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是建筑学专业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它为学生学好专业,打下坚实的造型基础以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目前很多高校所招收的该专业学生中有美术基础的却很少,所以在建筑美术教学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程训练与专业特色更好的衔接;如何提高学生对建筑的审美欣赏、审美判断与审美创造能力;如何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灵巧的动手能力和丰富的情感,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个从事建筑美术教学的教师去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建筑美术 教学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a)-0145-01
建筑学专业学生的美术基础相对薄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如何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与动手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为建筑设计扎下坚固的根基,以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建筑设计师。笔者根据几年的建筑美术教学实践经验,对在建筑美术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1 深入了解学生,培养学习兴趣
建筑学专业学制一般为5年,在学生潜意识里,很少有专业是5年的,所以一些学生难免会有一种自豪感和优越感。他们初进美术课堂时比较兴奋,但由于美术基础较弱,动手描绘起来却很吃力。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把握课堂,那么学生很容易对绘画失去信心,并逐渐厌倦美术,甚至会讨厌专业。对于学生来说,这些表现是正常的,然而,作为教师,如何延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增强学习信心,一个学生必须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作为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我们要积极鼓励他们心理上的优越感,然而,美术训练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我们更要正确引导学生。古今中外的建筑设计师无一不是造型功底深厚,表现能力娴熟的美术师,他们不但能设计出风格独特、造型美观、意蕴深厚的建筑,也能像画家一样画出厚重、清雅、内容丰富的绘画作品。每个建筑师都热爱、痴情于建筑艺术,因为他们都知道建筑本身就是艺术。
2 掌握课程规律,让学生了解建筑与美术的关系
建筑美术教学有别于一般艺术院校的绘画基础课教学,其目的不是培养画家和美术工作者,而是以培养建筑设计师所应具备的绘画造型、艺术审美修养和完美表达设计意图为宗旨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的引导,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不能违背建筑美术教学方向和课程体系,所定的标准要适合专业需要和学生自身现有水平。因此对此专业的学生要求不能按艺术生标准去衡量,无论是素描、色彩还是速写教学,都要把美术理论讲解到位,充分利用课堂,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当学生理解之后再去实践,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术主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与空间造型能力。有了这方面能力就能把一些最基本的点、线、面、体、空间、色彩、透视、二维、三维等元素进行综合的、科学的、艺术的理解与分析,否则,他只有对建筑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方面进行思考,那就无法设计出符合审美要求的建筑作品;美术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建筑审美能力。一幅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背后是一个具有较高审美修养的建筑师。审美能力直接影响到建筑师对美术与建筑等诸多因素的分析、判断和再创造,会影响到一栋建筑的整体设计效果。只有打好基础,设计的建筑才会经济、实用和美观,才能给人们以精神上的享受。
建筑与美术的关系相辅相成。建筑是用布局、空间、色彩等实体特征去表达建筑师的情感与理念,美术则是用构图、结构、比例、透视、线条、颜色等表达画家的思想与追求。美术是建筑设计的潜在基础,建筑则把美术的使用功能发挥到较高的层次,一栋好的建筑通常是一座城市的标志,一个时代发展的里程碑,美术所赋予它的既有铿锵有力、大气凌然,又有温文尔雅、小家碧玉,给人们一种释放,一种美的享受。它能留在人们的记忆里,留在历史的长河中,给后代人以更多的启迪和思考。
