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摘要:欲望在西方传统思想中一直被理解为匮乏或缺失,是一种不完善的表现,尤其在精神分析中,欲望受到强烈的压抑和否定。德勒兹极力批判这种具有唯心主义性质的传统欲望观,提倡一种积极的欲望观。他认为,欲望不是消极的力量,而是一种积极的力量,具有生产性和建设性。在这个意义上,欲望不但不应受到压抑,而且应得到自由和充分的表达。德勒兹的欲望观是一种后现代的唯物主义欲望观。 关键词:欲望;匮乏;欲望的生产性;精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欲望在西方传统思想中一直被理解为匮乏或缺失,是一种不完善的表现,尤其在精神分析中,欲望受到强烈的压抑和否定。德勒兹极力批判这种具有唯心主义性质的传统欲望观,提倡一种积极的欲望观。他认为,欲望不是消极的力量,而是一种积极的力量,具有生产性和建设性。在这个意义上,欲望不但不应受到压抑,而且应得到自由和充分的表达。德勒兹的欲望观是一种后现代的唯物主义欲望观。
全文查看链接
后现代唯物主义欲望观实现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结合。在德勒兹看来,精神分析的创立本来是一件极其了不起的事情,但它的后期发展却变质了,转折点就在于俄狄浦斯情结的发现,这“是唯心主义的转折点”[1](P65)。尽管精神分析学家都意识到欲望的生产性,但他们竭力否认这一事实,试图将其纳入俄狄浦斯情结的框架中,把它的非俄狄浦斯的本性转化为前俄狄浦斯或类俄狄浦斯。他们非但没提倡欲望的自由表达,而且对欲望进行残酷的压抑。他们强行将俄狄浦斯引入无意识中,“把它注射进所有的无意识之中”[1](P66),这造成了一个虚假的后果:俄狄浦斯情结私自占有了欲望生产,好像所有欲望生产性的力量都源自俄狄浦斯情结。事实上,欲望生产一直都存在,精神分析却把生产性的无意识转化为表达性的无意识,没有对欲望的生产性给予充分的重视。德勒兹试图从欲望的生产性角度实现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的联姻,实现别人没有实现的理想。精神分析只考虑人的心理动力因素而没有考虑生产,马克思主义只考虑生产而没有考虑心理动力因素。德勒兹的欲望生产概念则把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了欲望和生产的对折和重叠,构成了“欲望-生产”的褶子,使精神分析发生了唯物主义转向,欲望观也因此发生了唯物主义转向。他认为,并“不存在一方面是真实的社会生产,另一方面是幻想的欲望生产”[1](P36)。只存在同一个生产(即同一个生产过程),并不存在心理过程向社会系统的投射,也不存在两个过程的相互侵入。如果我们仅停留在弗洛伊德和马克思两套术语的相互投射与转化中,那么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比较就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我们必须承认这两个过程其实只是同一个生产过程,“确实,社会生产仅仅是限定条件下的欲望生产”[1](P36)。在欲望和匮乏的关系上,马克思也认为并不存在所谓的匮乏,社会生产并非建立于匮乏的基础之上,他们“在社会生产的富裕中组织匮乏,让所有的欲望在匮乏的恐惧中倒转过来”[1](P36)。欲望本身具有生产性,但传统的唯心主义欲望观建立于匮乏基础之上,统治阶级抓住人们对匮乏的恐惧心理,从而使支配人们劳动的行为合法化。
全文查看链接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摘 要:哲学文本翻译的最大困难在于哲学语言的涵义多重性和语境的复杂性。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在于语言的隐喻性质,所谓隐喻是指根据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验另一类事物。任何语言从本质上说都是一个隐喻系统,它构建了我们的日常概念系统,尤其是那些抽象概念。文章以“心灵”概念为例阐述了统一译名是不存在的,翻译的功夫在于解释和商讨。 关键词:哲学翻译;隐喻;心灵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要:中国古代成文刑法典中的概括性禁律源远流长。在中国的传统语境中,概括性禁律的产生具有必然性。借助于司法过程的展开,概括性禁律不仅发挥着在疑难案件的审谳中建构法律推理大前提的功能,而且对礼教秩序和皇权具有补充性维护作用,并为司法擅断提供“合法性”依据。 关键词:概括性禁律;渊源;法律推理;司法擅断 作者简介:钱锦宇(1978-),男,云南昆明人,山东大学法学院法理学博士研究生,从事法理学研究
