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英语写作要求学生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具备一定的审题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评价能力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和活动。
一、激发写作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提供令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你最喜欢哪种体育运动,为什么?假期你有何打算等,或捕捉学生的兴趣热点,如你对超级女声的看法等,帮助他们走上愿写、乐写、善写的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教授写作方法
(一)仔细审题,明确要求
每篇作文都会有一定的要求,有的是通过文字给予说明,有的是通过画面提出要求,因此,学生应通过审题,对作文的体裁、格式、采用的基本时态做到心中有数。例如,有的要求以书信格式,有的要求写E-mail,有的要求以对话形式表达。如果学生不按规定的格式去写,即使文字表达再优美,也不会得到理想的结果。
(二)抓住要点,叙述流畅
不管何种体裁的写作题,都会有几个明确的要点,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书面表达时要注意:(1)紧扣文章主题,表达清楚要求叙述的内容。(2)用自己擅长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写作,采用“某词没底,另找替换;某句有疑,寻求他法”的手段来恰当表达文章内容,保证全文的组织结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时间或空间顺序等都能得到巧妙合理的设计。
三、培养写作能力
(一)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写作
Workbook中“根据课文回答问题”是一项很好的练习,对每一个问题的回答老师可要求学生先以口头形式表达出来,再用完整的句子写出来。
每单元最后一课的写作训练,教师应特别给予重视,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及时的批阅,并且让同学互相交流作品。八、九年级的课文都有一定的篇幅,老师可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短语和句型,简述课文的基本内容,如对“The Relay Race”、“The Lost Book”等文章,我都安排学生对课文进行缩写,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精化语言的能力。当学生学了“Paul’s Day”、“Dreams”等文章后,我就让学生用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使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当时的情景。有时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创造生动的情景,既激发了学生书面表达的兴趣和欲望,又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从中受益。
(二)重视词汇与语言教学,强化基本句型的训练
要使学生真正掌握词的用法,在课文教学时,老师要通过演示、讲解、操练和反复使用,使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进入八年级,课文中的基本句型都进行了一定的扩展和变化,我常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对句子结构加以总结,告诉学生我们平时阅读中所见到的句子往往都是运用形容词、副词、动词不定式、动词的-ing形式,各种短语和从句等对基本句型进行了修饰、充实,从而使句子意义更加完整,因此,每学一个新的常用简单句。除了教材上设计的替换词外,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更多的替换练习,注意英、汉句型语序的比较,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句子结构,为他们不断提升书面表达能力奠定基础。
(三)循序渐进
英语写作能力必须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进行训练。教师应注重抓基本功训练,严格要求学生正确、端正、熟练地书写字母、单词和句子,注意大小写和标点符号。进行组词造句、组句成段练习时,要求学生写出最简单的短句,为以后英语作文打好扎实的基础。如写“我的家庭”时,指导学生写出一些简单句。例:There arethree members in my family:my father,my mother and I.Myfather is a farmer,My mother is a shop assistant,I am a middleschool student,My parents are busy a11 day,I often help themwith the housework,They love me deeply,I love them,too,这种练习可以安排在刚开始的一轮复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写出含有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或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等形式的句子。
(四)限时训练
训练时当场发题,限时交卷,促使学生瞬间接受信息,快速理解信息,迅速表达信息,提高实际应用和应试能力。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白中考书面表达题既不是汉译英,也不是作文,不可任意发挥,要求的是将所规定的材料内容经整理后,展开思维,目的在于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准确地表达意思的能力。必须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牢牢记住以下口诀:“先读提示,弄清要点与格式;时态语态要当心,前后呼应要一致;句子结构和搭配,语言习惯莫违背;文章写好细检查,点滴小错别忽視。”学生明确目的并掌握要领后,要严格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训练的初级阶段,每次时间可放宽一点。随着学生写作能力增强,时间相应缩短,逐步做到20分钟内完成任务,决不能养成拖拉的坏习惯。
