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治疗慢性失眠的非药物方法研究进展

来源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chang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失眠是一类发生率极高的临床疾病,广泛影响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不仅严重影响生命质量,而且是精神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谢紊乱、免疫功能障碍等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然而,慢性失眠的治疗又存在诸多困难,疗效不甚满意。无论西医还是中医,目前治疗失眠还是以药物为主,不是成瘾性、不良反应大,就是配伍不稳定、疗效存在个体差异。在此背景下,失眠的非药物治疗技术日益引起重视,现就近几年失眠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作一综述,具体如下。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失眠多导睡眠监测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威海市立第三医院睡眠医学科住院并行多导睡眠监测的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和失眠障碍患者各30例,比较3组各参数的不同。结果:3组患者N3期睡眠比例较正常均减少。3组除REM潜伏期有明显差别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障碍的REM潜伏期明显低于与焦虑障碍组与失眠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而焦虑障碍和失眠障碍2组的REM
目的:分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无创呼吸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哈密市中心医院呼吸科收治的COPD合并OSAHS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治疗效果,并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对睡眠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研究初次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治疗中奥氮平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科收治的初发精神分裂症并睡眠障碍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治疗,观察组联合奥氮平治疗。观察2组患者睡眠障碍改善情况。结果:用药后,观察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习惯性睡眠紊乱评分均低于用药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组白天功能紊乱和睡眠效率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自报道以来已经在世界范围广泛流行,集中隔离或居家隔离是疫情防控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现有研究表明大量被隔离者睡眠质量下降。SD-265法是一种中医与现代睡眠医学结合的灵活有效的方法,是在“天人合一、阴平阳秘”的思想指导下,充分考虑环境和人体的昼夜特点。结合中药药物剂型合理转换应用、传统功法和现代睡眠医学的认知行为治疗形成的一套以中医整体观为指导,突出医患互动治疗为特点的睡眠紊乱干预方法。将此方法应用于改善被隔离者睡眠获得较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完善和推广应用。
永恒的一天  时间将身体拉长,  一寸皮肤就是一公里的路程  从脑门儿往下走,额头经历了  童年的整个等待,失语、不到场  (迟到是一种自我等待,慢提速,超越往昔的慢。)  我看到了一种口罩里逐渐消瘦的孤独  在每一个眼角纹里闭关  沉静,尘埃降落,灰烬取消着内心的彼岸  自我隔离,积累火腿,悬置痛风  手指在计数器上一点点  练习网球肘  窗外,中年以上的恐惧逼近  低矮的死亡  零下十七度火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