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融合教材与练习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dkhfahdjf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丘市六中的王鑫同学问:“我们班的同学有的说只要‘吃透’教材,物理成绩就不会有问题;还有的说物理属于理科,只要大量做练习。物理成绩就不会有问题。在学习物理时,我应该以教材为主,还是该以练习为主呢?”
  这个问题肯定困扰着很多同学。
  首先,“吃透”教材是很重要的。教材是我们系统获取物理知识的基础,也是我们接收新知识的第一渠道。现行的教材知识点详尽,语言简单明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我们很容易接受和理解,而且教材是各种考试命题的根本依据。只有把教材真正地吃透理解,在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如: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一般可以根据歌声的响度来判断歌手是谁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
  D、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乐音。不可能是噪声
  从此题可以看出,只有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传播及噪声的定义真正理解,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另外,这道题还给我们这样一个信息,现在的中招考试中,一道试题往往考查几个知识点。只有“吃透”教材,加深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才能取得好成绩。
  教材虽然重要,但做适当的练习也是必要的。那么,是不是练习做得越多越好呢?当然不是。做练习时,要注意精选那些构思巧妙、新颖的习题,以及有代表性、针对性的题目。如:
  汶川地震发生后,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从高空飞机上拍摄到的画面。若用一镜头焦距为60mm的相机在高空拍照,此时胶片到镜头的距离( )。
  A、大干120mm
  B、恰为60mm
  C、小于60mm
  D、略大于60mm
  在高空拍照,地面上物体反射的光线可近似地看做是平行光,南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可知。此时物体所成的像应靠近焦点。南于拍照是凸透镜成实像,所以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略大于60mm。选D。这道题的构思就比较巧妙,即结合了实际情况,又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像这样的练习题选做几道,就能掌握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而不需要做许多关于凸透镜成像的练习题。
  又如在做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练习题时,同学们可以想想。如果只给一个电流表和一个定值电阻,或者只给一个电压表和一个定值电阻,又如何去测未知电阻的阻值呢?如果这些问题你都能想出来的话,那么再遇到测电阻的题就难不到你了。
  既然教材和练习都重要,怎样才能把教材和练习融合在一起呢?
  在学习新知识前,首先要看教材,进行预习,并且做一些准备性练习。如在学习透镜的内容时,先复习一下光现象的内容,这样再学习透镜就不难了。
  其次,在新课进行过程中,要结合有关内容做好局部的反馈性练习,也就是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巩固掌握新知识。
  最后,在新课结束时,要做一些巩固性练习和综合练习。这样你学的知识才能前后贯穿,融为一体。
  其实教材和练习的融合就是通过练习对教材上的知识点加以理解。并通过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去解决一些问题。它们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承的,只有把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同学们的物理成绩才能提高。
  
  责任编辑 程 哲
其他文献
暴雨是降水强度很大的雨,人们用倾盆大雨来形容它.我国气象部门规定,24 h降水量为50 mm或以上的雨叫暴雨.又按降雨量多少分为三级,24 h降水量为50 mm~99.9 mm的称为暴雨,100 mm~200 mm的称为大暴雨,200 mm以上的称为特大暴雨.  从云中落下的雨,实际上是大气中的水汽在太阳和风的“导演”下形成的.  在有雨云中存在着大小不等的云滴,大云滴下降快,不断与小云滴碰撞合并
1.小胡同学在计算一个n边形的内角和时,少加了一个内角,算得n-l个内角的和是20l9°.则原多边形的边数是(  ).  A.13  B.14  C.15  D.16  5.小聪把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1所示的方式摆放,其中∠C=∠F=90°,∠A =45°,∠D=30°.则∠α一∠β=(  ).  A.15°  B.20°  C.25°  D.30°  6.如图2.点D是等边△ABC的边AB上的一
提出问题  如图1所示,将筷子斜插入盛水的碗中。会发现水中的筷子不是笔直的,而是发生了上翘现象。筷子斜插入水中为什么会上翘呢?我们知道人眼只有接收到光线才能看到物体,所以可能是光从水中进人空气中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吧。如图2所示,激光笔所发出的光经过玻璃砖后,传播方向确实发生了改变。那么,光在两种透明介质的分界面上发生折射时,会有什么规律?
一、填空题    1. “当地球遮住太阳的光线,月亮便走进了地球的阴影”,这是某影片中的台词片断,描述的是______________(填“日食”或“月食”)现象,此现象可以用光的______________原理来解释.  2. 在一张不透明的纸板上剪一个很小的方孔,点燃一支蜡烛,在小孔另一侧的光屏上出现了烛焰______________立的像,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______________.若在
1.在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过程中,用把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用_____将音频信号加载到_____,通过_____发射到空中。  2.移动电话与固定电话的工作原理基本一样,只是声音信息不是由导线中的电流来传递,而是由空间中的一来传递的。  3.现代社会中的通信方式主要有_____ 、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传输的信息量最大 。  4.微波的性质更接近光波。大致沿直线传播:
游戏规则:用纸盒、木盒或白铁盒等不同材料的盒子做一个会发声的装置,谁的盒子能发出像狮子一样的吼声,谁就为优胜者!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句话你一定不陌生吧。  对于纷繁复杂、处处充满数据的当今社会,切实把握数据,拥有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的本领,是大数据时代对现代公民的基本要求。  面对以下问题,同学们会选取哪个方法解决?  某一条生产线生产了一批零件。共10000个。质检部想检查这批零件的质量。应该采用什么方法?  质检部员工A:将10 000个零件全部一一检查。  质检部员工B:从10 000个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方案是探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承上启下.决定着猜想与假设能否得到验证.对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方案,课标要求是: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认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提出问题我们知道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有串联和并联两种.串联电路中的各个电路元件是逐个顺次、首尾相连的,那么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相等吗?并联电路中各处电流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进行猜想  (1)在串联电路中,电流是从电源正极出发,经过一个用电器,电流就可能会相应减小,到了电源负极时,电流减小到零.  (2)因为串联电路只有一条电的路径,所以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可能相等.  (3)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流
小宝:牛老师,为什么牛能吃草而人不能?  牛老师:你是否知道葡萄糖?  小宝:知道。葡萄糖是人吸收的主要营养成分之一。  牛老师:对。然而,人吸收的葡萄糖主要来源是什么呢?不是葡萄糖分子本身,而是淀粉。简单说,葡萄糖分子呈环形,淀粉是成百上千个保持环状结构的葡萄糖环脱水,通过氧(元素符号0)原子连接起来的高分子,其中的葡萄糖环叫做单体。淀粉高分子水解,也就是跟水分子反应,重新得到葡萄糖(可看成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