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方人定作为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早期以革新者的姿态出现,提倡折衷东西,革故创新,反对墨守古法,倡导以写实、中西融合法来改良中国画,强调中国画的内容“要取材现实生活为题材”,并以主攻人物画为主,其绘画作品与传统的中国画有着不同的新貌。五十年代后期以来,方人定的绘画艺术面貌发生了改变,山水花鸟画占据该时期绘画作品的大部分,绘画作品的用笔用墨越来越靠近传统文人画,其艺术思想与绘画实践均体现出对传统国画的回归趋势。本文主要针对以方人定五十年代后期其对传统中国画的回归这一转变现象进行研究和讨论。
【关键词】方人定;晚期;新国画;传统国画;回归
方人定是岭南画派第二代画家中很突出的一位,他不仅是一位专业画家,同时也是一位理论家,能写能画。1923年入春睡画院,投师高剑父,主要研习山水花鸟,颇有建树。于1929年—1935年期间二次东渡日本留学,作品明显融入日本画和西洋画的特点,绘画题材由花鸟画转向以人物画为主攻方向的创作。到了五十年代后期直至六十年代,画风上,其早期作品所融入的日本画和西洋画元素逐渐消失,而传统国画的用笔用墨却越来越明显,原来所反对的“书画同源”到了晚年时期的绘画作品却出现题词写诗,并占据画面的一大部分空间,一派传统文人画风跃然于画面。种种迹象表明,方人定在向传统国画靠拢,包括其艺术思想和绘画实践都在往传统一脉回归。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位早年以前卫的姿态出现、提倡变革国画的骁将一步一步向传统国画靠拢的?这些问题无不引起了我的思考。
一、 方人定艺术思想和绘画实践向传统中国画回归的过程
1.日本留学时期(1929—1935)
方人定1929年日本求学开始直至1935归国,此阶段所秉承的折衷东西、革故创新的艺术思想与其师高剑父一脉相承,但在题材的选择和画作的风格上转变了,由原来的山水花鸟翎毛走兽转为以人物为主,作品紧贴现实生活,表达对现实的关注与关怀,富有时代气息,画面色彩新颖,装饰味浓,显现出浓郁的日本画风格。在绘画手法上,保留了在春睡画院时期的部分表现手法,例如撞色撞粉,而更多则是融入了日本画和西洋画的艺术表现技巧和理念,此时期的作品基本都是人物画,作品也基本都是穷款,仅有“人定”二字和印章,最多加上写画的时间,这与晚期在其画作中大量题词写诗形成对比。这段时期所创作的作品主要作品有《踏雪》《闲日》《画家与模特》《归猎》《到田间去》《雪夜逃难》《风雨途中》、《池畔》《悲秋》《多少蓬莱旧事》《乞丐》等。
2. 战争时期(1936—1949)
1936年—1949年是抗日战争爆发、国内革命战争的时段,受战乱的影响,方人定于1938年冬启程赴美,直至1941年归国。方人定在美国期间游览名胜,参观展览、举办画展,仍保持创作激情,画了不少画作,包括《墨西哥女郎》《纽约荡妇》《酒徒》《凝视》《雕塑家》《希腊神话》等作品,这些作品都带有浓浓的异国情调,而题材上秉承他原来的艺术理念,以表现现实生活的人物画为主,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画作在表现手法上与日本留学时期的作品有所不同,他自己也说“少为一变”。
方人定在旅美期间直至归来后隐居乡间,最大的变化是吸收了一些水彩的技法,矿物颜色少用了,先前在日本习得的工致细腻的渲染手法逐渐淡化,用线用色更自由轻松,画面上的写意线逐渐明显,用笔用线更加简洁明快,洒脱自如,强调了线条的笔墨趣味,讲究运笔的轻重缓急,有传统文人画的笔意,而整体上也更靠近传统中国的写意画。这个时期的作品《二祖求道》《奇书》《穷人之餐》等均有此体现。
3. 新中国时期(1950—1966)
(1)现实主义题材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美术界提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要反映新时代、新生活。方人定的绘画作品《画家》《整理笔记》《学习文选》《花市灯如昼》,体现了这个时期的时代特色。从表现手法上看,均运用流畅浑厚的线条和干净利落的笔墨来表现,把中国画所讲究的虚实运用到画面中的花鸟和环境的描绘中,题材上仍以人物画为主调,作品注重反映时代特色和人的精神面貌。
(2)古装人物画
