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细胞学诊断中的误诊问题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ei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检验医学包括临床生化、微生物、免疫、遗传学及细胞学等专业。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相同其报告均可为临床提供诊断性意见。由于细胞学涉及的医学面广,要求细胞学检验医师的医学知识面较全面,否则难以作出正确的报告的结论。我们在长期的细胞学检验工作中,体会到下列情况最易造成结论错误。
  ①标本取材后处理不符合要求:体腔脱落细胞,未及时浓集固定,受体液中酶的作用,而使有核细胞结构、形态改变。或是标本若因混有较多的血液,又未采取濃集有核细胞的措施,则不易发现有诊断意义的细胞出现假阴性。血液病学的涂片如固定染色效果欠佳,则出现错误报告,还需作相关的细胞组织化学检查后,方能识别形态结构变异的血细胞。针吸细胞学检查,出现误诊,漏诊的原因,多因对穿刺病变组织触摸不清或被检物体积太小,或者穿刺时没有抽吸到有诊断意义的标本。②细胞学工作者基础医学及各科医学知识面窄,缺乏广度和深度考虑,另外,在观察细胞质的变化与病变处正常组织细胞对比区别认识不全面,也是造成错误诊断的常见原因。我们常常以第一直观印象作出诊断结论,缺乏进一步分析镜下细胞的变化因素和细胞的性质,这是细胞学报告中造成误诊的危险因素,我们应引以为戒。总之,细胞学工作中,在作出细胞学报告时,应严谨慎重,否则不利于临床和患者的诊疗,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其他文献
674600云南省维西县医院    拔针是每个输液病人都必须经历的过程。传统的拔针方法用力重,无规范手法,随意性大,疼痛明显,严重时感觉一段血管被抽动,病人有明显不适和恐惧心理。在工作中通过总结,发现新的拔针手法疼痛少,病人易耐受,现报告如下。  方法:输液结束时,用轻柔的动作将固定的胶布撕开以免粘住针身,安慰患者不必紧张,左手固定打针部位,压力以能固定皮肤为便宜,右手缓慢退出针身至皮下时
本文主要阐述了生产过程中工序质量控制的意义及工序质量控制方法,并结合生产的实际情况,对伺服机构装调工序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