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品读文字背后的真情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158901937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如茉莉》是一篇清新、朴实的散文,作者以“爱如茉莉”为题,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的小事,告诉我们真爱就如茉莉般平淡而馨香。文章语言简洁、含蓄,以父母之间平淡无奇却又真真切切相亲相爱的细节描写为内容,以“我”对茉莉花前后不同的感受为线索,对父母病房中情景的出人意料的解剖,形成了绝妙的构思,十分引人入胜。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积极指导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用心品读文字背后的真情。
  
  一、整体阅读,寻觅“爱如茉莉”
  
  (1)谈话式导入课题:“在你们的印象中,茉莉是一种什么样的花呢?”(相机板书茉莉花的特点:平淡无奇、洁白纯净、幽香缕缕)
  [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寻找品读文字的支架]
  (2)茉莉平淡无奇,但是洁白纯净,幽香缕缕,使人感到无比温馨。有一种爱如茉莉(板书课题),为什么说“爱如茉莉”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借助课后生字词表,读通、读顺课文,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这件事中什么地方体现了“爱如茉莉”?
  [阅读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非常重要。这一环节是从茉莉的感受中创设问题情境,以使学生急于探求“爱”和“茉莉”之间如丝如缕、似断实续的联系。同时,引导学生通篇阅读课文,体现语文的整体性!
  (3)利用学生的回答,相机朗读几个小节,起到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二、初读设疑,追问“这也叫爱?”
  
  (1)茉莉平淡无奇,妈妈认为真爱就像茉莉,文中的“我”开始也这样认为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2)指导朗读,读出“这也叫爱”?(板书:这也叫爱?)
  [笔者没有急于要求学生去寻找“真爱如茉莉”的答案,而是随着作者的心情,追问起妈妈的回答,其实这也是学生的心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反而会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产生思堆的火花]
  
  三、深入研读,顿悟“这就是爱!”
  
  (1)那株茉莉花如此“平淡无奇”,为什么妈妈却说真爱就像茉莉?默读课文6-18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受到“爱如茉莉”的语句,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指导方法:爸爸妈妈的爱镶嵌在课文的细节中,要求同学们关注细节,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流露出茉莉般的真情,荣莉般的爱;同时,要感受描述的语言,要通过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去感受茉莉般的温情与爱。
  [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求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引导下,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凭借教师提供的一些阅读规则和自己的经验,去体味、体验内中情味或情感,去寻绎文本语言背后的特殊的意味、意蕴,最终得到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形成一定的语言文字素养]
  (2)读议交流。
  ①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
  引导1:在妈妈心里,生病与爸爸吃饺子哪一个重要?
  引导2:“爸爸直奔医院”,从“直奔”这个词读出了什么?
  [通过对“奔”和“走”的比较、品读,让学生与同伴、文本或者是文本的作者进行多维度的对话,在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中,逼近文本的真实意义]
  ②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引导1:谈谈对这段话的总体感受。
  引导2:从“恬静的微笑”、“紧握着的手”看出什么?
  引导3:一个“探”字使你想到了什么?
  [通过“探”字与“照”、“射”的比较,去体会“探”在这里的感情魅力。通过这样的比照感受“探”的独特,也能够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用情感去支配语言,这就是语言有温度的原因所在。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会接近语言的真象]
  ③“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她一动我就惊醒了。”和“爸爸去洗漱……爱如茉莉”。
  引导1: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感悟内心。
  引导2:联系当时情景、抓住提示语指导朗读。
  [当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灵,受到强烈震所有震撼之际,他们已经感受到文章的内涵,因此教师已无需过多地解说,留下空白尤为重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去驰骋自己的想象,去寻找更为广阔的人生真谛]
  (3)齐读第18自然段。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板书:这就是爱!)
  [点明题目和中心,呼应开头“这也叫爱”的疑问,使教学前后浑然一体]
  
  四、联系生活,品味“爱如茉莉!”
  
