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的西原锣钲音乐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chonghuanc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锣钲音乐,越南人又称之为“西原锣钲音乐”,2005年11月25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锣钲,是锣与钲的合称,是音调很相近的两种铜制打击乐器。锣,盘状。从外形看,钲与锣虽均为“形圆”,但钲的正中却有一半球状凸出部。俗话说“有乳为钲,无乳为锣”。钲声清亮,锣声低沉。中国清代姚燮《今乐考证》引《宣政杂录》云:“钲即铮,形圆,如铜锣。宋志曰:‘钲,如大铜叠,南蛮之器也。’”同书又引《通鉴音释》曰:“今之铜锣,是其遗制。”
  越南西原锣钲音乐起源于东山文化,属于东南亚青铜时代晚期至早期铁器时代文化。一般认为年代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流行于越南中西部的昆嵩、嘉莱、多乐、多农、林同五省。涉及属于南亚语系与其他南岛语系(Austronesian Linguistic Groups,又称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的巴拿、色登、摩农、克何、罗曼、埃第、嘉莱等17个少数民族。
  锣钲与西原各族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表达了他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一生离不开锣钲。锣钲响起在迎接婴儿出生的“吹耳礼”时,响起在告别亡人的“弃墓礼”上。也响起在祭祀、婚嫁、迎新年、庆新稻、阉牛节、贺新居、送征人、庆战功等仪式。
  西原人主要信仰萨满教。认为锣钲声是在人类、神和超自然的世界之间交流的“语言”。他们认为每面锣钲的背后都有一位神。锣钲越古老,神权就越大。每个家庭至少有一面锣或钲,它是家庭财富的象征(有时,一面锣钲价值两只大象或20头水牛)。同时,锣钲的多寡也是确认家族威望高低的标志。每个村庄,依规模大小,分别有3-12支男子(或女子)锣钲表演队。每逢节庆,人们在一坛坛竿子酒旁围着篝火踏着震撼山林的锣钲声翩翩起舞,为西原增添了浪漫神秘的气氛。
  锣钲艺术在雄伟的西原历经千百年的发展,种类繁多,其直径为25~80厘米不等。锣钲因民族、地区而异,可以单独或成套使用,每套2至12面不等;也有18至20面为一套的(如嘉菜族)。每人只敲一面的西原编套锣钲,配合娴熟,以丰富的和声方式演奏出多音级的曲调。锣钲表演的规模、节奏与韵律,又依仪式内容不同各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称:“我欣赏了越南颇具特色的锣钲音乐,也看到了西原各民族锣钲乐队独特的乐器。这是越南特有的非常美妙精彩的传统文化。西原锣钲音乐获得‘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称号是当之无愧的”。
其他文献
这里要谈的是一组系列雕塑。其法文原名为“L’Age m?觠r”,成熟“或”成熟之时“”还有“过度成熟”之意。如树上的水果,成熟过了就会掉下来腐烂掉。有人把它译成“盛筵必散”,似觉不尽完美,且暂译为“爱尽情断”吧。其实它是一组自白性的雕塑,作者为罗丹的情人、学生、模特和助手卡蜜尔·克洛代尔。它真实地展现了学生与老师之间一段富于悲剧性的爱情。故事还得从卡蜜尔说起。  1864年,卡蜜尔出生于法国东北部
有时候我们面对伟大作品,只能保持沉默。尤其是一些经典的短篇,我们更是无法言说。比如卡夫卡,比如博尔赫斯。但我还是兴趣盎然的漫步在博尔赫斯的“迷宫”,希望寻找到他得以创作成一个文学经典的谜底。  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经典之所以经得起时间考验是因为它的内涵,人们每重读一次都能从中发现新的东西,每一次的阅读都会给我们新的启示。库切曾说:“那是一个启示的时刻——我不会称之为艾略特式的时刻,那样
