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人文因素,让语文课堂绽放理想华彩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ple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作为学习母语的课程,是进行人文教育极为重要的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语文学科中的人文因素,力求运用语文这个工具,以学生为本,以人为中心,启迪心智,陶冶性情。
  【教例一】《第一次抱母亲》教学片段
  师:母亲虽然这么轻,却承受着生活的重担。(多媒体出示句子:“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背景为母亲挑担图,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
  师:母亲肩上挑的仅仅是100多斤重的担子吗?
  生:母亲挑着家里的全部负担。
  生:母亲还要照顾我和妹妹。
  师:母亲用自己单薄、瘦弱的身躯挑起了整个家庭。为了这个家庭,母亲付出了那么多的艰辛,是心甘情愿的吗?
  生:(齐)是。(多媒体出示句子: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生自由读句子)
  师:从质朴的笑中,从简短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母亲觉得这样做是应该的,没有什么。
  生:我知道了天下的母亲都是这样艰辛。
  师:是呀!再苦再累母亲也心甘情愿。当你读到“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这句话时,你想到了谁?
  生:我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一天深夜,我牙疼得厉害,是母亲在黑夜里抱着我到医院去治疗。
  生:我想到了一位残疾的母亲,她为了给换肾后的孩子继续筹钱治病,缝制了鞋垫沿街叫卖。
  生:我想到了我班任斯斯的母亲,下雨天,她拖着自己病重的身体为孩子送伞。
  师:同学们,天下的母亲都是这样的,请看这样一组画面。(多媒体逐一出示画面,教师解说:母亲为孩子打伞,遮挡烈日;悲痛欲绝的母亲呼唤在海啸中死去的孩子;老母亲几十年如一日照顾自己生活不能自理的儿子;女儿不幸残疾,母亲鼓励她勇敢地与命运抗争……)这就是母亲,这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有人说,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宽广的是天空,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比天空还宽广的是母亲的胸怀。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首小诗《母爱》。(多媒体出示小诗,师生诵读)
  [解读]四年级的学生几乎没有什么坎坷的人生经历,他们依然处在被精心呵护的时期,很难领悟到文本的情感内涵,很难激起学习的内驱力,很难与文章的情感产生共鸣。所以情感的调动与唤醒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话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边读边思,体悟着质朴而感人的语言文字,在作者的情感世界里走了个来回。在体会“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这句话时,教师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体验,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学习,使他们能很快地入情入境。紧接着的一组有关介绍母亲的画面以及教师深情的解说,再次打开了学生情感的闸门。就是这样,教师用人性化的语言不断拉近着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层层深入的浸染中,不但让学生内化了课文的语言,而且能用真情流畅的语言表白自己的心声,使他们在课堂内与作者的情感零距离的亲密接触,与作者形成共鸣。当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母爱》这首小诗时,我们发现许多学生眼里都噙着泪花,这是真情的流露。
  【教例二】《天鹅的故事》教学片段
  有位教师在教学重点段的时候,先根据学生的感受,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都说老天鹅破冰是最令人感动的,为什么呢?”而后通过读,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找答案。于是学生零零星星谈感受,但是谈得不深,只是认识到老天鹅很勇敢。这时,教师就让学生当一回老天鹅,把双手当作老天鹅的翅膀,高高地举起,把课桌当冰面,双手重重地拍打下去,一次,两次……有几个学生龇牙咧嘴,有的甩了甩手,有的直哆嗦,一个个感受到了疼痛。此时,教师再让学生读书、说感受,学生的思维和感悟就如开闸之水奔涌而出:“我觉得老天鹅是在用自己的生命破冰。刚才我感觉手拍在这桌面上,很疼很疼。我想冰面是那么坚硬,老天鹅用胸脯和翅膀去重重地扑打冰面,它是用生命为代价来换取冰面的破裂。”“我觉得老天鹅非常令人敬佩,它无所畏惧,奋不顾身,用柔弱的胸脯和翅膀当作武器,重重打在冰面上,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
  [解读]在这一教例中,教师在学生充分地读悟基础上,巧妙地创设了一个活动体验的情境:一是演,运用学生自身的肢体感受,与语言文字产生链接,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加深对文本的解读,使心灵受到了震撼;二是说,这是学生自知自省、价值观提升的过程。学生在表演体验之后,能自然地进入角色,畅谈自己的肺腑之言。在而后的诵读中,学生想象着老天鹅无数次地将身体的重量扑打在那坚硬的冰面上,一种生命的不屈与伟大的力量便极大地震动着他们的心灵,使其受到了强烈的感染。在充分的演、说、读中,促进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自知自省,更唤醒了学生对生命意义的反思,最终提升了学生内在的心灵力量。所以,当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成了学生主动体验、积极参与和探究的过程,成了师生共同导演、共同提高的舞台时,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便能得到有效的引领与塑造,远远胜于教师直接地告诉与苦口婆心的说教。这样的语文课堂应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是生命力量涌动的课堂。
  【教例三】《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教学片段
  师:鲁滨逊在荒岛上一共生活了28年,这是多么漫长的一段岁月,28年的荒岛生活中,孤独无助的鲁滨逊遇到了哪些困难?
