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多元智能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uc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元智能理论”已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并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而我国在不断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式下,研究多元智能理论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于地理教学而言,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和适应性,教学方法的应用要有多样性和创造性,教学案例的选择要具有乡土性和自主性等等。
  一、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理论基础与思路
  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结构是多方面的,在每个人的智能结构中都包含言语—语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自知—自省智能、交往—交流智能等,同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因而都有某方面的发展潜能和发展机会。
  我国对多元智能的学习和实践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力求创造一个开放的教育系统,促进人类智能全面充分地发展。并非每个人都要成为伟大的艺术家、音乐家或作家,但是通过开发多种类型的智能,尽可能地发掘每一个人的潜在能力,当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挖掘自身的潜能而高效地学习时,他们必将在认知、情绪、社会甚至生理等各方面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
  二、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具体方法
  在地理学科的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多种智能。例如,对《徐霞客游记》、《梦溪笔谈》中涉及的地理现象进行解读,可以将文学和地理相融,培养言语—语言智能;对《长江之歌》等赞美地理事物的音乐、歌曲的学习,使学生将音乐与地理画面、知识结合起来,培养音乐—节奏智能;对《地图投影》的学习,可以训练视觉—空间智能等。
  如何把多元智能理论观点恰如其分地应用到地理教学当中呢?下面就地理教学各环节做些探讨。
  1.备课
  在地理教学当中,我们往往在开展教学之前,事先要做好备课工作。如何备好一节课,这里就有一个抉择的问题。理想的情况是,备课应是在基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当前可用课程资源而进行可行性最优化教学设计即教案设计。在这里面,有一首要任务就是如何科学全面确定三维目标。这个三维目标要考虑学生多种智能的培养和唤醒,如语言表达形式设计,是单纯介绍还是讲地理故事或相声;如地理空间差异知觉训练设计,是空白填图还是电脑游戏拖放……尽可能让原有智能生长,又要考虑目标本身的多元化、多层次化,让每个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2.教学活动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地理教学活动。主要有三步。
  第一步是活动准备。让学生在充分明确把握学习主题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表达对活动的理解和认识,初步让可能智能得到唤醒或强化。在这个准备活动中,教师只要积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去准备,相信在这个准备活动当中,各种智能都会得到有效的培养。
  第二步主要是活动展示。在展示过程当中,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表达。这样,不仅形式上多样化,内容上也不单一,会极大地促进学生多种智能的发挥。如在组织学生学习中国的南北区域差异时,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很积极踊跃,不仅从各个方面介绍了相关区域情况,有的还带来了相关区域的歌曲,带来了诗词,带来了舞蹈,带来了小品,带来了当地的物产等;形式上有个人的,也有集体合作完成的,如代表南方区的几位同学把巴山舞的味道展现得淋漓尽致,代表北方区的同学“扭秧歌”也扭得味道十足……这从不同方面极大丰富了课堂,激活了学生的智能。通过这些学生个性化的交流与表达,个性的张扬与流露,我相信,上面提到的多种智能都得到了培养。
  第三步是活动总结。总结意味着提高,这里,不仅是意味着以后活动经验水平的不断提高,还有学生进行充分的自我反省、自我教育。
  总之,坚持开放性教学,实现地理教学中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和开放性教学的统一,这是地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探索。
  参考文献
  [1]加德纳.智能的结构[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2]白学军.智力心理学的研究进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3]David Lazear.多元智能教学艺术:八种教学方式[M]. 吕良环 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4]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周侯辰)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乐器进课堂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是我们大家一致认可和赞同并在一定时段里实施着的,但也出现了一定层面上人为性的行为扭曲,一般农村初中学校乐器进不了课堂,涉及的因素比较多,需要我们具体实施者去探索解决的办法。  一、用全人教育的理念武装我们自己  新教育积极倡导者朱永新教授是这样分别解读理想教师的: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坚韧、刚强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本课程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
英国哲学家艾蒙斯说:习惯不是最好的仆人,就是最坏的主人。优秀的习惯会让我们变得更加优秀,也更加习惯去做优秀的人。黄鹏洲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习惯了凡事做到最好,习惯了让自己变
法国哲学家安托·法勃尔·多里维说:“人类是一种使思想开花结果的植物,犹如玫瑰树上绽放玫瑰,苹果树上结满苹果。”有效的提问应把关键点放在激发学生发现、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而不应该急促地迈向答案。在政治课堂中,教师应依据初中生的思维认识能力水平,使学生萌发主动探索新知的欲望,开展多角度思维,从而优化学生的思维水平,展示学生的个性特征。  一、引发认知碰撞,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学
广西沿海、沿江、沿边,同时处在我国大陆东、中、西三个地带的交汇点,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固与东盟经济固的结合部,是两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联结粤港澳与西部地区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