3 善于观察生活,勤于动手实践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是艺术诞生的摇篮。不善于观察生活的人,很难创作出让大家满意的艺术作品。建筑美术也一样,不但要从书本上汲取营养,掌握理论与技巧,还要善于观察、感受不同地域、不同季节、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文化、不同视角所带给我们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去领略大师们留下的能给我们心底震撼的每一幅作品,体验建筑艺术的博大与深邃,挖掘不同美术作品和著名建筑背后艺术家们的伟大思想与时代精神。建筑师和艺术家都要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机智的洞察力去不断的拓宽视野,这样,我们就能看到、听到、感受到更多、更美丽的多彩生活,碰撞出自己灵感的火花。
勤于动手实践。画家通过画笔留下生活与思想的精彩瞬间,歌唱家会用声音传递自己的丰富情感,建筑师则会用建筑实体表达自己的设计思路。所以动手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把观察、理解、分析与综合的结果充分表现出来是绘画者最基本的能力,建筑美术水平的提高需要学生结合其规律有效地练习,科学合理地实践。比如,有针对性地借鉴一些大师的作品进行临摹,研究室内静态光影下物体的造型规律,感受户外色彩斑斓、千变万化的大自然,去觸摸历史遗留下的沧桑与文明,这不但增长见识,更能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位艺术家成名前的辛勤付出与不断耕耘。
4 总结经验,提高艺术修养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晚唐诗人杜牧的经典语句,引起了代代后人的深入思考。我们总结的是技巧,是经验,是规律,抓住了这些,就能找到进入艺术、科学之门的钥匙。评价一幅作品的优劣,不仅仅取决于作品本身的好坏。也就是说不一定画好了就是成功,如果能找出画中存在的不足,就是进步,能找出解决不足的方法,就是提升,能总结出解决此类问题的很多种方法就是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成功是多方面的,只是衡量的标准不一样,关键是要善于总结。画圆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圆规画出来,也可以从正方形里面切出来,还可以先画交叉的、相等的线段作为直径,用曲线连接线段的顶点画出来,而技术娴熟的画家或建筑师可以徒手画出来,所以这就需要我们首先总结圆的概念、特点、造型规律、线条的丰富变化、构图的大小、偏正,研究画圆的各种方法,然后再去实践,这样我们就能用科学、艺术的方法把它完美地表达出来。
一个善于总结的人,是不断追求进步的人,是不断开拓创新的人,也是易于成功的人。如果想在建筑艺术的道路上走的更远,需要我们在艺术与科学的道路上不断攀登,不断地汲取前人留下的丰富经验,不断地开拓思路,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这样才能登上建筑艺术的高峰。
总而言之,建筑美术的学习需要教师合理地引导,虽然不是培养画家,但至少要让学生学会去热爱美术,去体验、感受美术的魅力,提高动手能力,为以后的建筑设计打下坚实的美术专业基础,设计出更精彩的建筑艺术作品,为城市的不断变化,社会的日益发展,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建筑美术 教学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a)-0145-01
建筑学专业学生的美术基础相对薄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如何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与动手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为建筑设计扎下坚固的根基,以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建筑设计师。笔者根据几年的建筑美术教学实践经验,对在建筑美术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1 深入了解学生,培养学习兴趣
建筑学专业学制一般为5年,在学生潜意识里,很少有专业是5年的,所以一些学生难免会有一种自豪感和优越感。他们初进美术课堂时比较兴奋,但由于美术基础较弱,动手描绘起来却很吃力。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把握课堂,那么学生很容易对绘画失去信心,并逐渐厌倦美术,甚至会讨厌专业。对于学生来说,这些表现是正常的,然而,作为教师,如何延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增强学习信心,一个学生必须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作为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我们要积极鼓励他们心理上的优越感,然而,美术训练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我们更要正确引导学生。古今中外的建筑设计师无一不是造型功底深厚,表现能力娴熟的美术师,他们不但能设计出风格独特、造型美观、意蕴深厚的建筑,也能像画家一样画出厚重、清雅、内容丰富的绘画作品。每个建筑师都热爱、痴情于建筑艺术,因为他们都知道建筑本身就是艺术。
2 掌握课程规律,让学生了解建筑与美术的关系