法国人亚历克斯·维拉普莱恩,他于1930年7月13日以队长身份带领法国队参加在乌拉圭举办的第一届足球世界杯赛,以4:1战胜墨西哥队。后来由于当了卖国贼,他被指控为法国历史上最卑鄙的叛徒之一,于1944年12月26日遭枪决。  亚历克斯·维拉普莱恩1905年出生于阿尔及利亚,是第一位代表法国队出场的北非血统足球运动员。16岁时,维拉普莱恩和叔叔们搬到法国南海岸,加入了当地的塞特足球俱乐部。该俱乐部的
在西维吉尼亚州的芒得斯威镇,有个大监狱——西维吉尼亚州监狱。它之所以建在此地,是因为它靠近当时的州府所在地威灵。它建于1866年,使用了129年后于1995年“退休”。退休前,此处关押600多名犯人。1996年,监狱开放为观光旅游景点,吸引不少游客。它曾被美国新闻杂志评为美国500个最佳的参观点之一。  从外型看,这座监狱更像一座欧洲的古城堡,高大的外墙都用大石块砌成,不知道它的人,定会以为它是个
有人评论马格里特的绘画语言很清晰、简洁。这幅画描绘了小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情景,直观地刻画出他们的平庸。房间里的环境没有对看报纸的男人造成任何干扰。画中炉子的款式曾经很流行。墙上的装饰既荒谬又俗气。窗户两侧系着窗帘,窗台上摆放着一小束花,这种场景正是小资产阶级想要在自己家里营造出来的。甚至画中的男人都是那种经常出现在广告里或明信片上的类型。据说马格里特是在19世纪90年代的一本医学书中看到这画中的情
克丽斯蒂娜·吉勒,20世纪80年代英国时尚圈顶级模特儿,17岁的时候因参加伦敦当地的一场“平民时装秀”演出而一举成名,曾被英国HELLO杂志评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并入选《人物》杂志评选的“世界最美丽的100个女人”,身上一度拥有无数绚丽光环。然而,1990年以来,克丽斯蒂娜一直孤独地住在伦敦。想到过去,往事如烟,总会让她感叹不已,因为那些记忆永远都无法用“单纯”两字加以概括——    我成了
由曾经执导《铁皮鼓》的导演沃尔克·施隆多夫拍摄的德国影片《第九日》(2004年),是一部十分压抑沉闷的电影,没有煽情的音乐、明丽的色彩和温情的笑容,晃动在眼前的是集中营里破烂的囚服、布满铁刺的囚窗,是大雪之前的阴霾、大雪之后的阴冷,还有无助的噩梦、凄楚的眼神,主人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纳粹囚禁的卢森堡天主教神父克莱默尔,双腮深陷的脸上自始至终看不出喜怒哀乐,连幅度稍大的肢体动作都极少。然而我却
说到埃及,很多人马上想到的就是开罗和金字塔,但古埃及最神秘的历史其实藏在卢克索。我一到那里,就被那些裸露在小城中的石柱、雕像所吸引,它们尽管沉默无语,却一直在默默诉说着数千年隐秘的历史。  卢克索紧靠平静的尼罗河,位于开罗以南七百多公里处,这座古城在埃及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西安,古称底比斯,是诗人荷马笔下的“百门之都”。底比斯兴建时,距现在已有四千多年。公元前1570年左右,底比斯人赶走西克索人,以
美国是一个高度商业化的社会,广告在美国社会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各大小公司每年投入广告的费用不计其数。为了提高其效益,广告用语本身就采用各种语言和修辞手段。首先,许多广告都是以声音来传播,所以它们力求朗朗上口。为达到此目的它们就往往采用押韵的手段。韵(rhymes)分头韵(head rhymes)和脚韵(end rhymes)两种。  头韵是两个以上相邻词或音节开头辅音的重复。  Worl
经典的人体躯干画像,在那些于石膏模型中学习绘画的年轻艺术家笔下已变得毫无创意。而马格里特从一全新视角展开创作,但却无意展现自己对画作主题的情感诠释。他采用了一种有些偏离当时处于主流的新古典主义的表现手法。画作传递出一种和谐的美感,而这种美感通过画中蓝色的大海和晴朗的天空得以加强。  马格里特,这位超现实主义大师,对于这幅画有其独特的创作意图。他创作了古希腊风格的人体躯干和无边无际的大海,画中左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