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的哲学主线:资本逻辑及其扬弃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m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视域中重新研究《资本论》,应当打破学科壁垒,开启"哲学-政治经济学"总体性视野,重新彰显《资本论》原著本身的有机总体性。《资本论》及手稿不只是经济学著作,更是"哲学"著作;不仅有经济学线索,还有其独特的哲学线索即资本逻辑及其自我扬弃。在《资本论》对社会总体的再现中,资本是社会历史过程的"主体",呈现为主体性范畴,而资本逻辑则表现为"主体性逻辑"。具体来看,资本逻辑表现为扩大再生产的动态结构与总体化进程,蕴含着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全面发展生产力与限制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内在矛盾,并孕育着从无限扩张到自我克服的演化趋势。
其他文献
现实的公共政策供给并非通过简单的线性方式实现,决策者在政策供给过程中拥有一定的选择空间。决策者政策的选择空间主要包括宏观层面的物理空间与理论空间、中观层面的制度空
“病患自决权”对“医师父权主义”的吞噬,引发了专断治疗行为是否涉嫌刑事犯罪的争论。在刑法语境内妥当回应上述争论,逻辑上以明晰治疗行为的正当化根据为前提。在肯定治疗
詹姆逊认为资本主义是组织人类经验和文化的最具有能动性的要素,它的不断扩张使人们在心理经验和语言文化上逐渐被空间范畴所支配。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了这种心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