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脊髓损伤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为伤后继发性损害和神经再生困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一种能广泛促进来源于中胚层及神经外胚层细胞增殖的多肽生长因子,对神经具有保护作用。
【机 构】
:
宜昌,三峡大学仁和医院骨科:44300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脊髓损伤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为伤后继发性损害和神经再生困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一种能广泛促进来源于中胚层及神经外胚层细胞增殖的多肽生长因子,对神经具有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贵刊在第7期发表"可吸收线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一文,本人对此有不同看法. 该文临床意义似乎不大.单纯张力带的髌骨固定方法本身已淘汰,而改用克氏针垂直固定骨块,再用钢丝张力带固定.如果作者所指的是单纯使用可吸收线作张力带固定而未使用克氏针,则这种固定方法强度肯定不够.如果使用克氏针固定,则仍需取内固定.而单取2枚克氏针的切口和取克氏针加钢丝的切口没有太大差别.
目的 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股骨截骨方法进行改良,通过截骨厚度的测量和临床随访对改良截骨方法的手术效果进行评估. 方法改良股骨截骨模板,股骨后髁截骨厚度增加3 mm.对81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各向截骨厚度进行测量,分为膝内翻和膝外翻两组,对截骨厚度和假体厚度进行比较分析.术后平均随访27.1个月. 结果全组患者屈膝间隙和伸膝间隙平均截骨厚度均小于假体厚度.膝内翻和膝外翻组间除股骨后髁内侧截骨厚度
本院于2008年引进瑞典产医科达PRECISE直线加速器近期出现PRF EN CHK联锁故障,现将检修过程总结如下.一、检修方法1.故障现象:机器在加高压准备出束时出现PRF ENCHK联锁,加速器不出束,3~5s后报错665.开始出现故障时1d内有2、3个照射野出现联锁,换野转机架后恢复正常.1周后联锁出现频率明显增加,且发现在300°左右某2个固定照射野始终无法出束,机器带故障运行2周后机器在
目的 评估采用延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RudeeiⅢ型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997年5月~2003年6月,对38例RudeeiⅢ型Pilon骨折患者急诊行跟骨牵引,同时使用甲基强的松龙和甘露醇。5~8d后予常规切开复位并用苜蓿叶钢板固定。术后1周即行踝关节不负重活动。结果 随访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均采用Teeny和Wiss系统进行主客观评估,优良率74%,中21%,差5%。所有骨折的平均
由《当代医学》杂志社、中华介入放射学杂志(电子版)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影像医学研究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承办,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中华放射学杂志、介入放射学杂志协办的”第五届中国肿瘤介入与微创治疗大会暨上海第四届肝癌综合介入诊疗国际会议”定于2014年4月11-13日在上海举行。本次大会主题为多学科合作,规范化诊疗。宗旨是为各
核因子κB(NF-κB)是一种重要的二聚体核转录因子,存在于多种细胞,参与细胞的黏附、炎性细胞的趋化、增殖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的基因转录,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意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NF-κB在修复细胞的生理或是病理性修复中可以起到枢纽性作用.
患者男,21岁,卡车司机,交通事故致胸部挫伤后被立即送至医院.体检:意识清楚,可行走,无口唇、眼睑苍白,未见全身皮肤外伤,胸部无瘀斑.听诊:心率 110 /min,律齐,心音低钝,心脏各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血压为100/70 mm Hg(1 mm Hg = 0.133 kPa).X线胸片见心影大致正常,主动脉结不宽,但CT提示主动脉根部直径约6 cm,主动脉根部疑有假腔存在;彩色超声心动图显示
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是骨折获得良好疗效的必要条件,坚强内固定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1,2].由于没有全真髋臼骨折模型,既往国内外学者均以锯或凿制模型进行髋臼骨折内固定稳定性研究[3-8].这种非暴力性损伤的模型与临床髋臼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相差甚远.笔者制成制作难度最大的髋臼"T"形骨折模型,以期为髋臼骨折内固定稳定性研究提供可靠的生物力学基础,并从某种程度上揭示髋臼骨折的损伤机制.现报
目的 探讨天鹅记忆接骨器(SMC)对实验性骨折愈合中骨生物电的变化及其与骨折愈合的关系. 方法 33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肱骨干截骨后,随机选取一侧用SMC固定,对侧用四孔加压接骨板(DCP)固定,在骨折前、骨折后、内固定术后即刻、1,2,4,8,12周,应用改良的Friedenberg技术,连续测量8只兔骨折端生物电的变化.在术后1,2,4,8,12周各处死大白兔5只,骨折部取材,制作HE切片.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