发出更加深邃的、新颖的、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但这种灵光一现的思维火花往往是混合、零碎而飘忽不定的,还不能算是阅读者自己的东西,那么,怎样才能将其变成阅读者自己的东西呢?这就需要阅读者对自己思维的点滴进行筛选、组织,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只有这样,前人的或者别人的知识、思想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因此,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随时记录下自己“智慧的火花”,写下阅读内容的提要、体会、报告等,还要在这方面做出表率,并定期或不定期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切磋。这样,学生的阅读不但能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他们还能在阅读中体验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课外阅读对激励学生主动思考、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涵养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有巨大的作用。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应更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促使他们产生自主选择和主动阅读的内驱力,从而养成主动阅读的良好习惯,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
其他文献
说话,是每个人的最基本能力,是每个人在社会中的口头交流。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涉及知识、思维、性格、人文精神、组织才干等多方面,是智慧的反映。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就语文教学而言,口语交际教学是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口语交际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有
一杯茶、一本书、一扇阳光,不用真正身處其中,只要想到这幅图景,就足以让人怦然心动。有幸受邀观摩中国摄影图书榜的评审活动,在嘉兴影上书坊万余册藏书中,在书香与茶香之间,聆听各位专家各抒己见,既愉快,又享受。  尽管现在阅读的通道越来越多,信息的收集也越来越便利,但读书的话题却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悄然兴起。的确,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碎片化”对自己的侵扰时,重新回到读书的状态成为很多人的选择。甚至已
一件课堂的“意外”给了我教学的灵感。那是毕业班很普通的一堂练习课,我对着大屏幕声嘶力竭地讲解着,学生们却不时走神,这让我极为恼火,于是错误就出现了,我在黑板上写下了“Bob’s sister is going to buy two box of tissues.”台下有学生开始窃窃私语,我正要用眼神制止住下面的“小会议”,有学生举手了:“老师,我觉得您把答案写错了。”“老师怎么可能会错呢?”有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