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学科本质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教学一定是要创新实践的,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样才能形成发展性学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发展性学力;实践
初中物理是学生接触物理学科的开端,所以初中物理的教学方式是很重要的,优秀的物理教学是可以培养学生有关于物理的创新能力和精神的,这样的物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今后了解和学习更高层次的物理知识。但是由于目前的升学压力,很多初中物理教学还是以前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样的单独依靠老师来讲授的传统课堂是无法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学习能力的。所以在平常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整合现有的物理学习资源,优化物理教学方式来培养初中生的发展性学力是很有必要的。
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能力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养成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性学习能力同时也是学生的学习素养的养成,也是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过程。发展性学习能力是学生按照学习规律,自己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着自我整合学习资源的能力,能科学的组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在学生培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就是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挖掘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开发智力,让学生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
一、 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性
(一) 物理学科本身難度大
物理这门学科主要是对一些自然现象的归纳总结。物理的理论是非常抽象的,不易理解与记忆。物理与其他的数学、英语、语文、化学等学科不同,物理对学生的要求较高,特别是在逻辑思维的能力方面。
因为物理学科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比较艰涩难懂的,所以很多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一般会将物理课本中所学到的理论公式死记硬背下来,在遇到可以套用该公式的题目时,如果没有理解该公式的话,就总是差一点,总是做不对。例如:在对功的教学任务中,老师可以把学生的思考方向引向当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不平行也不垂直时,该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哪些效果。然后学生讨论可以把该力向平行于运动方向和垂直于运动方向两个方向分解,用两个方向的分力代替该力产生的效果,该力做的功与它的两个分力做的功等效,这样对于做功的必要条件就会理解深刻。
(二) 物理教学的模式
学生从小学过渡到初中阶段的学习后,会觉得整个学习气氛都变得异常紧张。而每一堂物理课只有45分钟的时间,教师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得将课程计划的内容全部讲解完,因时间的限制,教师也只能挑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有些知识粗略的带过,没有详细的去讲解,学生如果课堂中不能够全程集中注意力听讲,中间稍微开小差就会导致后续的内容跟不上节奏、听不懂。初中物理学习任务重,教师不会刻意的去设计课堂教学的模式,课堂中的趣味性几乎难以看见,每天都是复杂的物理知识,慢慢的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兴趣也就降低了甚至没有兴趣。
二、 初中物理教学方式改进策略
(一) 注重教学方式的变革
为了加强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能力,学校应坚持继续深造和引进人才相结合的策略,整合教育资源,积极探寻各种高层次的教育培训形式,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发展创新物理教师的教育理念。顾泠沅先生提倡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即行动教育模式,既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又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 熟练掌握信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现代化和课程变革的日益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作为合理的工具去解决各种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方法的运用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物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制作教学课件。因此,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手段,是物理教师必不可少的核心素养。
(三) 问题导学法,促进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
课堂提问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和激发学生学习获取答案的动力,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及时发现教学漏洞等。
在提问环节老师可以让学生快速抢答,在学生没有准备的前提下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与反应能力。在以往的考试结束后很多学生都会抱怨解题的时间不够,对于这种现象在平时的训练中就应该注重时间的合理分配和短时间的反应能力。“刨根问底”的提问方式可以指导学生层层深入的分析已知条件,分析题目所包含的考点并从已学知识中找出解决的方法。学习物理科目,能够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样的,解决物理问题,能够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本上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在课本上学习到的知识可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更具有意义和趣味性。例如:在教授《声音》这一节内容时,首先可以提出问题“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总结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然后再通过多种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并且使学生知道固体、液体、气体能传声,在真空中不能传声。最后,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了解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的和声波的应用,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由个体到共性的分析概括能力。