  (1)你的父母肯定也是像文中的一样相濡以沫,你能回忆一两件这样的事来说一说么?
  (2)组织学生交流、品味自己身边那淡淡的如茉莉般芬芳的爱。
  [阅读教学应当张扬个性,但张扬个性要有一个基点,那就是要在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一番读书感悟品味的基础上进行。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恰到好处,既是对前面教学的照应,又给了学生心灵释放的时间和空间,有助于学生对“爱”的理解和升华。学生因性格不同、生活不同、阅历不同、家庭不同,必将带来丰富多彩的答案。这样的语言实践能有力地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同生共构]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和基础是对文本解读的水平和质量。这堂课的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品读文字,感受“这也叫爱”,从“?”(疑惑的)~“!”(赞叹的)的过程,体现了作者的一个理解过程,同样也符合学生理解的过程。笔者从“初读——质疑——感悟——升华”等环节铺开教学,让学生透过表面上的文字符号与隐藏在文本后的作者进行心灵对话和情感交流,潜心审视和领悟文本的内在意义,探寻文本意义生成的途径,将文本的主体价值转化为学生个体精神的成长需求。“爱如茉莉,课如茉莉”,看起来平淡无奇,品起来幽香缕缕,回味起来清香袅袅。
其他文献
2018年2月6日上午,中组部副部长、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到北京五洲大酒店慰问看望高技能人才,并代表人社部党组向工作在一线的高技能人才致以节日的问候。人社部副部长汤涛及北京市政府有关负责同志陪同慰问。  在北京五洲大酒店,尹蔚民走进黎长新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实地参观、了解第六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黎长新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等方面情况,观看了五洲大酒店中式面点、中式烹调、西式面点和西式烹调4个专业团队现
【缘起】    今天一早,我刚到教室,同桌谢炳就冲我喊道:“周正勇,昨晚在咱们班的QQ群里怎么没看到你啊?‘潜水’去了吧?”我回答说:“是呀,昨晚,我在教我那菜鸟表姐玩QQ游戏呢!”  每每批改学生的日记,类似新鲜的词语能搜罗一大堆。这就是平时学生们津津乐道的网络语言。诸如以“酷”表示有个性,以“美眉”(MM)来称呼女子,以“恐龙”来表示憎恨,学生早已经用的得心应手,至于“顶”、“灌水”、“PK”
关键词: 翻译项目 翻译组织 功能翻译理论 国际技能交流活动  古往今来,翻译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技术传播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翻译的水平和组织工作的质量,对所在项目能否顺利推进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多语种人员共同参与的项目中,如何同时兼顾不同语种人员的交流需求,达到甚至超出项目预期目标,是对翻译组织工作的考验。笔者所在单位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是中国首批參加世赛的单位之一,于2015
小学教材中的教学范文通常分为精读与阅读两类。就常规而言,两者在受重视程度、教学要求、教学处理的精细化等方面均有一定差别,对于教者,一般体现为厚前薄后。阅读课文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加强所学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因此多数教者往往把它置于安排学生自学的位置,即使讲读,课时安排也相对较少,讲授往往不精。但在事实上,根据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目的等实际情况,在备课、授课中灵活处理、因材施教,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
“内敛,安静,感性,善良”这是90后大男孩杨振宇给自己的评价,进入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的几年来,他不断汲取着新鲜的养分,在设计的领域里追逐着自己的梦想,不仅在两年时间里顺利取得了技师资格,更在大赛中崭露锋芒,一举荣获国际学生手表创新设计大赛银奖。  走进设计的大门,开启另一扇窗  这个从小城镇走出来的男孩从来到广东这个大城市的那一刻起,就为自己选择了一条新的道路,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生活里,学习、钻研
笔者近年担任《历史与社会》课教学,有幸成为该综合课程一线的实践者。在边学边教边思的过程中,感受到课程设置的深远意义和担负的重任,既为课程的先进理念和教学中可喜的变化高兴,也替课程实施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而担忧。下文就教学现状的思考、对策以及对课程性质、理念的粗浅理解和感悟就教于识者。    一、《历史与社会》教学现状的“喜”与“忧”    新课程理念先进,教材新颖而时尚,图文并茂,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
摘 要: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发展智能制造,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支撑。本文以制造业发达的杭州市萧山区为例,调研分析了萧山区企业发展智能制造所面临的人才问题,提出高端机电类技能人才协同培养方案和推进协同培养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智能制造 人才培养 机电类技能人才 协同培养  课 题:本文系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编号:2017119)研究成果。  智能制造是新一代信息技
摘要:写作是一种体现创造活动的心理能力,而目前的应用文教学把写作能力的培养以技能的形式加以训练。通过横向比较,不唯发现我国的应用文写作教材与国外中学应用文写作教材中体现出的教学理念有不少不同之处。作文是一个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对个人来说,是精神独创的结晶,没有个人独特的体验,就没有生命。因此,作文(特别是应用文)的教学、写作要贴近生活,贴近自我。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德比较   
笔者尝有幸作为评委参加了多次各级各类的课堂教学评比活动,课后选手或者听课老师经常会不由自主地发出这样的哀叹:“教师的教学设计得很不错,可惜就是学生配合不到位,不然的话……可惜得很呀!”言下之意就是课堂上学生不会很好地“配合”老师的教学,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意想不到”,使课堂教学时间不够或者结构不完整,失去了“精彩”。  仔细思考,好象有些道理,我们的课堂教学,细化到每节课,都应有自己的教学目标,对
讲演与口才课程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课程,实践性很强,实用性更强。中职学生口才普遍不太好,讲演是难点,大多数学生不喜欢这门课程,课堂效果也不好。近年来,为了改善课堂效果,构建有效课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聚焦课堂,因材施教,在教学方法、组织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尝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课程特点  笔者学校使用的《讲演与口才(第2版)(文秘专业)》教材,教学内容易懂,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