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学校有其不同于一般学校的教育群体和教育环境,在教育中面对学生不同的水平与心理,给教师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新时期指教环境的需要,教师就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观,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师 教学观念
进入21世纪,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职教教师在新的教育环境中该怎样做的问题:是墨守陈规还是适应社会的发展进行改革呢?答案当然是后者。以下五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首先,在职教教师对师生关系的认识方面。日前,职业教育越来越得到社会和国家的重视,在职业教育中合作教学悄然兴起,但教学模式与教师的教学观念依然如故,这对于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很不利的因素。因而重新认识与定位师生之间的关系成为了改变职教教师教学观念的首要问题。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样的教学对职业教育而言其收效才会更加明显。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应相互平等、相互尊重与信任。教师不能再以权威者自居,更不能以惟我独尊的作风要求学生无条件服从自己的意志;学生亦不能再如以前那样被动接受,他们有权与教师平等沟通,提出自己对知识的不同看法,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对学习较差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帮助他们去发现自己的其他优势,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其次,职教教师对教学目的认识的改变。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是我们的教学目标。但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好成绩成了教学的唯一目的,以分数定成败,考什么就教什么就学什么,在此情况下学生没有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变成了学习的奴隶。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最终被培养成了考试的机器。“高分低能”是他们的代名词。然而,爱因斯坦、陈景润等伟人的事实告诉我们:分数的高低,与其日后成就的大小往往是不成正比的。教學目的的核心应是学生的个性发展。健康的个性就是在体力与智力、知识与道德、理性与直觉等方面和谐发展的人。因而,职业教育要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就必须强调和重视在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发展问题。
再次,职教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认识。一根粉笔、一本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的更新,尤其是职教老师,除教会其职业知识之外,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把学习当作自觉行动,乐于学习、探索和追求。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时,应注意培育、训练学生的创造潜能和习惯。在教学中,大胆鼓励学生乐于表现和善于思维的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地尝试和发现问题,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得学生在教师的教学中发展自己的个人才能。教育者应该加强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使教学方式随着学生的成长和知识的增多而不断变化和丰富,以独特的个人魅力和特有的教育方式,启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动能,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
第四,职教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性,努力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学工作中可以从开设不同的课程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如活动课、选修课等。活动课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手实践性强,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动手与动脑能力;选修课课程设置灵活,内容更新较快,有利于快速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同时,考试亦是我们评价一门课程好坏的途径之一,所以还可从调整考试的应用性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总之,学校应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启发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最后,做一名合格的实践指导性职教教师。职教培养的是面向各行各业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材。实际动手能力是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创造财富和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在学习期间对学生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掌握真枪实弹的操作本领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教教师的重要职责。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算得上是一名合格的职教教师。
以上我们从四个方面对职教教师教学观的转变进行了阐述,只有教师的教学观得到更新,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并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将我们的职教事业更大更好。
总之,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是职业技术人才成长的摇篮,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教学的总目标。学校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职教教师就要改变原有的教学观,提高自身素质,端正教育方向,引导学生走向其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李兴洲.非教学因素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1).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师 教学观念
进入21世纪,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职教教师在新的教育环境中该怎样做的问题:是墨守陈规还是适应社会的发展进行改革呢?答案当然是后者。以下五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首先,在职教教师对师生关系的认识方面。日前,职业教育越来越得到社会和国家的重视,在职业教育中合作教学悄然兴起,但教学模式与教师的教学观念依然如故,这对于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很不利的因素。因而重新认识与定位师生之间的关系成为了改变职教教师教学观念的首要问题。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样的教学对职业教育而言其收效才会更加明显。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应相互平等、相互尊重与信任。教师不能再以权威者自居,更不能以惟我独尊的作风要求学生无条件服从自己的意志;学生亦不能再如以前那样被动接受,他们有权与教师平等沟通,提出自己对知识的不同看法,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对学习较差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帮助他们去发现自己的其他优势,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其次,职教教师对教学目的认识的改变。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是我们的教学目标。但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好成绩成了教学的唯一目的,以分数定成败,考什么就教什么就学什么,在此情况下学生没有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变成了学习的奴隶。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最终被培养成了考试的机器。“高分低能”是他们的代名词。然而,爱因斯坦、陈景润等伟人的事实告诉我们:分数的高低,与其日后成就的大小往往是不成正比的。教學目的的核心应是学生的个性发展。健康的个性就是在体力与智力、知识与道德、理性与直觉等方面和谐发展的人。因而,职业教育要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就必须强调和重视在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发展问题。
再次,职教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认识。一根粉笔、一本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的更新,尤其是职教老师,除教会其职业知识之外,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把学习当作自觉行动,乐于学习、探索和追求。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时,应注意培育、训练学生的创造潜能和习惯。在教学中,大胆鼓励学生乐于表现和善于思维的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地尝试和发现问题,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得学生在教师的教学中发展自己的个人才能。教育者应该加强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使教学方式随着学生的成长和知识的增多而不断变化和丰富,以独特的个人魅力和特有的教育方式,启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动能,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
第四,职教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性,努力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学工作中可以从开设不同的课程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如活动课、选修课等。活动课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手实践性强,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动手与动脑能力;选修课课程设置灵活,内容更新较快,有利于快速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同时,考试亦是我们评价一门课程好坏的途径之一,所以还可从调整考试的应用性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总之,学校应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启发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最后,做一名合格的实践指导性职教教师。职教培养的是面向各行各业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材。实际动手能力是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创造财富和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在学习期间对学生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掌握真枪实弹的操作本领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教教师的重要职责。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算得上是一名合格的职教教师。
以上我们从四个方面对职教教师教学观的转变进行了阐述,只有教师的教学观得到更新,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并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将我们的职教事业更大更好。
总之,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是职业技术人才成长的摇篮,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教学的总目标。学校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职教教师就要改变原有的教学观,提高自身素质,端正教育方向,引导学生走向其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李兴洲.非教学因素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