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美术课程在留守儿童积极情绪调控中的作用探究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gld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课程教学,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能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调控他们的情绪。文章探讨美术教学中培养留守儿童积极情绪的必要性,提出留守儿童积极情绪教育的内在价值和存在的问题,以培养他们的积极情绪,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使其积极乐观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美术教育;留守儿童;积极情绪;内在价值;存在问题;积极乐观
   中图分类号:G621;G6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7-0138-02
  留守儿童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期,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家庭教育调控情绪过程缺失,留守儿童在积极情绪、做事风格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往往会出现问题。有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60%的留守儿童存在各种情绪问题和人际交往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积极情绪教育引起高度重视。
   一、美术教学与积极情绪概述
   1.美术教学概况
  (1)美术教学是以艺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范畴。美术教学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积极情绪有着深远的影响。美术教学借助美术文化的传承,能激励留守儿童的积极情绪,提高留守儿童的艺术素养。美术作品是积极情绪激励的载体,是留守儿童心理的艺术表现。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留守儿童能用天真的眼睛观察世界,用美好的心灵感受世界,用丰富的想象表达世界。教师引导留守儿童体验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积極情绪,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美术教学的多样化形式。美术作品通过图像来表达创作者的内心世界。教师可引导留守儿童创作多种形式的美术作品,展现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美术教育是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可以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2.积极情绪概述
   情绪是在学习生活中通过身体表现出来的内心感受,是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表现出的一种心理。其表现形式有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积极的情绪给人以鼓舞,催人奋进,消极的情绪让人消沉,萎靡不振。儿童的积极情绪正处于丰富多彩的阶段,具有不稳定性和波动性。积极情绪的形成需要经历一种冲动的激情刺激,这种情绪表现能使人拥有乐观的生活态度。
  (1)留守儿童积极情绪教育的重要性。儿童的积极情绪好比一个同心圆环,圆心是自身,而最内层的圆代表父母,次外层代表学校老师,还有很多层代表生活琐事。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们与他们的父母互动交流活动明显减少,而与同伴和老师之间的交往却更加频繁,他们的自我意识变得更加明显,他们的自我生活情绪变得更加复杂。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了父母的照看与陪伴,对父母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容易造成积极情绪体验的巨大落差,会逐渐认识到父母不能陪伴他们,这种认识上的变化是一种被动的家庭适应和自我妥协。随着时间的推移,留守儿童会出现较多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将影响到心理健康。因此,开展留守儿童积极情绪教育尤为重要。
  (2)留守儿童积极情绪教育的内在价值。心理学家认为,积极情绪是内隐性的,具有强烈的主动性。美术教育可以促进留守儿童对生活形成正确的认识,引导他们丰富自己的积极情绪体验,积极调整自己的心理情绪。留守儿童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能超越自我,实现美的自我满足。
   教师要通过美术教育,促进留守儿童积极情绪能动性发展。积极情绪能动性具有抑制消极情绪的功能,对留守儿童行为具有动机促进作用,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取决于积极情绪的稳定程度,因此,教师要加强留守儿童积极情绪的正向激励教育,促进个体内在价值与社会属性的不断完善。
  (3)留守儿童积极情绪教育存在的问题。第一,学校教育方面。留守儿童在小学低年级的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往往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情绪问题;在小学高年级注重的是语数外学习,看重的是考试成绩,学习压力的存在会引发留守儿童的不良情绪。第二,家庭教育方面。不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导致一些留守儿童失去生活自信,虚荣心较强,自我管理能力较差。
   二、美术教育改善留守儿童的积极情绪
   1.多元化美术资源激发留守儿童积极情绪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适时引入教学视频、绘画软件等,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留守儿童的情感,使美术课堂充满生机,让留守儿童在幸福中健康成长,发展健全的人格和社会适应能力,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生活挑战。美术教学中,教师既要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又要利用好校园环境和社会生活资源,为美术教学活动提供广阔的空间,激发留守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任何一种学习行为都包含情感动机,美术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信息传递与交流的过程,也是传递积极情感的过程。因此,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如任务驱动教学、体验式美术教学和短视频美术教学等,以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调动留守儿童学习的积极性。
   在美术学习实践中,留守儿童自由地运用美术学习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积极情绪,从而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陶冶自己的情操。教师应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艺术教育活动,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在改善留守儿童积极情绪中的作用。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重视美术教学的通识课程。通过美术课程教学,让尽可能多的留守儿童接触、学习、了解美术教育的乐趣和必要性,帮助留守儿童用积极的态度观察世界、塑造自我、改变自我、陶冶情操、提高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学校可邀请著名画家和字画家来做专题报告,普及美术知识,升华美术教学,净化留守儿童的心灵。第二,以艺术课程标准为指导,带领学校师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书画艺术活动,挖掘校园文化艺术的广度和深度,将美术教学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例如,举办留守儿童书画作品展、教师书画作品展、留守儿童书画比赛等。在教学楼楼道、学校图书馆、学校食堂、学校墙壁等场所展示留守儿童的书画作品,陶冶留守儿童情操,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激发留守儿童积极情绪。    2.基于美術效应的留守儿童情绪教育