  (学生交流:缺少食物、缺少衣服、无处栖身、没有工具、生病无医、孤独寂寞、害怕恐惧……)
  师:鲁滨逊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呢?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的什么精神呢?请你把书中印象最深的精彩情节说给大家听听,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想法,或读读你写在读书笔记上的阅读感受。
  (学生交流:积极乐观、善于创造、机智聪明、勇敢无畏、顽强不屈、勤劳能干、意志坚定……)
  师:是的,相信这本书中还有许多地方让我们深有感触,让我们愿意久久沉醉其中,谁能说说?
  生1:“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这句话让我们明白了:面对危险,我们不能退缩,要大胆无畏,勇往直前。
  生2:“我的脾气是要决心做一件事情,不成功决不放手的”。读到这句话,我便有了坚持到底的力量。
  生3:“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着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这句话使我明白了实践的重要,要实现美好的理想靠空想永远只是水中月、镜中花,必须牢记巴金爷爷告诫我们的“少讲空话,多干实事”。
  师:是啊!或许我们一辈子都不可能遇到像鲁滨逊这样的困境,但人生不如意事常常碰到,只要我们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机智勇敢的品质和创造生活的聪明智慧,我们就会变得顶天立地,战胜困难,这就是鲁滨逊为我们写出的一首生命的赞歌。让我们再来读读鲁滨逊的这些话,牢牢地把它们记在心中。(生品读书中相关语句)
  师:“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其实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无论是小孩还是成人,读了这本书都是很有收获的。28年的荒岛生活,对鲁滨逊来说是一次长期的历险,是一种奇特的人生经历,但这困境何尝又不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读这本书,我们也学到了许多面对困难的方法,获得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出示:困境是命运赐给勇敢者的一笔财富!)这是老师读这本书的收获。你是否也可以把自己读书的收获或感受浓缩成一句话呢?看看自己写的读书笔记,想一想,把它写在自己制作的书签上!
  [解读]学生大量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经典文学作品,在对作品的感悟中形成美好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打下人生观的基础。这种由文学作品形象伴随着理想形成的过程,对学生的心灵带来的情感体验将更为强烈,更为有效。在由“点”到“面”的不断拓展的阅读中,学生的视野将不断开阔,精神空间将不断扩大,精神探索的欲望和能力也不断增强。与此相伴随、相统一的是学生的语言感知量、积累量会不断增加,领悟力也得到不断增强,从而让语言和精神在广阔的阅读空间中建立更多的联系,最终使人文精神厚积而薄发,得到真正的人性感召。
  (作者单位:无锡市钱桥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回归“原生态”呢?我的看法是:    一、 让学生的情感回归“原生态”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感,对同一个人和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认识、理解,同样,每个学生对文本也会有不同的感受。而我们的语文教师总喜欢让学生产生一样的情感,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对文本的情感强加给学生。  比如《花瓣飘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课文,讲的是一个小女孩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瓣的事,情节虽简单,但情真意
当前,有效教学研究已成为热点话题。我以为有效教学是精细工程,是系统工程,是科学工程,也是复杂工程,它需要教师在诸多环节中融进教学智慧钻进去、沉下去,尽量贴近《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贴近学生发展实际,贴近教与学的规律并顺其本质深入探究。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指出,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要抓住三个关键:即准确制定教学目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大力改进教学方法。我想就此谈一点个人的体悟。    定准目标
通过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某些语文课堂进行深入的反思,不难发现,我们的课堂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却丢失了一件宝贵的东西——有效。  【教例一】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一篇充满想象、洋溢童趣的优美诗歌。一位教师在执教时,引导学生对“清凌凌的小河”中的“清凌凌”进行换词训练,一学生竟把“清凌凌”换成了“黑乎乎”。教师随即抓住“黑乎乎”一词,向学生发问:“能说说为什么小河在你的眼里是黑乎乎的吗?”
张庆先生的话语直截了当,“堵不住繁琐分析的路,就迈不开语言训练的步”“简简单单教语文”“语文姓语,小语姓小”……这些话平淡之极、素朴之极,平和得不着痕迹,却一下子击中了你,接着便是沉吟良久,不自禁地想象先生的音容笑貌,沉思先生的思绪情怀,觉着先生就坐在身旁,善语如春,娓娓道来,眼前一片敞亮!  我所认识的张庆先生,朴朴素素,罕见地清澈、纯粹和率真。这种朴素是先生沉潜的外现,蕴含着厚重、博大和无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