总之,英语书面表达的训练是综合能力的训练之一,大量的多种训练要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因为英语的听、说、读、写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体。熟读成诵也是写作的关键和基础。因此,平时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多读多练,坚持不懈,熟能生巧,最终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一、激发写作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提供令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你最喜欢哪种体育运动,为什么?假期你有何打算等,或捕捉学生的兴趣热点,如你对超级女声的看法等,帮助他们走上愿写、乐写、善写的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教授写作方法
(一)仔细审题,明确要求
每篇作文都会有一定的要求,有的是通过文字给予说明,有的是通过画面提出要求,因此,学生应通过审题,对作文的体裁、格式、采用的基本时态做到心中有数。例如,有的要求以书信格式,有的要求写E-mail,有的要求以对话形式表达。如果学生不按规定的格式去写,即使文字表达再优美,也不会得到理想的结果。
(二)抓住要点,叙述流畅
不管何种体裁的写作题,都会有几个明确的要点,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书面表达时要注意:(1)紧扣文章主题,表达清楚要求叙述的内容。(2)用自己擅长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写作,采用“某词没底,另找替换;某句有疑,寻求他法”的手段来恰当表达文章内容,保证全文的组织结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时间或空间顺序等都能得到巧妙合理的设计。
三、培养写作能力
(一)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写作
Workbook中“根据课文回答问题”是一项很好的练习,对每一个问题的回答老师可要求学生先以口头形式表达出来,再用完整的句子写出来。
每单元最后一课的写作训练,教师应特别给予重视,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及时的批阅,并且让同学互相交流作品。八、九年级的课文都有一定的篇幅,老师可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短语和句型,简述课文的基本内容,如对“The Relay Race”、“The Lost Book”等文章,我都安排学生对课文进行缩写,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精化语言的能力。当学生学了“Paul’s Day”、“Dreams”等文章后,我就让学生用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使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当时的情景。有时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创造生动的情景,既激发了学生书面表达的兴趣和欲望,又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从中受益。
(二)重视词汇与语言教学,强化基本句型的训练
要使学生真正掌握词的用法,在课文教学时,老师要通过演示、讲解、操练和反复使用,使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进入八年级,课文中的基本句型都进行了一定的扩展和变化,我常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对句子结构加以总结,告诉学生我们平时阅读中所见到的句子往往都是运用形容词、副词、动词不定式、动词的-ing形式,各种短语和从句等对基本句型进行了修饰、充实,从而使句子意义更加完整,因此,每学一个新的常用简单句。除了教材上设计的替换词外,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更多的替换练习,注意英、汉句型语序的比较,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句子结构,为他们不断提升书面表达能力奠定基础。
(三)循序渐进
英语写作能力必须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进行训练。教师应注重抓基本功训练,严格要求学生正确、端正、熟练地书写字母、单词和句子,注意大小写和标点符号。进行组词造句、组句成段练习时,要求学生写出最简单的短句,为以后英语作文打好扎实的基础。如写“我的家庭”时,指导学生写出一些简单句。例:There arethree members in my family:my father,my mother and I.Myfather is a farmer,My mother is a shop assistant,I am a middleschool student,My parents are busy a11 day,I often help themwith the housework,They love me deeply,I love them,too,这种练习可以安排在刚开始的一轮复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写出含有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或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等形式的句子。
(四)限时训练
训练时当场发题,限时交卷,促使学生瞬间接受信息,快速理解信息,迅速表达信息,提高实际应用和应试能力。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白中考书面表达题既不是汉译英,也不是作文,不可任意发挥,要求的是将所规定的材料内容经整理后,展开思维,目的在于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准确地表达意思的能力。必须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牢牢记住以下口诀:“先读提示,弄清要点与格式;时态语态要当心,前后呼应要一致;句子结构和搭配,语言习惯莫违背;文章写好细检查,点滴小错别忽視。”学生明确目的并掌握要领后,要严格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训练的初级阶段,每次时间可放宽一点。随着学生写作能力增强,时间相应缩短,逐步做到20分钟内完成任务,决不能养成拖拉的坏习惯。
总之,英语书面表达的训练是综合能力的训练之一,大量的多种训练要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因为英语的听、说、读、写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体。熟读成诵也是写作的关键和基础。因此,平时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多读多练,坚持不懈,熟能生巧,最终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