方人定于1948就已开始动笔绘制古装人物画《琵琶行》组画,后又因各种原因而搁置,直至1956年完成。方人定所绘《琵琶行》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均取材于古装,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是不一样的。在《我写
【关键词】方人定;晚期;新国画;传统国画;回归
方人定是岭南画派第二代画家中很突出的一位,他不仅是一位专业画家,同时也是一位理论家,能写能画。1923年入春睡画院,投师高剑父,主要研习山水花鸟,颇有建树。于1929年—1935年期间二次东渡日本留学,作品明显融入日本画和西洋画的特点,绘画题材由花鸟画转向以人物画为主攻方向的创作。到了五十年代后期直至六十年代,画风上,其早期作品所融入的日本画和西洋画元素逐渐消失,而传统国画的用笔用墨却越来越明显,原来所反对的“书画同源”到了晚年时期的绘画作品却出现题词写诗,并占据画面的一大部分空间,一派传统文人画风跃然于画面。种种迹象表明,方人定在向传统国画靠拢,包括其艺术思想和绘画实践都在往传统一脉回归。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位早年以前卫的姿态出现、提倡变革国画的骁将一步一步向传统国画靠拢的?这些问题无不引起了我的思考。
一、 方人定艺术思想和绘画实践向传统中国画回归的过程
1.日本留学时期(1929—1935)
方人定1929年日本求学开始直至1935归国,此阶段所秉承的折衷东西、革故创新的艺术思想与其师高剑父一脉相承,但在题材的选择和画作的风格上转变了,由原来的山水花鸟翎毛走兽转为以人物为主,作品紧贴现实生活,表达对现实的关注与关怀,富有时代气息,画面色彩新颖,装饰味浓,显现出浓郁的日本画风格。在绘画手法上,保留了在春睡画院时期的部分表现手法,例如撞色撞粉,而更多则是融入了日本画和西洋画的艺术表现技巧和理念,此时期的作品基本都是人物画,作品也基本都是穷款,仅有“人定”二字和印章,最多加上写画的时间,这与晚期在其画作中大量题词写诗形成对比。这段时期所创作的作品主要作品有《踏雪》《闲日》《画家与模特》《归猎》《到田间去》《雪夜逃难》《风雨途中》、《池畔》《悲秋》《多少蓬莱旧事》《乞丐》等。
2. 战争时期(1936—1949)
1936年—1949年是抗日战争爆发、国内革命战争的时段,受战乱的影响,方人定于1938年冬启程赴美,直至1941年归国。方人定在美国期间游览名胜,参观展览、举办画展,仍保持创作激情,画了不少画作,包括《墨西哥女郎》《纽约荡妇》《酒徒》《凝视》《雕塑家》《希腊神话》等作品,这些作品都带有浓浓的异国情调,而题材上秉承他原来的艺术理念,以表现现实生活的人物画为主,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画作在表现手法上与日本留学时期的作品有所不同,他自己也说“少为一变”。
方人定在旅美期间直至归来后隐居乡间,最大的变化是吸收了一些水彩的技法,矿物颜色少用了,先前在日本习得的工致细腻的渲染手法逐渐淡化,用线用色更自由轻松,画面上的写意线逐渐明显,用笔用线更加简洁明快,洒脱自如,强调了线条的笔墨趣味,讲究运笔的轻重缓急,有传统文人画的笔意,而整体上也更靠近传统中国的写意画。这个时期的作品《二祖求道》《奇书》《穷人之餐》等均有此体现。
3. 新中国时期(1950—1966)
(1)现实主义题材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美术界提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要反映新时代、新生活。方人定的绘画作品《画家》《整理笔记》《学习文选》《花市灯如昼》,体现了这个时期的时代特色。从表现手法上看,均运用流畅浑厚的线条和干净利落的笔墨来表现,把中国画所讲究的虚实运用到画面中的花鸟和环境的描绘中,题材上仍以人物画为主调,作品注重反映时代特色和人的精神面貌。
(2)古装人物画
方人定于1948就已开始动笔绘制古装人物画《琵琶行》组画,后又因各种原因而搁置,直至1956年完成。方人定所绘《琵琶行》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均取材于古装,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是不一样的。在《我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