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n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育,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在语文教学中陶冶美的情趣,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要求。美育,是指人们通过情感体验,在自然、社会等领域做出评价、判断,从而养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小学语文阅读课,学生阅读的教材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文质兼备,给人美的感受与心灵的净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审美因素处处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方式也多种多样。
  一、导语要有引人入胜之美
  精彩的导语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为接下来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强调导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尤其是语文阅读课上,精彩的导入能够引人入胜,带领学生进入一种新境界。
  例如,在上《桂林山水》一课时,我用这样的方式导入新课:“巍巍中华,大好河山;崇山峻岭,波浪滔天——这是说的哪里?‘长在深山人未识,一朝觑见叹倾城’,她像一位美人,不知大家能否有幸一睹她的容颜?——这又是说的哪里?今天,让我们随着文人的步履,在青山绿水间游荡,听这位江南美人的低声呢喃……”听着这段话,伴随着轻音乐,再欣赏着风光旖旎的视频影片,学生睁大眼睛,面带笑容,兴趣盎然,跟随着老师的节奏,全心全意投入到如梦似幻的桂林山水画卷之中。整节课下来,没有一名学生注意力分散,或昏昏欲睡,大家在一种美的氛围下,体会到风景美,文字美。当然,导语并不仅仅只是上课前的引导性语言,在每个环节都可以灵活运用导语,只要语言优美流畅,就能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因此,精彩的导语能够唤醒学生的审美细胞,使学生感受到语文阅读的魅力所在。
  二、朗读要读出意境之美
  反复诵读,书中真义自然理解。那么,朗读,不仅仅是内容,其意境之美也能自然而然体会出来。小学语文阅读课,读更是关键一环。朗读,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感受字里行间的蕴意。因此,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美,陶冶学生的情操,是语文阅读课的重要任务。
  在上《春雨的颜色》一课时,我指导学生读出春雨落下时的轻柔声音,以及小动物们活泼的语言。春雨像纺线,“沙沙沙”一定是轻轻的,柔柔的。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小动物们争论开来,各抒己见,那么此时必定是热闹无比的。小燕子,小黄莺,小麻雀,大家七嘴八舌,各自发表各自的见解,此时的语调必定是提高的,重点字词必须要强调读的。“春雨是绿色的,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就绿了。”朗读小动物们的话,从“绿色、红色、黄色”以及春雨所滋润到的花,草,树中,一定要读出童真童趣,才能感受到孩子眼里的春雨是这样那样的颜色,春雨是美好的,生机勃勃的,五彩繽纷的。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朗读,反复诵读,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美的体验。
  三、勤于思考要理解文意之美
  理解文意,是审美的前提。只有充分理解课文的内容,才能领悟到作者笔下的真谛。无论是写人的文章,还是记事的文章,要想使学生感受到文字的美,必须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抓住文章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审美,在审美的过程中理解。
  例如在上《送给爸爸的新年礼物》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即懂事的公麦克一大早起来帮爸爸挤牛奶,以此作为新年礼物的故事。仅仅理解课文故事情节是不够的,还应该让学生体会小主人公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我提出一个问他:“课文中哪一出描写最触动你的内心?”学生默读后思考片刻,开始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认为公麦克等待新年钟声敲响的部分最受感动,表达了他渴望送给父亲惊喜,对父亲浓浓的爱;有的认为课文开始部分最触动自己的内心,因为可以看出来公麦克非常懂事,一直关心着父亲。从这些细节描写中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体会公麦克与父亲之间的感情。许多同学在理解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陶冶,更有的同学感动的留下了眼泪。于是,我让学生想一想有没有可以送给妈妈的礼物,因为没几天就到三八妇女节了,并让学生把经过记录下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无处不在,除了文中提到的通过导语、朗读、理解等方式加深学生的审美体验外,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想象再创情境、创造审美,也是一种重要方式。总之,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语文教学工作者在阅读课教学过程中,要从多角度出发,活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发现美,感悟美,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公凤霞,山东蒙阴县岱崮镇中心小学教师。
