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中的非理性要素:一项理解未来传播的重要命题

来源 :探索与争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c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文明的主流理性主义范式下,非理性要素长久以来被否定或忽视,"非理性"一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内涵也有待梳理辨析.如今在社会科学领域的"情感转向"中,排斥、限制非理性要素的理性主义范式开始松动,直觉、情感、意志的重要性逐渐受到关注.从关系视角视之,人类几乎所有的认知与行动都是由理性与非理性因素共同驱动的,只不过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摆脱失范框架为理解非理性要素打开了更宽的视野.从环境层面来看,这些要素在新传播系统中得到更加充分的呈现和调用;从机制层面来看,相互关注与情感连带分别对应形成的关系路径与情感路径;从结果层面来看,主观性、情感性和体验性内容成为未来发力的主要方向.非理性要素的引入,将为互联网的动员机制、社会治理与舆论引导、国家-公众的协商互动等重要问题的回应提供新的进路.
其他文献
本文在多位学者研究基础上构建了区域创新政策的多维度评价模型,以2008年至2019年间江苏省、安徽省和陕西省省级层面的区域创新政策为样本,将创新政策分为供给导向型、环境支持型和需求导向型三个类别,从政策强度、政策协同度和政策完善度三个维度进行量化分析。通过对安徽省区域创新政策的纵向分析和苏皖陕三省区域创新政策的横向分析,结果显示,第一,在总评和分项分析中,江苏省的区域创新政策绩效水平最高,安徽省次之,陕西省最低;第二,三省的需求导向型创新政策水平相较于其他两种政策类型普遍偏低;第三,三省政府在创新政策顶层
目的探讨血清电解质(钙、镁、钾、钠、磷、氯)紊乱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聚集效应。方法纳入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于苏州市共22家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2433例电解质数据资料完整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无电解质紊乱组(1175例),1种电解质紊乱组(802例),2种电解质紊乱组(338例)和3~6种电解质紊乱组(118例)。使用Kaplan-Meier曲线比较不同电解质紊乱组住院期间死亡情况,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电解质紊乱对死亡的聚集效应。结果共有89例(3.7%)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