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式学习活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

来源 :成功密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_L_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教学方式能促进学生们阅读理解能力、自主学习意识及探究能力等全面发展,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整体水平。问题驱动式学习属于较为创新的教学方式,通过问题驱动能帮助学生深入学习,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本文主要针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问题驱动式学习活动的途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问题驱动式;学习活动
  问题驱动式学习主要是指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不像传统教学中一般,先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领域内的各种问题为学习起点,以问题为核心规划的教学模式,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参与问题解答过程具有推动作用。此种教学模式能较好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活跃学生们的学习思维,从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水平。
  一、创设问题教学情境,驱动学生们自主阅读与学习
  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实际的阅读文本及学生们学习情况创设针对性的问题情境。基于学生们的年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及学习需求等出发创设真情、真感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深入文本,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究。之后再引导学生面对问题通过分析、思考、讨论等得出结论,促进学生们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学会自主阅读及解答问题,进而提升学生们的阅读水平。
  如在进行《手捧花盆的孩子》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诚实”这一话题进行深入思考,再以问题驱动学生积极思考与分析。“为什么只有小男孩一个人手捧着空的花盆呢?”“为什么小男孩捧着空花盆,国王还要选择小男孩做自己的继承人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们在接收到教师提出的问题后,以问题为驱动积极主动地深入文章进行阅读、思考、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促进学生们语文素养提升。
  二、积极开展问题驱动式的阅读合作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问题驱动式学习的问题主要来源于学生,学习任务来源于发展的需要。教师可以在真实、富有挑战意义的阅读活动中引导学生们展开小学合作学习,以小组问题探究为主,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进行探究、讨论,引导学生们进入思维活跃、情意共鸣及积极创新的学习状态中去,促进学生们的沟通协调能力、自主探究意识的提高。
  如在进行《我不能失信》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的方式展开相应的学习,以小组中每一位成员扮演阅读文本中一位角色的方式,引导学生将阅读文本中描述的事件客观真实地反映在学生眼前,继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们以问题为驱动开展想象及分析,“如果宋庆龄失信的话结果会是怎么样的?”通过以问题为驱动的小组合作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
  三、以阅读文本中语句作为桥梁,提高阅读问题驱动性学习的有效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各种阅读资源入手,引导学生展开深度阅读学习。在问题驱动性阅读学习过程中,部分认知内容属于学生无法独立解决的,教师在问题驱动教学过程中应设计学习桥梁,提供相应的桥梁进行辅助教学。这种教学桥梁主要来源于阅读文本中的词句或段落等,引导学生们通过语句的对比及阅读展开积极地思考,以问题为导向,以语文知识为桥梁,提高问题驱动性学习的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们的综合阅读能力,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们的實际情况开展问题驱动式学习,通过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开展问题驱动式的阅读合作活动、以语句为桥梁等多元化的教学途径促进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春梅. 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 新课程(小学), 2017(9):3.
  [2]张敏欣. 探析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问题式教学法[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13):227.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镜坝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采用金相、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圆钢热顶锻不合格试样进行分析,探讨了连铸坯质量对圆钢热顶锻性能的影响,提出区分和辨识坯料缺陷的方法,对坯料缺陷形成原因和轧制过程中缺陷演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rnic encephalopathy HIE)病情重,病死率高,并可产生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如癫癎、脑性瘫痪、痉挛和共济失调,是小儿时期非进行性运动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