  (1)美术活动的情绪发展。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产生不愉快时,会导致他们的情绪、行为出现明显的面部特征。美术教学活动能丰富留守儿童积极情感,能让内心不稳定的留守儿童有宣泄的机会,把生活中存在的情绪压力通过艺术创作进行释放,让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加完美。
  (2)美术作品的线条情绪。在美术教学中,线条不仅可以用语言来描述,而且还代表多种含义,表达各种目的,是表达情绪最丰富的语言。线条不仅是物体轮廓的状态,同时也能表达各种丰富的情感。逐渐上升的线条彰显健康快乐的情绪,平躺的线条表示安逸、平静的情绪,下降的线条彰显忧伤的情绪,曲折的线条表现起伏的情绪等。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线条的作用,引导学生宣泄不良情绪,培养积极情绪。
   三、结语
   总之,美术课程教学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能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调控他们的情绪。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留守儿童的积极情绪,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使其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陈钱军.小学美术教学中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教书育人,2019(16).
  [2]毕莉.美术教学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9.
  [3]张利平,邹锦华.儿童美术教育对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9(01).
  [4]张利平.农村留守儿童美术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4).
  [5]张亚苹.论美术教育在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过程中的导向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8.
  Exploration of the Role of Art Curriculum in the Regulation of Positive Emotions of Left Behind Children
  Dong Wanqiang
  (Tonghe Primary School, Tongwei County, Dingxi City, Gansu Province, Tongwei 743300, China)
   Abstract: Art teach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healthy growth of left behind children. It can care for the mental health of left behind children and regulate their emotion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cultivating left behind children’s positive emotion in art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internal value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left behind children’s positive emotion education, so as to cultivate their positive emotion, reduce their learning pressure and psychological pressure, and make them positive and optimistic about learning and life.
  Key words: art education; left behind children; positive emotions; intrinsic value; existing problems; positive optimism
其他文献
摘 要:有效的阅读教学,能够使得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语言的应用性,将枯燥的语文课堂加以活化,使之与学生的天性契合。低年级学生受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等因素的影响,阅读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用教师的阅读收获引领学生的阅读。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收获;引领;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
摘 要: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古诗词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塑造学生人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对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古詩词教学进行探究,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和古诗词鉴赏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学效果;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7-0092
摘 要: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文章对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想的渗透进行探讨,旨在为数学教学提供借鉴,促进数学教学的高效开展,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思想;渗透;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
摘 要: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鉴赏能力,还能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深刻内涵,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文章分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探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开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教学效果;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摘 要:小班额的出现对农村小学教育是一种挑战,需要教师不断整合教学资源,转变教育观念,调整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文章分析农村学校语文小班额教学优势,提出农村学校语文小班额教学原则,探讨农村学校语文小班额个性化教学策略,旨在为提高农村学校语文小班额教学水平提供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小班额;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
摘 要: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探究识字教学策略,可以深化学生对汉字音、形、义的认识,以及理解和记忆,进而有效解决识字难的问题,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低年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