(四) 启发式教学模式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启发式的教学过程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可以与学生探讨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通过探讨式的教学过程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就是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做到启发学生的心智和思维能力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明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活动,排除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很多问题都可以由老师带领进行全班讨论,让学生讲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例如:在教授《密度》这个章节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纯净水瓶,瓶子里装有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在不打开盖子的前提下,问学生们是否能准确判断出水、酒精。然后,教师拿起一个小烧杯,和学生一起称出小烧杯的质量,天平重新平衡。然后在右盘放入100 g的砝码,在小烧杯中慢慢加入100 g水。同样的方法称出100酒精。结论:不同物体,质量相同时,体积不同,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
(五) 课后作业布置有层次
很多学生觉得物理很难学懂,所以很多时候都不愿意写物理作业,因为物理科目本来就是比较晦涩难懂的,还有学生每天都在课桌前学习,他们白天在课桌前上学,晚上又在课桌前写作业,如果总是让学生在课桌前学习,学生内心会本能的感到心烦。所以教师在布置物理作业的时候也不能总是让学生在课桌前写作业,有时候也可以布置一些联系生活的、比较有趣的作业。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离开课桌,在生活中去学习,学生就会愿意主动做作业。教师在面对班级内很多同学消极的学习物理课程这一现象时,应该想办法给自己的课程里面添加一些问题情境,来帮助理解有困难的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的知识点。例如,有两块磁铁,不同的方法放置会产生不同的现象,有时相斥有时相吸,面对这个问题,有些同学可能回答不出来,这时候教师切不可急躁,可以在闲暇时间来演示一下,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来判断,这样以后遇到同类型题的时候,学生就能够迎刃而解。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生活中有趣的现象做出提问,多问几个为什么,并且有着探索问题、发现真相的精神。质疑是思维的开端,也是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的开端,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求初中物理教师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对初中物理学习的兴趣,并且能够不断地去探索实验真谛,这样学生的发展性学力才能逐渐的提高。青少年是未来科学的接班人,培养青少年的创新和发展性学习是我国目前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徐春珏.初中学生物理发展性学习评价初步研究与实践[D].苏州:苏州大学,2011.
[2] 董丽.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和研究性学习的培养[J].才智,2014(25).
作者简介:王芳,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初级中学。
关键词:初中物理;发展性学力;实践
初中物理是学生接触物理学科的开端,所以初中物理的教学方式是很重要的,优秀的物理教学是可以培养学生有关于物理的创新能力和精神的,这样的物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今后了解和学习更高层次的物理知识。但是由于目前的升学压力,很多初中物理教学还是以前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样的单独依靠老师来讲授的传统课堂是无法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学习能力的。所以在平常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整合现有的物理学习资源,优化物理教学方式来培养初中生的发展性学力是很有必要的。
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能力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养成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性学习能力同时也是学生的学习素养的养成,也是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过程。发展性学习能力是学生按照学习规律,自己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着自我整合学习资源的能力,能科学的组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在学生培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就是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挖掘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开发智力,让学生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
一、 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性
(一) 物理学科本身難度大
物理这门学科主要是对一些自然现象的归纳总结。物理的理论是非常抽象的,不易理解与记忆。物理与其他的数学、英语、语文、化学等学科不同,物理对学生的要求较高,特别是在逻辑思维的能力方面。
因为物理学科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比较艰涩难懂的,所以很多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一般会将物理课本中所学到的理论公式死记硬背下来,在遇到可以套用该公式的题目时,如果没有理解该公式的话,就总是差一点,总是做不对。例如:在对功的教学任务中,老师可以把学生的思考方向引向当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不平行也不垂直时,该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哪些效果。然后学生讨论可以把该力向平行于运动方向和垂直于运动方向两个方向分解,用两个方向的分力代替该力产生的效果,该力做的功与它的两个分力做的功等效,这样对于做功的必要条件就会理解深刻。
(二) 物理教学的模式
学生从小学过渡到初中阶段的学习后,会觉得整个学习气氛都变得异常紧张。而每一堂物理课只有45分钟的时间,教师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得将课程计划的内容全部讲解完,因时间的限制,教师也只能挑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有些知识粗略的带过,没有详细的去讲解,学生如果课堂中不能够全程集中注意力听讲,中间稍微开小差就会导致后续的内容跟不上节奏、听不懂。初中物理学习任务重,教师不会刻意的去设计课堂教学的模式,课堂中的趣味性几乎难以看见,每天都是复杂的物理知识,慢慢的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兴趣也就降低了甚至没有兴趣。