其他文献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rn我从前知道王昭君沉鱼落雁之美貌、貂蝉倾国倾城之绝姿无人能比,殊不知,美自在人心.大千世界,众生千姿百态,像劳动者身上闪烁着的朴素之美,又怎可比拟?r
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采用“激励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并且评价不仅针对学生的成绩,还应面向学生整个学习过程。高中语文是一门必修的人文学科,它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必须重视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为前提,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要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模式,让高中语文过程性评价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一、明确过程性评
期刊
【摘要】本文从数学建模的教学入手,分析了数学建模课程的重要性特别是对数学课程的作用,指出二者的相辅相成关系,并提出了对数学建模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数学模型 数学教学 建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0(a)-0148-01      本学期有幸上了数学模型这门课程,有一些心得与大家共享。首先我们给出数学模型的概念、建模过程和
拓展教学是当下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教学方式。但教学实践中,其作用往往被教师无限放大,拓展没有原则、没有节制,以致于失却了语文学科的本色。其实无论怎样拓展,都应该以文本内容为基础,深化教学内容,发展学生能力。切不可将拓展环节当作“卖点”来卖弄自己的才学,刻意追求教学的新意,将语文课上成漫谈课或综艺课。  阅读教学实践中,我尝试运用现代诗读写的方法组织拓展教学,以此丰富文本内涵,抵达学生能力发展的三重境界
期刊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知道自己读的书不多,诗就读的更少,对于作诗就更躲得远远的了。只是,在和学生一齐阅读的过程中,我深深的感受到阅读的重要。对于孩子们来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的多,写作的根基就厚实。从来不阅读的孩子是肯定写不出好文章的。而作为一名老师,不阅读就不能体会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的乐趣,不阅读就不能感受和孩子一起汲取营养的欣慰。爱阅读,爱孩子,爱这个在阅读中浸染芬芳的每一个
期刊
兴趣是人在精神层面对某项事物的认可,并将渴望从事某个活动的意识形态体现在身体力行,由兴趣产生的内在力量是推动人行动的巨大动力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根本、最有效的因素。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小学里,独立阅读在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和审美发展中起着特殊的作用。”阅读在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
期刊
话题要从寒假里看的由汤唯主演的电影《黄金时代》说起。其实早已过了追星的年纪,但就是欣赏萧红。这位民国的传奇女作家、30年代文坛奇女子。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她执着于写出优质的文章,勇敢释放细腻敏感的情感,用自己的方式唤醒民众的心灵。而身为教师的我,何曾体会教材编排者的良苦用心?何曾真正走进作者、体味文本呢?我要重拾起那一朵朵被我遗忘的美文之花。不再只是形式上的走過场,而要真正地走近它、欣赏它。  一、
期刊
李筱懿的新书《在时光中盛开的女子》是一支经过岁月积淀之后盛开的花朵,它告诉我们:虽说月有阴晴圆缺,但月圆则亏,月亏则圆。凡事如果做得太满,总会有缺憾;相反,凡事如果都留有余地,可能最终会是一个圆满的结局。比如:她在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把天聊死是一种怎样的感觉》里谈到——聊天不要急着表现自己的才华,而要多倾听,要让对方说爽了,才是一个“高情商”的人。同时讲到她年轻的时候喜欢争论,“在争论中表达自己打
期刊
漫天的阴霾笼罩着整所学校,昏暗的走廊里,每个人都低头匆匆行走,四周很安静,仿佛随时都可以听见中考那沉闷的逐渐逼近的脚步声。教室里,纷纷扬扬的粉尘犹如一个个艺术家在舞
那一年,男孩初三。个子高,篮球打得好,青春洋溢,朝气蓬勃。男孩有一个羞涩的梦想,关于隔壁班级那个可爱的女同学。他希望有一天,当他夺得篮球场上的桂冠,女同学能够走到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