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贴下穿地铁车站的新建通道开挖方法对比分析

来源 :铁道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binw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托新建成都地铁8号线倪家桥车站换乘通道密贴下穿既有1号线车站工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了在三种不同开挖工况下既有车站底板、新建通道初期支护结构以及围岩的力学响应.其中工况1为5部10导洞开挖,工况2为4部8导洞开挖,工况3为3部6导洞开挖.研究结果表明:工况1既有车站底板沉降最大值为4.13 mm,分别为工况2和工况3的89.39%和77.20%;工况1初期支护弯矩最大值为40.15 kN·m,分别为工况2和工况3的81.23%和74.78%;工况1的总塑性区面积为86.59 m2,分别为工况2和工况3的94.75%和91.32%;综合来看工况1最优,同时说明分部开挖中各分部大小对新建结构本身影响最大.
其他文献
目前中国和俄罗斯在建筑领域正深化合作,为了使中国企业更好地进入俄罗斯公路建筑市场,结合首次承建的高速公路项目(俄罗斯M-12莫~喀高速公路V标)造价管理经验,对俄罗斯高速公路工程造价体系进行了分析.首先介绍了俄罗斯国家预算定额体系、定额的分类以及工程造价的编制方法:基准指数法和资源法,以及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其次,分析了俄罗斯高速公路工程造价各项费用的构成、取费的标准和依据以及高速公路工程造价的审批程序,并以M-12莫~喀高速公路V标的预算构成文件为例对造价体系的构成做出说明;最后,分析了俄罗斯高速公路预算
对打磨前后的高速铁路道岔打磨受限区特征断面钢轨廓形进行测量,建立车辆-道岔耦合动力学模型仿真模拟列车通过打磨前后道岔打磨受限区的动力学特性,并对车辆动力学性能进行现场实测.结果表明:廓形打磨后,道岔打磨受限区内侧工作边明显低于打磨前,且降低值得到明显优化,全新车轮及磨耗车轮与打磨后的道岔受限区特征断面接触时的等效锥度均得到明显改善且均在理想范围内;在不同运行速度下,全新车轮及磨耗车轮与打磨后的道岔受限区特征断面接触时,构架及车体横向加速度均减小,列车轮轨接触关系得到优化,列车运行横向稳定性得以提升.现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