二、 初中物理教学方式改进策略
(一) 注重教学方式的变革
为了加强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能力,学校应坚持继续深造和引进人才相结合的策略,整合教育资源,积极探寻各种高层次的教育培训形式,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发展创新物理教师的教育理念。顾泠沅先生提倡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即行动教育模式,既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又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 熟练掌握信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现代化和课程变革的日益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作为合理的工具去解决各种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方法的运用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物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制作教学课件。因此,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手段,是物理教师必不可少的核心素养。
(三) 问题导学法,促进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
课堂提问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和激发学生学习获取答案的动力,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及时发现教学漏洞等。
在提问环节老师可以让学生快速抢答,在学生没有准备的前提下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与反应能力。在以往的考试结束后很多学生都会抱怨解题的时间不够,对于这种现象在平时的训练中就应该注重时间的合理分配和短时间的反应能力。“刨根问底”的提问方式可以指导学生层层深入的分析已知条件,分析题目所包含的考点并从已学知识中找出解决的方法。学习物理科目,能够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样的,解决物理问题,能够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本上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在课本上学习到的知识可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更具有意义和趣味性。例如:在教授《声音》这一节内容时,首先可以提出问题“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总结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然后再通过多种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并且使学生知道固体、液体、气体能传声,在真空中不能传声。最后,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了解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的和声波的应用,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由个体到共性的分析概括能力。
(四) 启发式教学模式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启发式的教学过程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可以与学生探讨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通过探讨式的教学过程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就是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做到启发学生的心智和思维能力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明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活动,排除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很多问题都可以由老师带领进行全班讨论,让学生讲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例如:在教授《密度》这个章节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纯净水瓶,瓶子里装有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在不打开盖子的前提下,问学生们是否能准确判断出水、酒精。然后,教师拿起一个小烧杯,和学生一起称出小烧杯的质量,天平重新平衡。然后在右盘放入100 g的砝码,在小烧杯中慢慢加入100 g水。同样的方法称出100酒精。结论:不同物体,质量相同时,体积不同,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
(五) 课后作业布置有层次
很多学生觉得物理很难学懂,所以很多时候都不愿意写物理作业,因为物理科目本来就是比较晦涩难懂的,还有学生每天都在课桌前学习,他们白天在课桌前上学,晚上又在课桌前写作业,如果总是让学生在课桌前学习,学生内心会本能的感到心烦。所以教师在布置物理作业的时候也不能总是让学生在课桌前写作业,有时候也可以布置一些联系生活的、比较有趣的作业。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离开课桌,在生活中去学习,学生就会愿意主动做作业。教师在面对班级内很多同学消极的学习物理课程这一现象时,应该想办法给自己的课程里面添加一些问题情境,来帮助理解有困难的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的知识点。例如,有两块磁铁,不同的方法放置会产生不同的现象,有时相斥有时相吸,面对这个问题,有些同学可能回答不出来,这时候教师切不可急躁,可以在闲暇时间来演示一下,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来判断,这样以后遇到同类型题的时候,学生就能够迎刃而解。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生活中有趣的现象做出提问,多问几个为什么,并且有着探索问题、发现真相的精神。质疑是思维的开端,也是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的开端,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求初中物理教师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对初中物理学习的兴趣,并且能够不断地去探索实验真谛,这样学生的发展性学力才能逐渐的提高。青少年是未来科学的接班人,培养青少年的创新和发展性学习是我国目前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徐春珏.初中学生物理发展性学习评价初步研究与实践[D].苏州:苏州大学,2011.
[2] 董丽.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和研究性学习的培养[J].才智,2014(25).
作者简介:王芳,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