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分析肝硬化临床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6例肝硬化患者,根据患者护理方法的区别,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采取心理措施给予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肝硬化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18-01
慢性疾病中肝硬化具有极高的发病率,肝硬化表现以门脉高压、肝功能损害等为主,该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病情迁延等基本特征,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1]。因此,肝硬化患者不仅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而且还要加大心理护理的力度,这样对治疗疾病预后的改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肝硬化护理中应用常规护理、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文抽取我院收治的86例肝硬化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抽取对象的诊断标准与肝病学分会联合寄生虫病学分会、全国传染病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关于诊断肝硬化疾病的相关标准互相符合。本组患者中男46例,女40例,年龄在28~70岁之间,中位年龄(51.2±1.1)岁;病程在10天~1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2±1.1)年。以自愿为原则,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别不大(P>0.05),具有比较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基础护理、药物及运动指导、病情观察、饮食指导等常规护理措施进行观察,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相关措施体现如下。
1.2.1 心理支持干预。医护人员在初次接待患者后,应该认真查阅病历以及询问病史,全方位评估入院患者的身体状况、经济状况以及知识水平,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合理的构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将与肝硬化疾病相关的护理康复资料、卫生保健资料向患者提供。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得以了解,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如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获得进步,则应该给予合理的鼓励以及赞扬,从根本上调动患者抵抗疾病的能力,给顺利开展护理活动奠定基础。使病人正视自己的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
1.2.2沟通干预。医护人员在接待入院患者时应该保持热情、友好的态度,详细的介绍医院相关环境,与患者交谈能够引起患者兴趣的事物,确保护患关系能够维持在和谐的状态内,另外,应该给患者提供整洁、温馨、人性化的治疗护理环境,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熟悉的感觉,从根本上减轻患者不安、烦躁、焦虑的心理情绪,维持稳定的心理接受治疗[2]。
1.2.3评估心理以及心理干预。医护人员在实施相关护理操作前,應该简要的说明护理措施的必要性,确保患者能够以稳定的情绪配合护理工作,确保患者抢救、检查的依从性得到明显提高。面对患者对治疗活动、护理活动提出的疑问,应该给予详细、全面的回答,从根本上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使患者心理焦虑的状态得到有效消除。
1.3临床效果判定标准
采取SAS评分量表、SDS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进行评定,其中,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抑郁状态较为严重,分数越低则表示焦虑、抑郁状态越正常。
1.4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护理干预前没有明显区别,观察组采取心理措施给予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临床疾病中肝硬化是较为常见的疾病,其主要是因为慢性肝病逐渐进展演变而成的,肝硬化疾病导致血管解剖结构、肝小叶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破坏,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措施进行干预,能够让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疾病的治疗,同时树立战胜病魔的自信心,通过正面的心理情绪良好的面对疾病的治疗护理活动,能够加快患者疾病康复的速度[3]。本组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肝硬化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改善情况较为明显(P<0.05)。说明了心理干预能有效的改善患者心理焦虑、抑郁的状态,降低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对医患和谐关系的建立有一定的帮助。
研究表明,肝硬化疾病临床护理工作中重视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疾病康复有一定的帮助,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艳,胡菊英,蒋依果.心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不良心理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8(01):182-183.
[2] 李维玲,袁梅.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依从性与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1,4(07):722-723.
[3] 陈利娜.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1,9(13):366-367.
【关键词】心理护理;肝硬化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18-01
慢性疾病中肝硬化具有极高的发病率,肝硬化表现以门脉高压、肝功能损害等为主,该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病情迁延等基本特征,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1]。因此,肝硬化患者不仅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而且还要加大心理护理的力度,这样对治疗疾病预后的改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肝硬化护理中应用常规护理、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文抽取我院收治的86例肝硬化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抽取对象的诊断标准与肝病学分会联合寄生虫病学分会、全国传染病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关于诊断肝硬化疾病的相关标准互相符合。本组患者中男46例,女40例,年龄在28~70岁之间,中位年龄(51.2±1.1)岁;病程在10天~1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2±1.1)年。以自愿为原则,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别不大(P>0.05),具有比较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基础护理、药物及运动指导、病情观察、饮食指导等常规护理措施进行观察,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相关措施体现如下。
1.2.1 心理支持干预。医护人员在初次接待患者后,应该认真查阅病历以及询问病史,全方位评估入院患者的身体状况、经济状况以及知识水平,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合理的构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将与肝硬化疾病相关的护理康复资料、卫生保健资料向患者提供。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得以了解,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如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获得进步,则应该给予合理的鼓励以及赞扬,从根本上调动患者抵抗疾病的能力,给顺利开展护理活动奠定基础。使病人正视自己的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
1.2.2沟通干预。医护人员在接待入院患者时应该保持热情、友好的态度,详细的介绍医院相关环境,与患者交谈能够引起患者兴趣的事物,确保护患关系能够维持在和谐的状态内,另外,应该给患者提供整洁、温馨、人性化的治疗护理环境,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熟悉的感觉,从根本上减轻患者不安、烦躁、焦虑的心理情绪,维持稳定的心理接受治疗[2]。
1.2.3评估心理以及心理干预。医护人员在实施相关护理操作前,應该简要的说明护理措施的必要性,确保患者能够以稳定的情绪配合护理工作,确保患者抢救、检查的依从性得到明显提高。面对患者对治疗活动、护理活动提出的疑问,应该给予详细、全面的回答,从根本上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使患者心理焦虑的状态得到有效消除。
1.3临床效果判定标准
采取SAS评分量表、SDS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进行评定,其中,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抑郁状态较为严重,分数越低则表示焦虑、抑郁状态越正常。
1.4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护理干预前没有明显区别,观察组采取心理措施给予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临床疾病中肝硬化是较为常见的疾病,其主要是因为慢性肝病逐渐进展演变而成的,肝硬化疾病导致血管解剖结构、肝小叶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破坏,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措施进行干预,能够让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疾病的治疗,同时树立战胜病魔的自信心,通过正面的心理情绪良好的面对疾病的治疗护理活动,能够加快患者疾病康复的速度[3]。本组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肝硬化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改善情况较为明显(P<0.05)。说明了心理干预能有效的改善患者心理焦虑、抑郁的状态,降低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对医患和谐关系的建立有一定的帮助。
研究表明,肝硬化疾病临床护理工作中重视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疾病康复有一定的帮助,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艳,胡菊英,蒋依果.心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不良心理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8(01):182-183.
[2] 李维玲,袁梅.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依从性与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1,4(07):722-723.
[3] 陈利娜.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1,9(13):36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