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技能大赛”成为改变学生职业生涯的动力、成为学生就业与创业的桥梁、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牵引车。学校开设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需要联系“技能大赛”的比赛要求。我们结合“技能大赛”的相关要求,在电子信息专业智能控制方向的《智能控制与程序设计》课程中实施了项目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多次参加教育部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好成绩,毕业生的优质就业率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 :技能大赛、电子信息专业、课程开发与实践
【中国分类号】G71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这是近几年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号召。从2008年第一届大赛在天津举办开始,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至今已开办了6年,已从最早的10个专业类别、24个赛项,发展到目前的14个专业类别、75个赛项。现在,每年的6月,成为职业院校名副其实的“技能大赛”月,全国各职业院校都积极的开展技能大赛活动。“技能大赛”成为改变学生职业生涯的动力、成为学生就业与创业的桥梁、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牵引车。同时,它也成为学生职业技能展示的平台。因而,“技能大赛”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成果,正以全新的面貌推动着职业教育的改革进程。学校开设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需要联系“技能大赛”,专业核心课程需要以“技能大赛”为指引促进课程改革。
1.电子信息类技能大赛设置及意义
1.1赛项设置
技能大赛是由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参赛,旨在推动高校学科建设和大学生的群众科技活动。技能大赛的项目、内容是紧扣当前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前沿,大赛中出现的新工艺、新技术、新知识、新动向正是行业、企业最大的需求点。目前高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职业领域,主要是电子产品生产、智能电子产品研发、电子产品技术服务3个方面。所以,历届全国职业院校电子信息类技能大赛都是以我国电子产品制造产业技术升级为主题,以电子技能竞赛为主线,突出实操,突出就业要求。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信息类相关赛项设置表(见表1)。
表1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信息类相关赛项设置表
组别 赛项名称 赛项简介 涉及职业领域
高职 电子产品设计及制作 团体赛。包括线路板绘制、硬件焊接组装和调试、软件编程和调试、技术文档的撰写等竞赛内容。 电子产品生产、智能电子产品研发、电子产品技术服务
高职 机器人技术应用 团体赛。根据比赛任务要求设计制作机器人,通过工件的设别、抓取、组合装配、运输和投放,实现智能装配输送功能。 电子产品生产、智能电子产品研发、电子产品技术服务
1.2赛项意义
结合当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技能大赛的实操竞赛是以电子产品的设计和制作,自动控制设备的设计、调试和应用为重点,考核选手对电子技术应用技能的能力。这种综合性的考核不仅为参赛选手和该领域的从业人员在技术方面指出了努力方向,而且竞赛的考题都可以作为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改革的典型范例。技能大赛就是模拟了现实生产、工作中很多典型事件,它的本身就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可以作为确定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课程体系的参考依据之一。
2.课程设置
通过对技能大赛赛项要求和评分细则的分析、提炼,我们可以将智能控制技术专业能力中对微处理器的应用、电子产品性能的测试以及电子产品现场安装、调试、维修和应用等能力归纳为“选、读、焊、写,测、装、调、检、编、设”等10项职业能力,因此确定了电子信息专业智能控制方向的专业课程要求。我们以电子信息专业智能控制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智能控制与程序设计》课程为例,它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应用单片机技术进行智能电子产品设计、制作和调试能力,面向电子产品装配与检测、电子产品设计与调试等主要岗位。
2.1课程目标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智能电子产品的调试与应用等专业能力的培养需要,结合技能大赛评分体系中细节要求,确定了智能控制课程的课程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单片机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单片机控制外围设备的工作原理;掌握单片机汇编语言和C程序设计方法;掌握单片机系统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
2) 素质目标: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培养安全生产、规范操作的职业素养;树立质量、成本的意识;养成交流与协作的习惯。
2.2课程内容选取
单片机技术在智能控制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如生活中常见的电动玩具、电子广告牌、电饭煲、汽车导航系统、数控机床设备等,均用到了单片机技术。经过分析技能大赛比赛方案的要求,我们选择了电动玩具作为项目制作的载体。根据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的项目设计,设置了基本训练项目和拓展训练项目,构建能对学生相应单片机应用能力进行训练的工作任务,并在课程教学结束后安排课外竞技训练项目,以促进学生学习和训练。
3.教学实施
智能控制课程的教学模式可以采用计算机虚拟仿真和实物制作相结合,课内教学、课外设计、竞技教育相结合的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智能控制课程的教学过程可以按照5个步骤进行:任务布置(1学时)、方案讨论(1学时)、方案确定(2学时)、实物制作(3学时)、任务考评(1学时)。考评时,学生展示基本训练项目的作品,参加答辩,学生总结,老师量化评分,老师点评。同时,老师也结合历届技能大赛题相关赛题,合理布置拓展训练任务。智能控制课程的课程考核可以主要包括3部分:平时成绩占20%,包括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语言表达等方面;专业知识考核占30%,通过理论考试测试专业知识掌握程度;项目训练成绩占50%,包括专业技能、文字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等方面。
4.特色与创新
通过电子信息专业智能控制课程的基本训练项目、拓展训练项目,训练了学生的智能控制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近6年,培养正式参加竞赛学生选手40余人,他们参加省级及以上的电子信息大类技能大赛共18次获奖,其中全国性奖项14项。参加竞赛培训或参赛的学生毕业后,深受企业喜爱,优质就业率高。
参考文献
1. 宁波,高校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教育探索,第3期,第41-42页 (2008)。