摘要:生物多样性保护一直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而农业与生物多样性的协调问题又是我国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研究重点。文章在分析利用传统方法不能切实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指出生态农业将成为农业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核心战略。通过对生态农业在协调农业和生物多样性管理模式的例证分析,提出我国生态农业政策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关键词:生态农业政策;农业;生物多样性 作者简介:朱文玉(19
摘要:青年鲍德里亚在《生产之镜》一书中,指责马克思的自然观仍然是启蒙观念中的奴役性关系概念,因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基础是征服自然的物质生产。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大写的规律和自然必然性都是这种支配性思维的产物。文章依据对马克思经典文献的科学理解直接回应了鲍德里亚的上述批评,并指认了其误读马克思的根本原因在于将生态伦理中的反人类中心主义畸变为一种本体论话语,他开始走上彻底否定人类对自然的一切
摘 要:互动,即相互推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内在关系的应有体现。实现效率与公平的互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追求。现实中影响效率与公平互动实现的因素既表现在初次分配的起点和结果两个不同层面,又表现在再分配的税收和社会保障两个不同层面。为实现效率与公平的互动,必须针对诸多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效率;公平;互动;初次分配;再分配 中图分类号:F046
编者按:当代法国哲学为世界贡献了太多的哲学家和哲学理论,对法国哲学的引介和解读是中国哲学界创新发展的契机。本期“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专栏刊发了杨大春教授组织的一组探讨当代法国哲学的论文。其中,《文化与生命》一文剖析了米歇尔·亨利的文化观,对现代性造成的科学主义泛滥进行了深刻的揭示;《表象的毁灭》一文阐发了德勒兹对近代知识论哲学内在机理进行的抽丝剥茧式的剖析以及由此在差异的基础上重建哲学的努力;
石 鹏/译 摘要: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批判主要从普世论、个体论和社群价值三个方面展开,并显示出从抽象的哲学向具体的政治学的兴趣转向,即争论的焦点不再是自由主义的哲学基础问题,而是现实的政治设计问题。社群主义在东亚国家得到了更多的回应,这既有政治原因也有文化原因。 关键词:社群主义;自由主义;社群 作者简介:丹尼尔·贝尔(Daniel A.Bell),贝淡宁系笔名, 牛津大学政治学博士,清
摘 要:不当得利旨在调整无法律上原因而发生的财产变动,与合同、侵权鼎足而立,是民法的基本制度。文章以比较法为视角,对德国与法国的不当得利制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以此为基础,评述了我国法律关于不当得利的规定,并提出具体的立法建议。 关键词:不当得利;返还诉权;立法建议 中图分类号:D922.2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06)02—0083—06
蒋丽梅 译 摘 要:莫卡德是他所谓的“阅读”行为的倡导者,追求一种对特定文本中特定段落的直接、可持续的阅读方式。在我们的“哲学文本”和几种“哲学翻译”实践中,为了证明这种实践的正当性,我们不但不会排除对这些经典复杂的从文学、历史、语文学,尤其是最近兴起的考古学角度进行的阐释,我们甚至还要充分利用以上的诸种方法。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希望尽可能地领会这些文本最为广博的涵义,以此消弭因我们自身
张 爽/译 摘要:全球化具有不同的层面,这些层面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甚至是相互冲突的,例如经济的全球化与社会正义的全球化。因此,对全球化进行单纯的批评和支持是没有意义的,只有理性的分析才能阐释多元全球化。在此意义上,知识分子应担负起我们时代自我理解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多元全球化;知识分子;世界公民 作者简介:车仁实(In-suk Cha),弗莱堡大学哲学博士,韩国首尔大学名誉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