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甲基卡二云母花岗岩与伟晶岩脉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来源 :岩石矿物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shing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川西甲基卡地区二云母花岗岩及伟晶岩脉的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二云母花岗岩物质来源、构造背景及其与伟晶岩脉的成因联系。分析结果表明,甲基卡二云母花岗岩的SiO2含量在73.93%75.06%之间;全碱含量7.90%8.36%,钾质含量较高,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Al2O3含量为14.24%14.77%,A/CNK=1.141.24,具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特征;ΣREE=31.18×10-641.67×10-6,LREE/HREE=4.156.41,δEu=0.460.70;CaO/Na2O=0.070.12(<0.3),指示其物源可能是含砂屑物质极少的泥质岩;Al2O3/TiO2=133.1279.8,比值较高,表明甲基卡二云母花岗岩属高压低温型后碰撞强过铝质岩石。花岗伟晶岩脉SiO2含量在72.59%80.91%之间,全碱含量5.26%10.60%,Al2O3含量11.79%17.64%,σ=0.743.80,A/CNK=0.982.38,ΣREE=4.03×10-68.29×10-6,LREE/HREE=2.6110.40,δEu=0.180.68,与岩体差异明显,主、微量元素含量变化也较大。甲基卡二云母花岗岩与伟晶岩脉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岩浆不混溶作用可能是形成甲基卡含矿伟晶岩脉的关键因素,花岗质岩浆在上升过程中通过不混溶作用分离出富含挥发分的伟晶岩熔体,在运移或侵位过程中可能交代围岩矿物而使稀有金属元素进一步富集。二云母花岗岩浆和伟晶岩熔体性质的不同导致稀土元素和Th、Sr、Ti、Y、Rb、N等微量元素在两者中含量有明显差异。伟晶岩熔体在运移或就位过程中所经的路径不同和周围环境的差异导致不同位置产出的伟晶岩的元素含量有较大的变化。与二云母花岗岩相比,花岗伟晶岩的形成演化具有一定的跳跃性。
其他文献
明十三陵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目前,十三陵的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管理体制落后,文物保护工作责
2018年9月5日,山西省晋城无线电管理局接到晋城移动公司干扰投诉,称自8月底以来该公司TD-F频段受到无线电干扰,受干扰的基站达49个,干扰特征多为杂散干扰。
土石方调配是土方工程中重要的组织环节,合理确定最优调配方案可直接影响工程投资,本文将BIM技术与GIS技术相结合用于鱼复汽车城地块平场工程,通过建立土石方工程三维模型,凭
我国水资源量严重匮乏,而内蒙古通辽市是全国重点缺水城市之一,1998年以来,通辽市地表河流水位逐年下降,甚至断流,通辽市地下水资源成为了城市居民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