2. 霍丽娟,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促进区域产业优化升级,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2l卷第4期,(2009)。
3. 王绍章,论职业技能竞赛的作用,成人教育,第7期,第16-18页 (2011)。
关键词 :技能大赛、电子信息专业、课程开发与实践
【中国分类号】G71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这是近几年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号召。从2008年第一届大赛在天津举办开始,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至今已开办了6年,已从最早的10个专业类别、24个赛项,发展到目前的14个专业类别、75个赛项。现在,每年的6月,成为职业院校名副其实的“技能大赛”月,全国各职业院校都积极的开展技能大赛活动。“技能大赛”成为改变学生职业生涯的动力、成为学生就业与创业的桥梁、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牵引车。同时,它也成为学生职业技能展示的平台。因而,“技能大赛”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成果,正以全新的面貌推动着职业教育的改革进程。学校开设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需要联系“技能大赛”,专业核心课程需要以“技能大赛”为指引促进课程改革。
1.电子信息类技能大赛设置及意义
1.1赛项设置
技能大赛是由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参赛,旨在推动高校学科建设和大学生的群众科技活动。技能大赛的项目、内容是紧扣当前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前沿,大赛中出现的新工艺、新技术、新知识、新动向正是行业、企业最大的需求点。目前高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职业领域,主要是电子产品生产、智能电子产品研发、电子产品技术服务3个方面。所以,历届全国职业院校电子信息类技能大赛都是以我国电子产品制造产业技术升级为主题,以电子技能竞赛为主线,突出实操,突出就业要求。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信息类相关赛项设置表(见表1)。
表1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信息类相关赛项设置表
组别 赛项名称 赛项简介 涉及职业领域
高职 电子产品设计及制作 团体赛。包括线路板绘制、硬件焊接组装和调试、软件编程和调试、技术文档的撰写等竞赛内容。 电子产品生产、智能电子产品研发、电子产品技术服务
高职 机器人技术应用 团体赛。根据比赛任务要求设计制作机器人,通过工件的设别、抓取、组合装配、运输和投放,实现智能装配输送功能。 电子产品生产、智能电子产品研发、电子产品技术服务
1.2赛项意义
结合当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技能大赛的实操竞赛是以电子产品的设计和制作,自动控制设备的设计、调试和应用为重点,考核选手对电子技术应用技能的能力。这种综合性的考核不仅为参赛选手和该领域的从业人员在技术方面指出了努力方向,而且竞赛的考题都可以作为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改革的典型范例。技能大赛就是模拟了现实生产、工作中很多典型事件,它的本身就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可以作为确定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课程体系的参考依据之一。
2.课程设置
通过对技能大赛赛项要求和评分细则的分析、提炼,我们可以将智能控制技术专业能力中对微处理器的应用、电子产品性能的测试以及电子产品现场安装、调试、维修和应用等能力归纳为“选、读、焊、写,测、装、调、检、编、设”等10项职业能力,因此确定了电子信息专业智能控制方向的专业课程要求。我们以电子信息专业智能控制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智能控制与程序设计》课程为例,它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应用单片机技术进行智能电子产品设计、制作和调试能力,面向电子产品装配与检测、电子产品设计与调试等主要岗位。
2.1课程目标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智能电子产品的调试与应用等专业能力的培养需要,结合技能大赛评分体系中细节要求,确定了智能控制课程的课程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单片机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单片机控制外围设备的工作原理;掌握单片机汇编语言和C程序设计方法;掌握单片机系统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
2) 素质目标: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培养安全生产、规范操作的职业素养;树立质量、成本的意识;养成交流与协作的习惯。
2.2课程内容选取
单片机技术在智能控制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如生活中常见的电动玩具、电子广告牌、电饭煲、汽车导航系统、数控机床设备等,均用到了单片机技术。经过分析技能大赛比赛方案的要求,我们选择了电动玩具作为项目制作的载体。根据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的项目设计,设置了基本训练项目和拓展训练项目,构建能对学生相应单片机应用能力进行训练的工作任务,并在课程教学结束后安排课外竞技训练项目,以促进学生学习和训练。
3.教学实施
智能控制课程的教学模式可以采用计算机虚拟仿真和实物制作相结合,课内教学、课外设计、竞技教育相结合的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智能控制课程的教学过程可以按照5个步骤进行:任务布置(1学时)、方案讨论(1学时)、方案确定(2学时)、实物制作(3学时)、任务考评(1学时)。考评时,学生展示基本训练项目的作品,参加答辩,学生总结,老师量化评分,老师点评。同时,老师也结合历届技能大赛题相关赛题,合理布置拓展训练任务。智能控制课程的课程考核可以主要包括3部分:平时成绩占20%,包括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语言表达等方面;专业知识考核占30%,通过理论考试测试专业知识掌握程度;项目训练成绩占50%,包括专业技能、文字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等方面。
4.特色与创新
通过电子信息专业智能控制课程的基本训练项目、拓展训练项目,训练了学生的智能控制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近6年,培养正式参加竞赛学生选手40余人,他们参加省级及以上的电子信息大类技能大赛共18次获奖,其中全国性奖项14项。参加竞赛培训或参赛的学生毕业后,深受企业喜爱,优质就业率高。
参考文献
1. 宁波,高校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教育探索,第3期,第41-42页 (2008)。
2. 霍丽娟,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促进区域产业优化升级,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2l卷第4期,(2009)。
3. 王绍章,论职业技能竞赛的作用,成人教育,第7期,第16-18页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