建筑美术教学有别于一般艺术院校的绘画基础课教学,其目的不是培养画家和美术工作者,而是以培养建筑设计师所应具备的绘画造型、艺术审美修养和完美表达设计意图为宗旨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的引导,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不能违背建筑美术教学方向和课程体系,所定的标准要适合专业需要和学生自身现有水平。因此对此专业的学生要求不能按艺术生标准去衡量,无论是素描、色彩还是速写教学,都要把美术理论讲解到位,充分利用课堂,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当学生理解之后再去实践,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术主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与空间造型能力。有了这方面能力就能把一些最基本的点、线、面、体、空间、色彩、透视、二维、三维等元素进行综合的、科学的、艺术的理解与分析,否则,他只有对建筑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方面进行思考,那就无法设计出符合审美要求的建筑作品;美术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建筑审美能力。一幅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背后是一个具有较高审美修养的建筑师。审美能力直接影响到建筑师对美术与建筑等诸多因素的分析、判断和再创造,会影响到一栋建筑的整体设计效果。只有打好基础,设计的建筑才会经济、实用和美观,才能给人们以精神上的享受。
建筑与美术的关系相辅相成。建筑是用布局、空间、色彩等实体特征去表达建筑师的情感与理念,美术则是用构图、结构、比例、透视、线条、颜色等表达画家的思想与追求。美术是建筑设计的潜在基础,建筑则把美术的使用功能发挥到较高的层次,一栋好的建筑通常是一座城市的标志,一个时代发展的里程碑,美术所赋予它的既有铿锵有力、大气凌然,又有温文尔雅、小家碧玉,给人们一种释放,一种美的享受。它能留在人们的记忆里,留在历史的长河中,给后代人以更多的启迪和思考。
3 善于观察生活,勤于动手实践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是艺术诞生的摇篮。不善于观察生活的人,很难创作出让大家满意的艺术作品。建筑美术也一样,不但要从书本上汲取营养,掌握理论与技巧,还要善于观察、感受不同地域、不同季节、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文化、不同视角所带给我们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去领略大师们留下的能给我们心底震撼的每一幅作品,体验建筑艺术的博大与深邃,挖掘不同美术作品和著名建筑背后艺术家们的伟大思想与时代精神。建筑师和艺术家都要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机智的洞察力去不断的拓宽视野,这样,我们就能看到、听到、感受到更多、更美丽的多彩生活,碰撞出自己灵感的火花。
勤于动手实践。画家通过画笔留下生活与思想的精彩瞬间,歌唱家会用声音传递自己的丰富情感,建筑师则会用建筑实体表达自己的设计思路。所以动手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把观察、理解、分析与综合的结果充分表现出来是绘画者最基本的能力,建筑美术水平的提高需要学生结合其规律有效地练习,科学合理地实践。比如,有针对性地借鉴一些大师的作品进行临摹,研究室内静态光影下物体的造型规律,感受户外色彩斑斓、千变万化的大自然,去觸摸历史遗留下的沧桑与文明,这不但增长见识,更能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位艺术家成名前的辛勤付出与不断耕耘。
4 总结经验,提高艺术修养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晚唐诗人杜牧的经典语句,引起了代代后人的深入思考。我们总结的是技巧,是经验,是规律,抓住了这些,就能找到进入艺术、科学之门的钥匙。评价一幅作品的优劣,不仅仅取决于作品本身的好坏。也就是说不一定画好了就是成功,如果能找出画中存在的不足,就是进步,能找出解决不足的方法,就是提升,能总结出解决此类问题的很多种方法就是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成功是多方面的,只是衡量的标准不一样,关键是要善于总结。画圆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圆规画出来,也可以从正方形里面切出来,还可以先画交叉的、相等的线段作为直径,用曲线连接线段的顶点画出来,而技术娴熟的画家或建筑师可以徒手画出来,所以这就需要我们首先总结圆的概念、特点、造型规律、线条的丰富变化、构图的大小、偏正,研究画圆的各种方法,然后再去实践,这样我们就能用科学、艺术的方法把它完美地表达出来。
一个善于总结的人,是不断追求进步的人,是不断开拓创新的人,也是易于成功的人。如果想在建筑艺术的道路上走的更远,需要我们在艺术与科学的道路上不断攀登,不断地汲取前人留下的丰富经验,不断地开拓思路,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这样才能登上建筑艺术的高峰。
总而言之,建筑美术的学习需要教师合理地引导,虽然不是培养画家,但至少要让学生学会去热爱美术,去体验、感受美术的魅力,提高动手能力,为以后的建筑设计打下坚实的美术专业基础,设计出更精彩的建筑艺术作品,为城市的不断变化,社会的日益发展,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